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林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多样性
  • 4篇群落
  • 4篇群落结构
  • 4篇潮间带
  • 3篇海域
  • 2篇底栖动物
  • 2篇植物
  • 2篇致病
  • 2篇生态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小型底栖生物
  • 2篇弧菌
  • 2篇弧菌感染
  • 2篇黄鱼
  • 2篇浮游植物
  • 2篇贝类
  • 2篇大黄鱼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对虾

机构

  • 12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蔡林婷
  • 10篇王一农
  • 6篇李祥付
  • 4篇焦海峰
  • 3篇陈晨
  • 3篇王莉
  • 3篇赵静霞
  • 3篇冯瑶
  • 3篇刘迅
  • 2篇李思源
  • 2篇王国良
  • 2篇葛明峰
  • 2篇陈启鹏
  • 2篇何京
  • 2篇胡亚萍
  • 1篇邵力
  • 1篇尤仲杰
  • 1篇刘静
  • 1篇钟硕楠
  • 1篇肖哲

传媒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4
2017年
为揭示现阶段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于2013年7月、2013年11月对该海域进行了2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20个采样站位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5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有18种(占32.73%),其次是底栖鱼类(17种,占30.91%)、软体动物(16种,占29.09%),腔肠动物3种(5.45%),环节动物最少,只有1种(1.82%)。2航次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14种,其中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为2航次共有优势种,其余均为单一航次优势种,夏、秋季间种类更替率较高,为51.85%。平均生物量、丰度,夏季航次均分别高于秋季航次,方差分析表明生物量、丰度两航次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远近岸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n 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秋季20个站位均可划分成2个主要聚类组,对各聚类组内平均相似度贡献较大的物种主要是广温、广盐性的甲壳类动物,如东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ABC曲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秋季受到重度扰动,夏季未受到扰动。粒径分析结果显示檀头山岛周围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由较细颗粒的黏土和粉砂组成。CCA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水深、溶解氧是对大型底栖动物影响程度较大的环境因子。
刘迅王莉顾晓英蔡林婷焦海峰王一农尤仲杰
关键词: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大型底栖动物
庙子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舟山庙子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庙子湖岛潮间带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采用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似性聚类分析、MDS标序和ABC曲线等方法,分析了该岛屿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潮间带软体动物共计29种,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粒结节滨螺、带偏顶蛤等.软体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1541.8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925.19 ind·m^-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72~2.65,以冬季低潮带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6~0.90,以春季高潮带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68~2.40,以秋季中潮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潮带之间差异性显著,群落非相似性均高于75%;季节差异不明显.主要判别种基本一致,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粒结节滨螺、短滨螺、覆瓦小蛇螺.ABC曲线分析显示庙子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受干扰程度较轻.
蔡林婷陈晨王一农李祥付冯瑶赵静霞
关键词: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凡纳滨对虾设施化养殖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3月20日~8月24日,对宁波地区凡纳滨对虾设施化养殖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4种.其中硅藻门15种,占藻类种类数的62.5%;蓝藻门3种,占13%;绿藻门3种,占13%;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各1种.养殖早期浮游植物藻密度1.019×105cell.mL-1,生物量0.17 mg.mL-1,多样性指数为0.926;养殖后期浮游植物藻密度1.301×105cell.mL-1,生物量0.44 mg.mL-1,多样性指数为1.547.浮游植物数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蔡林婷陈晨王一农刘静吴菊音马俊峰钟硕楠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浮游植物多样性
宁波东部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的种类
小型底栖动物指分选时能通过500um(或1000um)孔径的网筛,但被42um孔径网筛(深海生态研究者建议31um为小型底栖动物下限)所阻留的一类底栖生物,是许多经济鱼类、虾类和贝类幼体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底栖食物网中十分...
陈启鹏王一农刘迅蔡林婷何京李祥付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海洋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小型底栖生物坐标定位快速分类计数的计数盘
一种用于小型底栖生物坐标定位快速分类计数的计数盘,包括设有网格线的x-y坐标轴底座塑料薄板,底部画网格线一的塑料培养皿及方形玻璃盖玻片所述的x-y坐标轴底座塑料薄板有两个相邻的凸卡槽:凸卡槽A和凸卡槽B,且所述的x-y坐...
陈启鹏王一农蔡林婷刘迅王莉肖哲
文献传递
舟山东极岛潮间带贝类生态学初步研究
东极岛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30°05′~30°15′N,120°15,~130°15′E),属于东海海域,底质以岩相为主。为了解东极岛潮间带贝类生态状况,为浙江海洋生态系统基本群落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于2010年4月至20...
蔡林婷王一农李祥付冯瑶赵静霞焦海峰
关键词:潮间带贝类生态学多样性
文献传递
三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李思源葛明峰胡亚萍蔡林婷王国良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大黄鱼溶菌酶
宁波乱礁洋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特征
于2011年12月到2012年10月对浙江宁波乱礁洋海域4次海域综合调查,主要介绍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乱礁洋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104种,其中桡足类为主要类群,共53种;原生动物18种,浮...
蔡林婷王一农石灏李祥付焦海峰孙元王扬才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本研究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0.2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20d中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检测血清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产物含量,血清蛋白质含量及酶活性,血清电解质含量等有关血液生化指标来比较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4d,主要表现为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K、Fe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Na、Cl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P、Ca、Mg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致病菌感染对大黄鱼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和代谢水平均产生了影响。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生化指标变化主要出现在致病菌感染前期,提示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大黄鱼"溃疡病"早期感染的监测指标。
蔡林婷李思源葛明峰胡亚萍王国良
关键词:大黄鱼弧菌血液生化指标脂类
宁波南韭山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2014年
2012年4月、7月、10月和2013年1月,对宁波南韭山附近海域15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其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8属157种,其中硅藻门有40属113种,占总种数的71.9%,为优势类群。该海域优势种22种,全年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环岛海域高于岛外海域的趋势,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全年丰度最高点是夏季S3(700.00ind/L),最低点冬季S5(11.50 ind/L);丰度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大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海域各站点物种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生态优势度指数(d')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70~5.12、1.95~4.06、0.67~0.84、3.38~13.00,表明调查期间南韭山附近海域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其中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王莉蔡林婷王一农焦海峰洪玲玲颜永康孙元王扬才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