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菲娅
- 作品数:32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相关因素分析
- 2012年
-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状况及影响因素。选择PA患者156例,另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89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相关生化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PA组与EH组血清肌酐、eGF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P=0.003)及血清肌酐(P=0.001)与eGFR呈负相关,其eGFR低于EH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高于EH组患者。
- 曾健李南方王新玲祖菲娅张德莲常桂娟周克明
-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球滤过率
- 喘息性支气管炎26例血气分析
- 1997年
-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好发于婴幼儿,发病急,病情重。其病理生理改变的特征是低氧血症。
- 隋丽梅祖菲娅孙岩
- 关键词:支气管炎喘息性血气分析
- 464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研究
- 目的分析近年来高血压病因学的变化趋势,从而为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压专科诊断明确的4640例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结果 (1)4640例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95例,...
- 李南方周克明王新玲祖菲娅周玲张艳敏张德莲努而古丽王梦卉孔见琼
- 文献传递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7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由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可致颅内出血,病死率高且存活者多遗留有明显的后遗症,故如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祖菲娅赵桂臣
-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症晚发性颅内出血儿童
-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心血管危险性因素情况,为该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压专科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1666例,所有患者均按标准方法测量...
- 韩瑞梅李南方严志涛汪迎春程维平毕云伟张丽丽祖菲娅成秋艳
- 文献传递
- 早产139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回顾分析139例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分娩的早产139例,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68例相比进行早产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孕期母亲未做产前检查、胎膜早破、臀先露、双胎、产科合并症等均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科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阿米娜地里胡马尔祖菲娅
- 关键词:早产
- 嗜铬细胞瘤肾素水平变化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肾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有无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1 997~2004年间在我科住院手术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患者(嗜铬细胞瘤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住院患者以性别、年龄、民族为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组)为对照,比较2组人群血浆肾素水平。结果:(1)嗜铬细胞瘤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在性别、族别、血压、年龄构成无差异。(2)嗜铬细胞瘤组患者肾素水平为(2.52±2.77)ng·ml^(-1)·h^(-1),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肾素水平为(1.99±3.08)ng·ml^(-1)·h^(-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铬细胞瘤患者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水平可能无差异。
- 周克明李南方王新玲祖菲娅周玲张艳敏张德莲努而古丽王梦卉孔见琼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素原发性高血压
- 脑膜癌病10例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脑膜癌病患者 ,经临床表现、MRI、脑脊液细胞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 ,恶心呕吐 ,四肢无力和不同程度脑膜刺激征 ,局灶定位体征少 ,病情进行性加重。增强MRI有脑膜增强效应且与脑表面相连 ,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
- 杨新玲米娜娃尔丁兴国祖菲娅阳建福
- 关键词:脑膜癌病脑脊液磁共振成像细胞学
- 耳声发射在高危新生儿的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李明珠欧阳星火祖菲娅张劲李慎贺金锋
-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
- 卡维地洛合用胺磺酮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对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卡维地洛加用胺碘酮治疗以改善心功能,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以延长病人寿命、减少再住院次数及减少死亡率。方法:病人选择为2001年5月至2002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38例(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5±7.8(20~76岁)。心功能NAYH分级均为3~4级。伴频发室性早搏者33例,阵发性室速者5例,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在24小时内加用胺碘酮控制室早或室速,心功能提高一个级别后加用卡维地洛;观察心律及心率、QT间期,血压,心脏B超,及对卡维地洛及胺碘酮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LVEF从21.6±10.3%提高至33.0±12.1%(P<0.05)。CI从1.98±0.8提高到2.4±0.4min^(-1)×m^2(P<0.05)。左室舒张内经缩小(6.8±1.2 cm;6.0±0.9 cm)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从17.6±0.8提高到23.4±0.7mmHg,心率得到控制,89.4±12.3减低至58.3±12.1次/分,QT间歇0.22±0.10延长至0.41±0.09ms;33例(89.2%)在治疗中均能良好的耐受用药;复发率24.3%;再住院率48.6%。结论:心衰合并非低钾性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合用卡维地洛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减少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改善心功能及减少病人再住院次数、延长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徐新娟祖菲娅匡政宇艾尔肯王桂娟
- 关键词:卡维地洛胺磺酮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