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周期素D1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检测胆管癌和癌旁0.5cm胆管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胆管组织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42例胆管癌和20例正常胆管黏膜组织CyclinD1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术中所取的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CyclinD1mRNA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胆管组织、癌旁组织、胆管癌组织中CyclinD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845±0.0310、0.5608±0.0577、0.6288±0.0942.CyclinD1mRNA在3组之间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CyclinD1蛋白表达趋势同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即CyclinD1的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CyclinD1基因转录和蛋白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刘三光穆宏凌边伟刘建华
- 关键词:胆管癌CYCLIND1
- 免疫结核球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检测免疫结核球蛋白(Bi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术中所取新鲜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Bip、VEGF—C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Bip及VEGF.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VEGF.C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47±0.0335、0.4195±0.0334、0.4019±0.0259,VEGF—C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实验对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Bip和VEGF—C的蛋白表达进行定性验证: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在肝癌组织中Bip、VEGF—C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呈高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 刘三光吕海涛穆宏凌闫长青刘建华
-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检测胆管癌和癌旁0.5 cm胆管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胆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检测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术中所取的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胆管组织、癌旁组织、胆管癌组织中VEGF-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0.6105±0.0577、0.6270 ±0.0664、0.6930±0.1078,VEGF-C mRNA在3组之间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VEGF-C蛋白表达趋势同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即VEGF-C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30.00%.结论 VEGF-C基因转录和蛋白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刘三光穆宏凌边伟张树彬高翔刘润田刘建华
- 关键词:胆管癌VEGF
- 转染L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
- 2013年
- 目的 观察转染L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Liv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Livin ASODN,脂质体介导Livin ASODN转染QBC939细胞,于转染后60h,噻唑蓝(MTT)法检测L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前后L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检测转染前后Livin蛋白的表达变化;膜联蛋白V(Annexin V)-藻红蛋白(PE)流式细胞仪(FCM)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实验分反义(Livin ASODN)组、错义(Livin NSODN)组、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转染后60 h,MTT法显示Livin ASODN组能明显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凋亡(46.41±1.13、3.10 ±0.44、2.66±0.26、0);RT-PCR显示Livin ASODN组Livin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对照组(54.96 ±3.00、88.31 ±2.50、85.90±0.62、90.36±2.43)(P<0.05);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显示Livin ASODN组Liv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各对照组(39.05±2.52、8.60 ±3.60、6.37 ±2.71、0)(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Livin ASODN组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各对照组[(36.98±4.09)%、(3.77±0.25)%、(7.51±0.30)%、(6.83±0.23)%].结论 脂质体介导转染Livin ASODN能特异性抑制QBC939细胞中的Livin基因表达,下调L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穆宏凌刘三光何慧霞王文斌刘建华
- 关键词:LIVIN反义寡核苷酸胆管癌细胞凋亡
-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抗原黏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 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抗原(KL-6)黏蛋白(Mucin)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8例胰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KL-6 Mucin的表达.结果 38例胰腺导管癌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KL-6 Mucin均呈阳性表达(100%),78.9%表达为强阳性,72.3%的癌周胰腺组织未见KL-6 Mucin的强阳性表达.KL-6 Muc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展与分化呈正相关.结论 胰腺导管癌中KL-6 Mucin多呈强阳性表达,而癌周胰腺组织内表达不明显,这表明KL-6 Mucin和胰腺癌的浸润行为相关.
- 孔晔宏刘三光穆宏凌王文斌刘建华
- 关键词:胰腺导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 X盒结合蛋白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检测x盒结合蛋白1(XBP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术中所取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XBP1、Bip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XBP1、Bi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XBP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96±0.0241、0.4152±0.0252、0.4095±0.0149,XBP1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实验对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XBP1和Bip的蛋白表达进行了定性验证: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在肝癌组织中XBP1、Bip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呈高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 刘三光王文耀穆宏凌闫长青刘建华
- 关键词:肝细胞
- 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胆囊腺癌、1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和40.0%,胆囊腺癌COX-2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VEGF-C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胆囊腺瘤(63.6%比20.0%,P〈0.05)。COX-2与VEGF-C的表达与胆囊腺癌的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与VEGF-C表达显著相关。结论COX-2与VEGF-C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穆宏凌吕海涛王文斌刘三光张树彬
- 关键词:胆囊肿瘤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检测胆管癌和癌旁0.5cm胆管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胆管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检测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术中所取的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PCNA mRNA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胆管组织、癌旁组织、胆管癌组织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0.5605±0.0331,0.5692±0.0408,0.6303±0.0773,PCNA mRNA在3组之间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PCNA蛋白表达趋势同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即PCNA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 PC-NA基因转录和蛋白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边伟穆宏凌刘三光刘建华路文彦
- 关键词:胆管癌PCNART-PCR
-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1年
- 目的检测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鲜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Bip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Bi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Bip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肝癌组织中Bip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反应具有蕈要作用。
- 吕海涛刘三光穆宏凌边伟刘建华刘润田高翔
- 关键词:肝癌肝组织WESTERNBLOT
- X-盒结合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检测X-盒结合蛋白1(XBP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术中取的新鲜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e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XBPl、VEGF—C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XBPl、VEGF—C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XBPI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96±0.0241、0.4152±0.0252、0.4095±0.0149,XBPl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VEGF—C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47±0.0335、0.4195±0.0334、0.4019±0.0259,VEGF—C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肝癌组织中XBPI、VEGF—C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为高表达。
- 吕海涛刘三光穆宏凌闫长青刘建华
-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