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乙烯
  • 10篇乙烯醇
  • 10篇烯醇
  • 9篇配位
  • 9篇聚乙烯
  • 9篇聚乙烯醇
  • 7篇配位聚合
  • 7篇配位聚合物
  • 5篇聚丙烯
  • 5篇聚丙烯酰胺
  • 5篇丙烯
  • 5篇丙烯酰胺
  • 4篇氯化
  • 4篇氯化铜
  • 3篇配位数
  • 3篇聚醋酸乙烯
  • 3篇PVA
  • 3篇
  • 3篇醋酸乙烯
  • 3篇催化

机构

  • 17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程传煊
  • 16篇苏英草
  • 5篇庄锦树
  • 4篇关怀民
  • 3篇李爱民
  • 2篇程贤甦
  • 1篇唐洁渊

传媒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Chines...
  • 3篇化学学报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应用化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聚丙烯酰胺-氯化铜配合物膜催化剂表征被引量:4
1995年
考察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室温Na2SO3水溶液的聚合能力,发现在该溶液添加聚丙烯酰胺(PAAm)-氯化铜(CuCl2)配合物膜以组成PAAm-CuCl2膜/Na2SO3催化引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采用ESR、IR、XPS和电导率等手段研究该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膜的单位面积平均含铜量在一定范围内和配位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即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紧密相关.
庄锦树苏英草程传煊
关键词:氯化铜高分子配合物催化剂
聚丙烯酰胺-CuCl_2膜表面结构及对醋酸乙烯酯聚合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根据IR,ESR,XPS和电导率的测试结果推定,在催化剂聚丙烯酰胺-CuCl_2膜表面上,1个Cu^(2+)与聚丙烯酰胺4个链节单元配位,产生σ配位键而交联,形成疏水性的聚丙烯酰胺-Cu(Ⅱ)配位聚合物膜.从该膜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的Shake-up效应得知,膜表面的Cu^(2+)具有高自旋态电子构型,其缺位处与醋酸乙烯酯,Na_2SO_3配位活化,并产生自由基氢,从而在室温Na_2SO_3水溶液体系(pH=7)中能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按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诱导期3min 20s,得率75%.
程传煊关怀民苏英草
关键词:氯化铜聚醋酸乙烯酯
铜(Ⅱ)-聚丙烯酰胺和铜(Ⅱ)-聚乙烯醇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被引量:4
1994年
配位聚合物PAAm-CuCl_2和cuCl_2·2H_2O的Cu ̄(2+)2pXPS谱上都有Shake-up峰,其与各自的Cu ̄(2+)2p3/2肩峰或主峰距离ΔEs2或ΔEs分别为8.7和8.6eV;但配位聚合物Cu(Ⅱ)-PVA却无此峰.由此推定,前者的Cu ̄(2+)是以sp ̄3杂化轨道接受PAAm4个链节单元C-N上N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形成配位键;而Cu(Ⅱ)-PVA配位聚合物中的Cu ̄(2+)却以dsp ̄2杂化轨道接受PVA4个链节单元侧基O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产生配位键,即Cu ̄(2+)与PAAm或PVA的链节单元配位比均是1:4,此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PAAm-CuCl_2的配位比相同.
苏英草程传煊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配位数
PVA在碱性水溶液中与初生氢氧化铜的作用被引量:2
1990年
剧烈地振荡100 ml 6≤pH≤12的5% PVA水溶液,缓慢地添加0.08524克CuCl·2H_2O时,溶液呈绿色透明状态;若加碱至pH≥13,溶液中则析出树胶状物。以分光光度法,于740 nm波长下测定含0.98%正丁醇的0.5%PVA与铜盐组成的(pH=10)不同浓度(5~50 mg CuCl_2·2H_2O/100 ml)的水溶液吸光度,并对CuCl_2·2H_2O摩尔浓度作图,它遵守朗伯—比耳定律。以紫外及可见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等研究上述溶液中初生氢氧化铜与PVA的作用,认为6≤pH≤12的5%PVA水溶液中添加Cu^(2+)可形成管道形包合物,pH≥13条件下却生成多核氢氧化铜聚乙烯醇配位聚合物。
程传煊苏英草李爱民
关键词:氢氧化铜聚乙烯醇配位聚合物
铜氨溶液浸渍法制备铜(Ⅱ)—聚乙烯醇配位聚合物及催化作用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铜氨水溶液浸渍的PVA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谱测试,水溶性实验、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检测、电泳-氦氟激光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综合地研究PVA与Cu^(2+)间的作用、生成物结构及催化作用。Cu(Ⅱ)-PVA配位聚合物与Na_2SO_2的体系催化引发MMA在室温水相聚合的得率>50%,(?)=35.33×10~4,(?)=8.5×10~4,分布宽度为4.16。
程传煊金章岩庄锦树苏英草
关键词:聚乙烯醇配位聚合物催化
Cu(Ⅱ)脱乙酰壳聚精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被引量:6
1999年
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表明,脱乙酰壳聚糖(简记CS)膜在铜氨水溶液浸渍过程中Cu(Ⅱ)既与CS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u(Ⅱ)-CS配位聚合物,也产生吸附作用.ESR谱示出CuCl_2·2H_2O与Cu(Ⅱ)-CS膜中的Cu(Ⅱ)均含有一个单电子,可以利用XPS的Shake-up效应研究Cu(Ⅱ)-CS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所得结果为4.又以同样的方法研究Cu(Ⅱ)-聚乙烯醇(简记PVA)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发现Cu(Ⅱ)是以低自旋状态的dsp^2杂化空轨道与PVA的羟基氧配位,其配位数也是4,这与资料所报道的一致,从而间接地验证了此方法研究Cu(Ⅱ)-CS配位聚合物配位数的可靠性.
苏英草关怀民程传煊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配位数
12-钼磷酸与聚乙烯醇固容体的光致变色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1
2000年
以ESR,XPS,IR和UV-vis等手段,研究12-钼磷酸与聚乙烯醇黄色固容体的光致变色及其稳定性.由测试结果得知,该固容体的光致变蓝色是因其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化学反应产物多价钼(Ⅵ,Ⅴ,Ⅳ)配合物呈蓝色,而另一种产物带部分羰基的聚乙烯醇为无色所致.随着它们的生成,后者产物因具有螺旋状结构能与前者产物发生包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致变色的稳定性.
程贤甦苏英草程传煊
关键词:稳定性钼磷酸聚乙烯醇光化学反应
氯化钙—聚乙二醇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CaCl_2与PEG(聚乙二醇)在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而制得的试样,以XPS和IR测试的结果,表明该试样中存在O→Ca配位健。通过溶液电导率的测量,发现1个Ca^2+与PEG4个链节单元的氧形成配位结构.又以电导率手段测得CuCl2-PAAm(聚丙烯酰按)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其结果与利用Cu^2+2pXPS谱上的Shake-up效应研究所得该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一致,间接地验证以电导率手段测得CaCl_2-PEG配位聚合物配位数的可靠性.
苏英草程贤■关怀民程传煊
关键词:氯化钙聚乙二醇配位聚合物配位数聚丙烯酰胺
褐藻酸铜配合物膜催化VAc自由基聚合
2000年
以褐藻酸钠膜浸渍在 15%CuCl2 ·2H2 O水溶液中 4 8h的方法 ,于室温制备了疏水性的褐藻酸铜 (Ⅱ)配位聚合物膜 ,并通过ESR、UV -Vis、IR、XPS和电导率等手段 ,研究此配位催化剂褐藻酸铜 (Ⅱ)配位聚合物膜表面的组成、配位结构和性质 ,得知 1个Cu2 + 是以dsp2 杂化空轨道与褐藻酸 2个链节单元的 2个羧羟基氧及其 2个脱质子带负电荷氧的孤对电子发生配位作用 ,形成低自旋构型的褐藻酸铜 (Ⅱ)配位聚合物 ,中心Cu2 + 的配位数为 4 ,这对于低分子配合物而言 ,其空间构型一般是正方形 ,但在褐藻酸铜 (Ⅱ)配位聚合物中 ,由于褐藻酸分子链的缠绕和卷曲 ,使上述的空间构型被扭曲 ,甚至有些配位体没有到位 ,导致该配位聚合物的中心Cu2 + 存在一些空位中心而具有配位催化活性 ,因此 ,HSO3 - 能按配位催化机理产生初级自由基氢 ,使醋酸乙烯酯 (VAc)按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 ,这有别于CuCl2 -Na2 SO3 -H2 O氧化还原引发聚合体系。测定VAc在本体系和室温、pH=7条件下聚合的诱导期为 90s ,反应时间 2 4h。聚醋酸乙烯酯 (PVAc)得率 82 % ,mw=1.0 2× 10 6,mn=2 .2 7× 10 5,mw/mn=4 .4 9。
程贤甦苏英草关怀民程传煊
关键词:催化自由基聚合
氢氧化铜-聚乙烯醇包合物的形成及其应用被引量:11
1991年
在8≤pH≤12水溶液中的PVA具有使初生态氢氧化铜增溶和吸收光谱红移的作用,这是它们形成包合物的结果。以pH=10的Cu^(2+)-PVA-水体系在740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铜(Ⅱ)盐量在15~50mg/100ml范围内可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程传煊苏英草李爱民
关键词:氢氧化铜PVA包合物铜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