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瑶 作品数:7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经济管理 更多>>
聚集大量生产要素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周至县经济发展为例 2016年 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周至县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五条路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赵阿妮 肖瑶关键词:县域经济 茶树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抗坏血酸(Vc)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在茶树体内的各种生理代谢及抵御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Vc含量关系到绿茶品质优劣。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是茶树V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PCR方法从茶树中克隆了GMP c DNA全长序列,共计1510 bp,其中包含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6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39.599 k Da。BLAST分析表明,茶树GMP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猕猴桃的亲缘性最高,达到96%。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茶树新梢芽下第三叶中GMP基因表达量最高,嫩茎中最低,不同品种茶树新梢叶片中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高温胁迫初期,GMP基因表达量及抗坏血酸含量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且均低于同期对照。 肖瑶 周天山 李佼 张佳欣 余有本关键词:茶树 基因克隆 茶树GDP-甘露糖-3′,5′-异构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茶树GDP-甘露糖-3′,5′-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以茶树品种"乌牛早"叶片的cDNA为模板,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GME,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ETiteTM N-His SUMO Vector构建GME原核表达载体pET-GME,在大肠杆菌HI-Control 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采摘同一茶树嫩茎、芽、叶片以及不同品种茶树叶片样品,提取其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GME在不同茶树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了长度为1 427bp的GMEcDNA全长序列,其包含长度为1 13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6个氨基酸。构建了GME原核表达载体pETGME,其在大肠杆菌HI-Control BL21(DE3)中能诱导表达分子质量约60ku的融合蛋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E基因在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的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从茶树叶片中克隆得到了GMEcDNA全长序列,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 李佼 余有本 周天山 肖瑶 柳洁 肖斌关键词:茶树 荧光定量PCR 陕南春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7 2016年 为优化陕南春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萎凋、揉捻和发酵3个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L33正交试验,所制得的9个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品质得分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120min,发酵时间为3h;以茶黄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90min,发酵时间为3h;在所制茶样香气组分中醇类物质最高,其次是醛类,再次是酯类。由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香叶醇、橙花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累加的红茶香气主体特征成分含量,其大小排序与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名次相一致。为验证优化的工艺,以第二年相同时期的鲜叶为原料,分别按2个优化工艺加工成茶样,综合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确定陕南春季工夫红茶的最优工艺为萎凋至62%的含水量,揉捻120min,发酵3h。 周天山 米晓玲 余有本 肖斌 鲍露 肖瑶 钱文俊关键词:工夫红茶 感官审评 茶黄素 香气 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茶叶产业是陕南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陕西茶产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从陕西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陕西茶业产业化经营从策略上必须积极推进茶园良种化和无公害化;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创建名优品牌产品;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组织结构。 肖瑶 肖斌 余有本关键词:茶叶 紫芽茶树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与总儿茶素、花青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2016年 儿茶素类化合物与花青素均由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紫芽茶中富含花青素。为探明紫芽茶树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流的情况,本试验以来源于湄潭苔茶后代的1株紫色芽叶茶树和1株绿色芽叶茶树为材料,测定芽下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的叶色、儿茶素类组分和花青素总量,分析了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基因表达量同总儿茶素、花青素累积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芽茶树中各叶位中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绿芽茶树,而儿茶素类总量却低于对照;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PAL、CHS、CHI、F3H、DFR、ANS、ANR1、ANR2、F3’H和F3’5’H)基因均呈现上调趋势。紫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花青素,同各相关基因(LAR除外)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都较高,且二者相关系数差异不大。绿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各基因(LAR、F3’H除外)表达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花青素同各基因表达的相关系数。 周天山 王新超 余有本 肖瑶 钱文俊 肖斌 杨亚军关键词:基因表达分析 花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