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维玉

作品数:131 被引量:44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9篇化学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沥青
  • 25篇乳化沥青
  • 20篇乳化
  • 17篇乳化剂
  • 12篇离子
  • 12篇沥青乳化
  • 11篇沥青乳化剂
  • 11篇路面
  • 11篇磺酸盐
  • 11篇稠油
  • 10篇石油磺酸盐
  • 10篇表面活性
  • 9篇活性剂
  • 9篇表面活性剂
  • 9篇催化
  • 8篇离子液
  • 8篇离子液体
  • 7篇沥青路
  • 7篇沥青路面
  • 5篇油水

机构

  • 1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空军油料研究...
  • 2篇中石油燃料油...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济南市化工研...
  • 1篇北京市政路桥...
  • 1篇东营市海科新...
  • 1篇中石油燃料油...

作者

  • 129篇范维玉
  • 97篇南国枝
  • 46篇罗辉
  • 28篇李水平
  • 25篇梁明
  • 22篇孔祥军
  • 19篇赵品晖
  • 19篇孙华东
  • 16篇陈树坤
  • 12篇杨孟龙
  • 12篇徐振
  • 11篇姚艳
  • 11篇翟哲
  • 10篇刘兴玉
  • 7篇康伟青
  • 7篇于芳
  • 7篇张凌波
  • 6篇张铜耀
  • 6篇黄建华
  • 6篇刘娜娜

传媒

  • 9篇石油大学学报...
  • 8篇石油炼制与化...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石油学报(石...
  • 4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石油沥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油田化学
  • 2篇当代化工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2006上海...
  • 1篇石化技术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公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13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包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Ⅱ.稠油官能团组分表面膜性质探索被引量:20
2001年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以及沥青质、胶质的表面膜膜压 -面积 ( π-A)等温曲线和膜面积损失曲线 ,考察了水相 p H值、扩展溶剂芳香度等因素对 π-A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稠油各组分都能在空气 /水表面形成二维不溶性表面膜 ,其中酸性分和沥青质的膜压较高 ;扩展溶剂芳香度增大 ,酸性分和两性分的膜压明显增大 ;p H值对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沥青质 π-A曲线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 ,增强碱性条件 ,有利于各组分膜压的提高 ;膜面积损失曲线表明 ,酸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最稳定 ,沥青质、两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较稳定。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酸性分或沥青质是稠油中成膜的主要界面活性组分 ,它们对水包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贡献较大 ;油相高芳香度。
范维玉宋远明郭玉玺刘兴玉赵福麟
关键词:稠油乳状液
石油磺酸盐组成及其油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萃取与反萃取法分离出系列石油磺酸盐的活性组分,经电喷雾质普法分析其当量分布并计算其平均当量,以气相渗透压法测得其脱磺酸基后亲油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并采用旋转滴法考察石油磺酸盐及其活性组分与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组成在低及高当量区间的分布差异最大,具有宽当量活性组分分布的石油磺酸盐由于分子间结构的互补而具有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其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
段友智李阳范维玉李水平南国芝于芳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活性组分亲油基
褐煤转化制取稠油降粘剂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褐煤降解产物的组成分布和结构与稠油相似,可以利用褐煤转化来制取稠油降粘添加剂.其最佳转化条件:温度为155℃,压力为784.3 KPa,反应时间为2h,煤水比为300g/L.实验室考察结果表明,添加剂量为0.06%时,可使胜利单家寺稠油和大港羊三木稠油的粘度由原来的9600和4100mPa.s分别降至200和100 mPa.s.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降粘剂浓度为0.2%~0.35%(对活性水)时,可使管路压力降减少40%~60%,且稳定性良好.降粘剂(GY-1)还可适用于不同胶质、沥青质及不同含水量的稠油降粘,并易于脱水.
曹重远佘跃惠南国枝范维玉杨秋水
关键词:褐煤稠油降粘剂集输
基础油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柔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在一定条件下 ,用SBS对沥青进行了改性。实验表明 ,随着SBS含量的增加 ,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增大 ,低温柔性变好。同时也考察了基础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改性沥青低温柔性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 ,基础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加入都有利于改性沥青的低温柔性 ,且后者的改善效果好于前者。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加入 ,使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变差 ,而基础油则对它影响不大。综合低温柔性和储存稳定性两方面考虑 ,基础油可以用作改善SBS改性沥青低温柔性的添加剂。
李水平范维玉
关键词:基础油SBS改性沥青
吸水膨胀型防水沥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水膨胀型防水沥青,它是以沥青为基质,加热后加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简称SBS)并高速剪切搅拌,再加入基础油软化剂进行搅拌,同时加入膨润土和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树脂,进行充分搅拌而成。所制得的...
范维玉李水平孔宪明杨孟龙南国枝陈树坤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路面裂缝修补的沥青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路面裂缝修补的沥青基复合材料。其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A组分:阴离子乳化沥青120-150份、减水剂1-3份、消泡剂1-3份、粘结剂3-8份、水0-10份;B组分:水泥100份、砂子70-11...
范维玉孙华东张锐梁明赵品晖钱成多南国枝罗辉孔祥军
文献传递
膦甲基酰胺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极化曲线法、失重法及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等研究了一种新型油田污水缓蚀剂膦甲基酰胺在碳钢表面的电化学及吸附缓蚀作用机理。电化学实验表明此类缓蚀剂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膦甲基酰胺是一种吸附膜型缓蚀剂,它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EL-Awady吸附等温式,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石油酸酰胺及石油酸咪唑啉胺。
商洪涛范维玉南国枝李水平
关键词:缓蚀剂吸附等温式俄歇电子能谱缓蚀机理
燃料油及其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
<正>1.燃料油及其分类方法燃料油(Fuel Oil)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所有可用作燃料的油品都可以成为燃料油;狭义上是指型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组分油之后的重组分油,它主要应用于船舶内燃机和炉用...
罗辉薛凯范维玉
文献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产甲烷菌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油藏中的产甲烷菌检测繁琐、费时的问题,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产甲烷菌,并结合产甲烷菌数量、低分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培养30d后,产甲烷菌的数量逐渐升高;培养50d后,总菌数增加;前期由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乙酸等产物作为产甲烷菌所需的代谢底物被消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的生长代谢又促进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1d以内,快速、准确地检测模拟油藏条件下产甲烷菌的变化,为明确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驱油效果的贡献提供依据。
张君李强侯煜彬李建兵张磊范维玉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产甲烷菌微生物采油技术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
黄县褐煤的化学结构及其氧化产品作为沥青乳化剂的研究
范维玉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