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普兰店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冲击疗法联合DNA免疫吸附柱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双冲击疗法联合DNA免疫吸附柱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L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冲击疗法,即甲基泼尼松和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DNA免疫吸附柱,血流量150~200 mL/min,时间2 h,可间隔5~7 d后进行第2次免疫吸附,一般吸附2~3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离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及临床表现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NA转阴率和ds-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和血免疫球蛋白IgG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表现治疗组均有所改善,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2组血常规、血清转氨酶、血浆蛋白、血离子和补体C3、C4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双冲击疗法联合DNA免疫吸附柱治疗能很好地清除LN患者体内的ANA和ds-DNA抗体,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蛋白尿的降低和肾功能的改善。
- 李政赵勇智王杰苏莉魏少敏张艳娟于有波
- 关键词:双冲击疗法DNA免疫吸附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蛋白尿
-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张艳娟苏莉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 免疫吸附疗法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疗法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使用DNA免疫吸附柱,血流量150~200ml/min,时间2h。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可间隔1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吸附。观察单次免疫吸附治疗3d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离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ANA转阴率为70.6%,ds—DNA转阴率为69.2%;尿蛋白定量治疗后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1个月后显著性减少(P〈0.05);免疫球蛋白IgG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IgA、IgM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常规、血清转氨酶、血浆蛋白、血离子和补体C3、C4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结论:DNA免疫吸附疗法能较好的清除LN患者体内的ANA和ds—DNA抗体,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特异性强、疗效高、无菌、无毒性、无致热源、无溶血反应的新技术。
- 李政赵勇智王杰苏莉于有波
- 关键词:免疫吸附疗法狼疮肾炎自身抗体
- 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与舒适度的关系
- 2009年
- 留置胃管是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以及上腹部手术行全麻者所采用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为了增加患者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提高置管的舒适度,减少置管带来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与舒适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张艳娟苏莉李政于有波
- 关键词:腹部手术患者留置胃管上腹部手术胃肠道手术护理措施耐受性
- 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低分子肝素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疼痛等。笔者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林晓红邹吉华苏莉李政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皮下出血疼痛
- 肿瘤科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肿瘤科行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16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各80例。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25%,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因素、药物因素、高凝状态等是导致肿瘤科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苏莉
- 关键词:静脉血栓护理对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科
- 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26例被引量:4
- 2008年
- 李政周岩孙敏杰孟华苏莉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药疗法黄芪注射液
- 外周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被引量:10
- 2009年
- 张艳娟苏莉李政
-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 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方法完成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D1组和D2组,各130例。D2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法 ,D1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尿素氮、胆固醇以及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后,D1组血压、尿素氮、肌酐以及尿酸下降程度明显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水平、胆固醇水平以及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针对肾功能发挥显著的保护效果,证明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
- 苏莉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