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石灵春

石灵春

作品数:49 被引量:351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7篇乳腺
  • 6篇肿瘤
  • 6篇病理
  • 5篇增生
  • 5篇增殖
  • 5篇肝癌
  • 5篇病变
  • 4篇乳腺癌
  • 4篇转化生长因子...
  • 4篇腺癌
  • 4篇TGF-Β
  • 3篇丹参
  • 3篇丹参注射液
  • 3篇蛋白
  • 3篇肾病
  • 3篇肾病大鼠
  • 3篇生长因子Β
  • 3篇中药
  • 3篇注射

机构

  • 43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桂林市中医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7篇石灵春
  • 15篇谭敏
  • 11篇汪波
  • 10篇张维彬
  • 9篇何青莲
  • 8篇肖刚
  • 7篇肖楚梅
  • 6篇胡少为
  • 5篇郭智涛
  • 5篇杨海峰
  • 5篇王智园
  • 4篇范瑞强
  • 4篇许树柴
  • 3篇李红毅
  • 3篇孙静
  • 3篇韩凌
  • 3篇邓时贵
  • 3篇代睿欣
  • 3篇桂泽红
  • 3篇张维彬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甘肃中医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9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伴发大面积尖锐湿疣1例报告被引量:2
1999年
患者男性,32岁,职员。因双侧腹股沟、阴囊、会阴、肛周皮疹5个月就诊。患者20岁始于颈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出现皮疹,确诊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直间断性地内服或外用激素治疗,皮损于夏季明显而冬季减轻,但未完全消失。1997年10月发现阴囊。
池凤好范瑞强石灵春
关键词:病例报告尖锐湿疣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功能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肾功能及肾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结扎法建立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性给药对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RT-PCR法)、血清肌酐(碱性苦味酸法)、尿素氮(尿素酶法)及肾病理组织学(常规He染色)的影响。[结果]1、大鼠尿路梗阻3d,模型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均升高,其中尿素氮升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但血肌酐升高不明显;丹参治疗组结果类似。术后3d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比较,均P>0.05。大鼠尿路梗阻14d血清肌酐、尿素氮持续升高。丹参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均降低,其中尿素氮降低明显,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尿路梗阻56d,模型对照组血清尿素氮在高位水平,而血肌酐变化不明显;丹参治疗组结果类似。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TGF-β1mRNA呈高表达趋势;丹参治疗组各时点对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未见明显影响,但趋势显示丹参治疗给药可能有轻微抑制TGF-β1mRNA表达。3、病理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呈固缩性改变,肾小管广泛坏死;丹参治疗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呈固缩性改变,肾小球个别坏死。[结论]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长期注射丹参注射液有助于减少肾小球坏死、改善肾脏功能。
桂泽红代睿欣邓时贵韩凌孙静石灵春
关键词:梗阻性肾病丹参注射液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代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体外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术切取的乳腺癌组织制备原代乳腺癌细胞悬液,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原代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及数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的不同敏感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代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的敏感性低于5-FU、ADM及MMC,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具有中度敏感性而与常用化疗药物相近,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榄香烯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可作为二线药。
郭智涛汪波石灵春陈前军谭敏张维彬
关键词:Β-榄香烯乳腺癌药敏MTT法
补肾方药防治膝退行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1997年
采取复合手术制作家兔实验性膝退行性关节炎(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DOA)模型,分成空白组,术后6天用药组,术后6周用药组。于术后6、8、12周观察模型膝关节病变,采用综合指标评价(Colambo C 评分标准),结果证实,补肾方药温通胶囊组的平均病损积分低于空白组。实验证实补肾中药能延缓膝 DOA 模型的发生,发展,但是不能阻止或逆转其病变。
许树柴邓晋丰许学猛石灵春曾文华
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补肾方药
MTT体外药敏实验评价中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通过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对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敏感性 ,并与临床常用的化学合成化疗药作比较 ,评价中草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标本制得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敏实验 ,MTT法检测其敏感性。结果 :乳腺癌细胞对中草药的高度敏感性低于临床常用化疗药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对两者的中度敏感性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草药在肿瘤化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作为肿瘤的二线化疗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汪波郭智涛石灵春张维彬肖楚梅
关键词:中医药乳腺癌化疗
中医药在现代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7
2002年
张维彬汪波石灵春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乳腺癌多药耐药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鼻咽癌发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 p16、Rb蛋白在各型鼻咽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择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各 30例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16、Rb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中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0 / 30 )、6 0 % (18/ 30 )及 2 6 .7% (8/ 30 ) ;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7%(2 3/ 30 )、5 6 .7% (17/ 30 )及 33 .3 % (10 / 30 )。经统计学分析 :p16、Rb蛋白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前病变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 ) ;p1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前病变组织显著下调 (P <0 .0 1) ,而Rb蛋白在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16、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炎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呈负相关性 (P <0 .0 1) ,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二者则无相关性。结论 p16基因的畸变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具有直接的促成作用 ;而Rb基因的变异则是鼻咽粘膜癌变的早期事件 。
汪波石灵春谭敏肖楚梅周丹
关键词:鼻咽癌P16蛋白RB蛋白
组织样麻风瘤误诊为组织细胞增生病1例
2002年
李红毅范瑞强石灵春
关键词:组织样麻风瘤误诊组织细胞增生病病例报告皮肤活检
黑色素瘤抗原-A3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2007年
【目的】观察经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3)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经MAGE-A3抗原致敏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分别以表达MAGE-A3抗原的肝癌细胞株H4M、不表达MAGE-A3抗原的正常肝细胞为靶细胞,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负载MAGE-A3抗原的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正常肝细胞对照组(P<0.05)。【结论】MAGE-A3蛋白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激活特异性的CTL,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肖刚石灵春谭敏张维彬杨海峰文剑明
关键词:癌症疫苗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标本58例、正常瘢痕标本42例和正常皮肤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TGF-β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瘢痕组织(P<0.05),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瘢痕组织(P<0.05)。而PCNA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增高(P<0.05),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PCNA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皮肤(P<0.05)。另一方面,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较正常瘢痕降低(P<0.05),而正常皮肤与正常瘢痕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凋亡指数与TGF-β1间的关系发现,细胞增殖指数与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凋亡指数则与TGF-β1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TGF-β1可能是通过调节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来实现对瘢痕形成的调节。TGF-β1表达水平的失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肖刚王智园谭敏胡少为石灵春
关键词: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