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婷 作品数:45 被引量:14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海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温度对14株无乳链球菌溶血价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温度对无乳链球菌溶血价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和不同血清型的14株无乳链球菌,以2倍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了3个培养温度(25℃、30℃和37℃)对各菌株溶血价的影响,并测定了37℃下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对各菌株溶血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无乳链球菌的溶血价均显著受培养温度的影响,其中,有11株无乳链球菌的溶血价在37℃时最高、2株在25℃时最高、1株在30℃时最高,2015年分离自海南养殖场的5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溶血价均在高温培养条件下较高.37℃下培养方式对无乳链球菌溶血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4株实验菌株中有12株的溶血价受振荡影响显著,其中,有8株实验菌株的溶血价在静置培养时比振荡培养时显著升高、有4株实验菌株的溶血价在振荡培养时比静置培养时显著升高. 蒙爱云 周永灿 胡文婷 吴梦晓 王世锋 谢珍玉 郭伟良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温度 敌草快对斑马鱼组织损伤及慢性肝脏损害作用 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敌草快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16.92 mg·L^(-1);斑马鱼暴露于8.46、4.23、1.69 mg·L^(-1)敌草快中96 h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鳃小片出现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和细胞脱落现象,肝细胞呈现明显的肿大,胞质产生空泡化,局部区域细胞坏死、溶解,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随着敌草快浓度的增加而加重;暴露于1.69、0.84 mg·L^(-1)和0.34 mg·L^(-1)敌草快中28 d后,斑马鱼肝脏的SOD活性变化表现为降-升-降,并呈现出剂量效应;1.69 mg·L^(-1)和0.8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28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在第7 d和14 d变化均不明显(P>0.05),在第28 d时0.84 mg·L^(-1)和1.69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处理组斑马鱼肝脏中TG的含量均从14 d开始出现增加。水体中的敌草快对斑马鱼有较严重的急性损伤作用,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敌草快中的斑马鱼,其肝脏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肝脏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沈文静 张潇 赵子昂 方再光 谢曦 王蓉 胡文婷关键词:斑马鱼 肝脏损害 鳕碎肉酶解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测定鳕碎肉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从海洋蛋白酶YS-894、海洋蛋白酶YS-80、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中,筛选出海洋蛋白酶YS-894作为酶解鳕碎肉制备具有较高清除羟自由基活性酶解物的水解酶;用正交试验L9(34)对该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水解的最佳肉水比。最终工艺条件为40℃、酶解45 m in、pH 9.0、酶解质量分数0.25%、底物∶水=1∶3的条件下进行水解,水解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为68.88%。 胡文婷 张凯 孙谧关键词:下脚料 酶解 活性肽 羟自由基 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及其降脂功能 2024年 该研究探讨了优化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从长茎葡萄蕨藻藻渣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探究其降脂功能。以长茎葡萄蕨藻藻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多糖的最佳参数;通过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在体外评价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降脂作用;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灌胃干预,4周后评价其体内降脂效果。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复合酶(中性蛋白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1:1:1)质量分数2.5%,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123 min,多糖得率可达36.62%,质量分数为87.20%。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10 mg/mL)与胆酸钠、脱氧胆酸钠、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结合率分别为86.56%、89.47%、84.26%和64.68%。与模型组比较,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200、400 mg/kg)显著减轻小鼠体质量(11.29%、15.38%),降低脂肪系数(4.07%、3.18%)及血清中TG(59.87%、68.42%)、TC(28.24%、39.08%)和LDL-C(34.93%、49.28%)水平,提高HDL-C(52.67%、99.00%)水平。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长茎葡萄蕨藻藻渣多糖的条件合理可靠,所得多糖有较强的结合胆酸盐能力,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脂症具有预防作用。 刘忠群 谢晓岑 罗晶晶 谢曦 彭宏 王蓉 宋彦廷 胡文婷关键词:多糖 胆酸盐 降脂 基于代谢组学的温度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影响和调控方法研究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由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导致的链球菌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每年高温期均大面积爆发,对罗非鱼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经济损失巨大,成为... 胡文婷关键词: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温度 文献传递 石斑鱼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张英霞 满初日嘎 韦双双 胡文婷 王世范 刘海青 周永灿 鲑点石斑鱼是中国南方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海水鱼。近年来,由于细菌和病毒引发的病害造成鲑点石斑鱼大量死亡,但其抗菌活性蛋白及多肽还没有报导。该项目以鲑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皮肤中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发现鲑点石斑鱼皮肤具有抗菌...关键词:关键词:石斑鱼 水产养殖 海水鱼 病害防治 抗感染药物 中国南海海鳝科部分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齐兴柱 尹绍武 陈国华 王永强 胡文婷 霍蕊 该项目收集了16种海鳝科鱼类,利用三种分子标记基因序列(COII、16SrDNA和Cytb)开展了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在Genbank上注册40多个相关序列,将海南周围海域的海鳝科裸胸鳝属鱼类大致分为3个大的类群,并支持...关键词:关键词:基因序列 人类多囊肾病相关蛋白TMEM130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0年 以递交到GenBank上的TMEM130蛋白基因序列(nm-152913)为模板设计引物,以人大脑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成功获得TMEM130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为TMEM130蛋白基因转录变异体2,其编码序列长1272bp。该基因定位在人类第7条染色体7q22.1区域,有3个转录变异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序列可编码1个含4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martmode程序显示该蛋白质是1个跨膜蛋白,在100~250号氨基酸序列之间有1个与多囊肾病(PKD)相关的结构域。因此,鉴定TMEM130蛋白是一个与人类多囊肾病相关的蛋白。 齐兴柱 胡文婷 张俊芳 黄俊生 李军关键词:多囊肾病 生物信息学 克隆 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多酚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酚与萜类物质有关。 肖晔 卢芯仪 任天宇 邹雄 刘忠群 高瑞丽 谢曦 王蓉 宋彦廷 胡文婷关键词:提取物 胰脂肪酶 Α-葡萄糖苷酶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活菌菌饼法和滤纸片法研究筛选6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试。菌饼试验结果显示,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17.2%,抑菌圈在Φ(8.7±0.3~16.2±0.2)mm间。滤纸片试验结果显示,12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数的18.8%,抑菌圈在Φ(8.7±0.3~28.2±0.4)mm间。2种方法的最高活性菌株不一致,但最高活性菌株(B30、F52)和同时显示较高活性的菌株(B14、B30、B32、F7、F52)被测出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结果推测,对无乳链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可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物质。结果为深入研究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奠定基础,也为生物防治罗非鱼病害提供有益借鉴。 阳辉蓉 刘四新 李武 吴延春 胡文婷 刘翊昊 胡晓苹 李从发关键词:海南粗榧 内生真菌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