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用森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维生素C对渗透胁迫下杂交稻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3年
- 杂交稻幼苗经聚乙二醇 (PEG40 0 0 )渗透胁迫 ( - 0 .8MPa)处理 ,秧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降低 ,谷胱甘肽 (GSH)和抗坏血酸 (ASA)含量下降 ,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 ,膜透性增大 ;随着渗透胁迫处理时间延长 ,幼苗膜脂饱和脂肪酸增加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IUFA)减小。在同样胁迫条件下 ,用 8mmol/LVc进行根际预处理 。
- 谭新中曹赐生肖用森
- 关键词:水稻幼苗渗透胁迫膜脂过氧化作用维生素C
- 渗透胁迫下稻苗中游离脯氨酸累积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被引量:125
- 1996年
- 杂交稻幼苗经聚乙二醇(PEG_(4000))渗透胁迫(-0.95MPa)处理,幼苗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下降,游离脯氨酸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质膜透性增大。随PEG渗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膜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减少。脯氨酸累积与MDA增长及膜透性加大呈正相关性,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呈负相关性。讨论了游离脯氨酸累积与细胞透性的相关性,以及与渗透调节作用的关系。
- 肖用森王正直郭绍川
- 关键词:幼苗渗透胁迫膜脂过氧化游离脯氨酸
- 明湖水质初步分析与污染调查
- 2003年
- 明湖是湘潭师范学院面积最大的水域,是生地楼和数理楼的直接排污处,也是校区内大部分地表水的流向处。测定明湖水质的有关指标,对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明湖水体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水质已受污染。
- 谭新中刘青云肖用森
- 关键词:水质污染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 杂交稻不同抗性组合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7
- 2001年
- 选用 4个对白叶枯病具不同抗性级别的杂交稻组合 ,即抗病组合威优 6号 (V6 )、中抗组合Ⅱ优 46 (Ⅱ U46 )、感病组合威优 6 4(V6 4)和高感组合汕优 6 3(S6 3)为材料 ,研究了其 3叶期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X)、多酚氧化酶 (PPO)和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各组合上述酶活性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均明显增强 ,在接种 36~ 96h内活性曲线有 2个峰值。各组合稻株的抗病性与酶活性呈一定的正相关 ,抗病组合V6的 4种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感病组合S6 3。可以认为杂交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与体内酚类物质代谢及防御酶系活性密切相关。
- 曹赐生肖用森
- 关键词:白叶枯病防御酶系酶活性抗性育种
- 白叶枯病菌对杂交稻幼苗叶片中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被引量:25
- 1998年
- 不同抗性组合杂交稻威优6(V_6)和汕优63(S_(63)),三叶期幼苗接种白叶枯病菌,染病后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强.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MDA)积累,膜透性增大.抗病组合V_6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感病组合S_(63).染病稻苗叶片膜脂脂肪酸组分发生变化,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下降,V_6变化较S_(63)小.植物在染病过程中体内活性氧清除剂的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
- 肖用森王正直郭绍川
- 关键词:杂交水稻白叶枯病菌膜脂过氧化
- 白叶枯病菌对杂交稻幼苗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曹赐生肖用森
- 关键词:白叶枯病菌杂交稻幼苗酶活性
- 金樱子果肉Cu·Zn—SOD纯化及其活性测定
- 1996年
- 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和SephadexG—100分离提纯得到金樱子Cu·Zn—SOD,经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发现有5—6条同工酶谱带,最明显的3条迁移率分别为0.43,0.46和0.55,SDS—PAGE测得亚基分子量约为13KD,其活性被2mmol/LKCN或H2O2抑制,不受氯仿—乙醇影响,在pH7.6磷酸缓冲液中活性最大,对热相对稳定。SOD活性与VC、GSH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42和0.9106,果实由金黄转褐黄阶段有—SOD活性高峰。认为以Vc为指标可以判断SOD活性水平。
- 肖用森章跃陵王正直
- 关键词:金樱子超氧物歧化酶谷胱甘肽
- 水杨酸对杂交稻抗白叶枯病的作用被引量:3
- 1996年
- 杂交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提高,丙二醛(MDA)积累和膜透性显著增大,叶绿素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下降。经水杨酸(SA)预处理的植株PAL活性仍继续增加,而MDA含量和膜透性的增大趋势得到缓解,膜脂不饱和度增加。作者认为外源SA对杂交稻抗白叶枯病可能有多方面的作用。
- 肖用森王正直郭绍川
- 关键词:杂交水稻白叶枯病菌水杨酸膜脂过氧化
- 冷胁迫对杂交稻幼苗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1990年
- 通过低温(2℃)胁迫“威代”和“汕优”3个杂交水稻组合,探究了其幼苗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质膜电解质外渗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2℃低温胁迫(3天)下,SOD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4.11~55.86%,平均下降为35.74%;而MDA含量却相应增高,与SOD活性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0.97;同时,质膜电解质外渗率上升,并随着低温时间的持续仍有上升的趋势,第五天为719.9%,平均上升为615.5%。这种现象在组合间存在着差异。抗冷性差的组合SOD下降剧烈,MDA积累显著,电解质泄漏严重。本文推测SOD在植物低温冷害过程中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 王正直肖用森郭绍川
- 关键词:杂交稻幼苗MDA冷胁迫
-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被引量:5
- 1998年
-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 肖用森杨赟
- 关键词:白叶枯病水杨酸膜脂过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