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菌药物与非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与非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细菌培养为PA的54例VAP病人随机分为抗菌药物组(28例)与非抗菌药物组(26例),治疗7d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感染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清蛋白、降钙素原(PCT)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1、2.94,P<0.05)。结论短期抗菌药物应用对VAP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清蛋白升高及PCT下降速度快于非抗菌药物组。
- 高秋芳董伟屈峰宗文娜
- 早期血液滤过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浆IL-10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开始时间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浆IL-10和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评价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住院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期血液滤过)和B组(晚期血液滤过)。在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后0 h、12 h、24 h、48 h、7 d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并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结果: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细胞因子IL-10较治疗前均有下降,HLA-DR的表达也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B组相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血液滤过治疗能显著减少血浆中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早期进行血液滤过治疗,能更好的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的危重程度,这可能与患者血浆中HLA-DR表达上调有关。
- 孟强董伟屈峰
-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液滤过白细胞介素-10IL-10
- 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下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的54例VA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抗菌药物组(头孢他啶+阿米卡星,n=28)与对照组(n=26),治疗7 d后,再次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别观察两组未培养出细菌(培养阴性率)以及转变为其他细菌的例数(菌群变化率)。结果抗菌药物组中细菌培养阴性者10例(占35.7%),菌群变化者11例(占39.3%,且包含2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照组中细菌培养阴性者11例(占42.3%),菌群变化者3例(占11.5%)。两组间细菌培养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比42.3%,P>0.05),而抗菌药物组菌群变化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39.3%比11.5%,P<0.05)。结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的VAP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易导致其下呼吸道菌群发生变化,甚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 宗文纳屈峰董伟焦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
-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6h内)集束化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6h集束化治疗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达标组(32例)和未达标组(18例),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每小时尿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部位、患者来源及感染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未达标组比较,达标组CVP、MAP、ScvO2、每小时尿量均明显增加[CVP(mmHg,1mmHg=0.133kPa):7.99±0.92比6.82±0.83,t=9.812,P〈0.001;MAP(mmHg):65.98±5.69比61.38±4.42,t=7.798,P〈0.001;ScvO2:0.699±0.042比0.659±0.045,t=8.162,P〈0.001;每小时尿量(mL):51.58±10.71比40.60±8.07,t=9.960,P〈0.001],血乳酸、ICU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血乳酸(mmol/L):1.87±0.62比2.47±0.63,t=-8.581,P〈0.001;ICU住院时间(d):6.50±1.94比8.12±1.34,t=-8.207,P〈0.001;院内病死率:15.6%(5/32)比22.2%(4/18),χ^2=0.223,P〈0.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尽早达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高洪媛屈峰董伟田力宗文纳刘晓菲宋歌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病死率
- 替米沙坦对阿霉素肾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1~7)水平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阿霉素(adriamycin, ADR)诱导的肾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ADR模型组(n=20)、替米沙坦组(n=20).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另两组均腹腔注射ADR 2.5mg/kg,每周3次,共2周,累积量15mg/kg,同时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kgd)(累积量420mg/kg)灌胃干预共6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精神、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于末次注射停药后4周,检测大鼠终末体重、血浆Ang(1~7)水平,处死大鼠后制作肾脏病理切片并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DR模型组及替米沙坦组大鼠体重均较对照组下降(P均〈0.01),但替米沙坦组体重较ADR模型组有所增加(P〈0.01),ADR模型组与替米沙坦组大鼠血浆Ang(1~7)的水平较对照组亦下降(4.272.79 vs 10.262.39ng/ml, P〈0.01;7.162.13 vs 10.262.39ng/ml,P〈0.05),但替米沙坦组血浆Ang(1~7)水平较ADR模型组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DR模型组大鼠肾脏炎性细胞成簇聚集、浸润明显增多,且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替米沙坦组炎性细胞浸润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程度亦减轻.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提高阿霉素肾损伤大鼠血浆中Ang(1~7)的水平,且该变化水平可能与肾脏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宗文纳屈峰董伟胡成久王秋花卢新政
- 关键词:替米沙坦阿霉素
- 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布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MDR-Ab感染的控制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对本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培养出的78株鲍曼不动杆菌(Ab)进行药敏试验,从中挑选出MDR-Ab,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DE)进行同源性分析,对同源性MDR-Ab感染者所在的床单元进行多部位取样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其感染来源、途径及分布特点。结果 1)共培养出的78株Ab,其中44株(56.4%)来自呼吸道标本;2)78株Ab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共分离出8株MDR-Ab,A型4株,B型3株,C型1株;3)医护人员的手及清理床旁仪器的抹布MDR-Ab检出率为66.7%。结论本研究培养出的A、B型MDR-Ab有同源性且存在交叉感染现象;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薄弱,手部卫生状况差是医院ICU MDR-Ab流行的重要因素。
- 董伟杨秋兰公茂庆
-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
- 时间差攻击疗法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时间差攻击疗法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54例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予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时间差攻击治疗,对照组予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痰培养转阴率85.2%,与对照组的7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的7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改进时间差攻击疗法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同时联合疗法,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董伟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