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符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政治
  • 3篇主义
  • 3篇自我
  • 3篇文学
  • 2篇延安文艺
  • 2篇实感
  • 2篇文艺
  • 2篇现实主义
  • 2篇进化论
  • 2篇工会
  • 2篇《在延安文艺...
  • 1篇代人
  • 1篇当代人
  • 1篇当代中国史
  • 1篇电影
  • 1篇信念
  • 1篇信念伦理
  • 1篇形变
  • 1篇叙事
  • 1篇学派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符鹏
  • 1篇姚云帆
  • 1篇陈雪虎
  • 1篇吴铃
  • 1篇程园
  • 1篇郭跃辉

传媒

  • 3篇文化与诗学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感的历史负载与时代形变——蒋子龙工业小说写作的经验起源及其观念意涵
2023年
蒋子龙的工业小说写作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达到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高度,与其此前在社会主义观念一实践体制中自我感与文学经验的辩证重塑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其文学认知深化的关键环节,由此他得以有意识整理和转化“深入生活”的原则,以此有力呈现工人身心变化的时代经验。不过,他过于依赖窄化的“权力”视角建立把握工业现实的认知意识,由此带来小说叙事的不稳定性,并最终陷入被时代无意识拔弄的困境。
符鹏
关键词:工业小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实主义
政治、生活与自我感知的历史形变——重省《铁水奔流》作为失败之作的认识意涵
2022年
在当代史的演进语境中,周立波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铁水奔流》作为一部失败之作包含着有待被重新探索的历史-观念意涵。作者“深入工厂”的写作尝试根植于他早年经由巴尔扎克的文学观建立的现实主义感知机制(观察-思想-想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这种机制经由《暴风骤雨》的写作被松动,“政治”取代了“思想”原有的位置。由此被重塑的感知意识并未真正洞察政治的运转机制,使得《铁水奔流》遭遇了典型塑造的难题,但周立波将叙述触角延伸到政治与生活的连接地带,敏锐地探索了工业叙事的可能性。正是以此探索为中介,《山乡巨变》才得以达至对生活世界的创造性呈现。
符鹏
关键词:现实主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工业题材文学
回向“经验”的可能方式与当代知识生产的认识论重构——从贺照田的当代人文学探索出发
2020年
当代学术实践的一些不理想状况,一定程度上源自既有的知识生产及其反省尚未真正触及历史认识论层面的观念机制。贺照田在当代学术场域中开拓的知识工作方向,尤其是他从认识论出发的学术思想批判与重构,显示出与西方思想方法如经验论、现象学的还原、福柯的机制分析以及剑桥学派的语境论等的差异。这种可贵的探索为当代人文学的再出发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认识支点。
符鹏
关键词:人文学认识论经验论剑桥学派
历史激荡中的组织再造——1957年前后工厂民主改革的尝试与工会论争的疑难
2023年
1957年前后,在新中国政治现实的剧烈转换中,工人和工会与工厂的矛盾以集体冲突的形式凸显出来。中共高层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辩证法视野出发,将问题的根源认定为官僚主义,力图通过工厂管理的民主改革,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解决这一矛盾。但这种认识-实践方式遮蔽了矛盾背后的组织难题——党委、行政和工会关系的不协调。随后出现的工会论争,将这一组织难题置于不同认识方式交锋与对话的核心地带,并由此探索重构工会在工厂之组织位置及其功能的可能路径。尽管这种探索包含着认识限制,并在历史的激荡中无果而终,但不同历史实践者的意识苦恼及实践敏感性,仍然是值得重视并深究的宝贵资源。
符鹏
关键词:工会民主官僚主义
体制改造、认识转换与工会的再定位--一九五六年天津私营工业改造的历史实践及其精神意涵被引量:1
2020年
1956年中国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快速而又顺利,随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组织、物质与精神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相互作用所形构的结构性矛盾密切相关。从1956年天津私营工业的改造来看,那些看似经由合营实践解决的资本家问题,实际上以公私双方的紧张关系重新显现,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公私共事关系的失度,更关涉合营过程中工会的再定位所引发的工人身心状态的结构性转换。与此相应,1956年工资改革背后包含的物质奖励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一种结构性的深度变化。
符鹏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工会
责任的重负——哈姆雷特的伦理困境被引量:1
2008年
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历来是莎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本文受到莎士比亚研究者康托尔把"哈姆雷特能做好丹麦的国王?"这个问题与其忧郁和延宕联系起来思考的启发,试图从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一文中提出的两种对立伦理观——"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出发,对哈姆雷特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符鹏
关键词:哈姆雷特责任伦理信念伦理
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以伊藤虎丸的《鲁迅与终末论》为中心被引量:1
2009年
日本鲁迅研究是我们今天反思国内鲁迅研究,乃至整个文学研究现状的重要参照维度。作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伊藤虎丸在《鲁迅与终末论》一书中揭示了鲁迅早年思想中终末论式的"个"的自觉,以及由此确立的近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借助伊藤虎丸的鲁迅论,我们可以在更大语境中探讨日本鲁迅研究者的现实感、问题意识及其方法论的总体特征,并经由这种方法的启示来反思国内当下的文学研究。
符鹏
关键词:鲁迅研究终末论现实感
何谓中间物,哪一种进化?--评何浩《价值的中间物:论鲁迅生存叙事的政治修辞》
2012年
“最好不要碰鲁迅!”——那些想要研究鲁迅的青年学子,常常会从师长那里听到这样的教诲。的确,在巍然的“鲁学”名下,卷帙浩繁的研究文献早已隔断了我们直面鲁迅的视线。尽管每年依然还有数量可观的研究论著生产和出版,但我们很难看到研究者对鲁迅的关心,更谈不上通过思考鲁迅来反观自己的生命经验和现实理解。
符鹏
关键词:中间物政治修辞进化叙事研究论著
香港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书写——以电影《叶问》系列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继不少观众对这部电影精彩的武打场面赞不绝口,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补救了故事情节的平淡。但如果在"为何而打"的问题上深究的话,不难看出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民族主义的主题。这一主题正是香港功夫电影一直以来坚守的创作理念,霍元甲、陈真和黄飞鸿都是其中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在《叶问2》的结尾,疯子周清泉(任达华饰)兴奋地说:"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和我,‘佛山四小龙’!"显然,导演在这里将叶问与之前的功夫电影男性英雄相提并论,暗示他有意要延续这一电影传统。
符鹏
关键词:《叶问》电影民族主义票房收入宗师
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被引量:2
2010年
艺术通过审美升华的方式带给人们虚幻的满足,在此意义上,它是肯定性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同时,艺术又通过对既定现实意识形态的疏异,成为一种反升华的否定性力量。只有发挥艺术的这种政治功能,才能构建出一个自由的新世界。
马尔库塞符鹏
关键词: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