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黎
- 作品数:59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心内科见习带教引入导管室见习的实践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见习带教中引入导管室见习的影响。方法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见习同学中实行常规床旁见习带教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带教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核、操作进行评估教学质量。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诊疗组的见习医学生对其教学的兴趣度、接受度明显提高;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临床综合能力的处理方面明显提高。结论常规床旁见习带教结合导管室见习带教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学见习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见习医师的临床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 周浩高瞻苏蓝蔡雪黎王智挺黄伟剑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学教学质量
- 硝普钠抢救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临床疗效
- 目的探讨抢救治疗老年心衰肺水肿的常规首选药物,评价小剂量硝普钠抢救老年心衰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年来(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住我院的老年心衰肺水肿,经硝普钠抢救治疗患者56例。男52例,...
- 施陈刚蔡雪黎李上共张怀勤
- 文献传递
- 循证医学在心内科带教工作中的运用体会
- 循证医学(evident-based medicine,EBM)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的 David Sackett教授提出的,包括三要素:最佳研究证据、医生的技能和经验、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其核心思...
- 蔡雪黎张怀勤徐力辛
- 文献传递
- 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2007年
-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CD34与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flk-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以及细胞NO分泌功能测定,从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功能两方面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MNCs在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EOCs,EOCs能稳定摄取ac-LDL并与UEA-1结合,一致表达CD34、flk-1和VIII因子相关抗原。EOCs能分泌NO,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兔外周血MNCs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为EOCs。
- 肖方毅蔡雪黎张怀勤黄伟剑肖刚峰杨德业余华周浩
-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
- 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修复兔动脉内皮损伤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EGM-2培养基培养7天,获得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高细胞数量移植组(5×105个细胞)和低细胞数量移植组(2×105个细胞),将相应数量的内皮祖细胞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CM-DiI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进行细胞示踪。4周后,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M-DiI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分布在血管的中膜层、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内皮祖细胞移植可显著促进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以高细胞数量移植组为著,同时内皮祖细胞移植也大大减少了新生内膜的形成。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高细胞数量移植有更显著的效果。
- 肖方毅张怀勤蔡雪黎黄伟剑林以诺周浩杨德业林杰余华
- 关键词:内科学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再内皮化
- 两种内皮祖细胞修复兔颈动脉内膜损伤血管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比较外周血两种内皮祖细胞(EPC和EOC)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以不同的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兔外周血EPC和EOC。并将相同数量(5×10^5个)的EPC和EOC分别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亲脂性碳青染料标记两类细胞,进行细胞示踪。术后4周,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段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在血管中膜、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均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EPC移植组和EOC移植组的再内皮化区域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3.6%、89.1%±6.3%vs62.1%±7.5%,P〈0.01),但移植细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C移植或EOC移植均可显著加速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相等数量的两种内皮祖细胞移植表现出相近的效果。
- 黄伟剑肖方毅张怀勤林以诺蔡雪黎周浩林杰杨德业
- 关键词:细胞移植内皮祖细胞
-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植入IC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出院前经验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出院前进行ICD鉴别参数的标准设置。初级终点:死亡,起搏系统故障或为减少不恰当放电进行干预。次级终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第1次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放电时间。结果A组1例患者因精神抑郁自杀死亡。B组2例患者出现电极绝缘微破裂征象。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术、胺碘酮、增加识别频率上限以及增加识别间期数目可使ICD治疗减少。B组与A组相比能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不恰当治疗(21.4%、61.9%,P〈0.05),增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正确识别(59.5%、31.0%,P〈0.05)。B组在植入ICD第4个月后能延长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第1次不恰当治疗的时间(P〈0.01)。结论标准鉴别参数设置能减少ICD的不恰当治疗。
- 崔丽丽黄伟剑李海鹰蔡雪黎
-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上性心动过速
- 另一类型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外周血另一种内皮祖细胞(EOCs)自体移植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的效果。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EOCs移植组(n=8)和对照组(n=8)。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将第二次传代的EOCs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移植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CM-DiI标记EOCs移植,进行细胞示踪。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内膜损伤血管段再生内皮覆盖率(RA/TA)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IA/MA)。结果: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在血管中膜、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均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伊文思蓝染色显示,EOCs移植组的再生内皮覆盖率(89.1%±6.3%)显著高于对照组(62.1%±7.5%,P<0.01);与对照组比较,EOCs移植组的新生内膜形成明显减少,两者的IA/MA比值分别为0.88±0.14和0.44±0.06(P<0.01)。结论:EOCs移植可显著加速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 蔡雪黎肖方毅张怀勤黄伟剑林以诺周浩林杰杨德业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再内皮化
- 川芎嗪对冻存内皮生长晕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冻存复苏后内皮生长晕细胞(EOC)复苏率及其增殖、黏附、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EOC,免疫组化法、荧光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特性。采用不含TMP(对照组),和含10、25、50 ng/mL TMP的冻存液对EOC进行冻存,24 h后复苏并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复苏率及增殖、黏附、成血管能力。结果:TMP 10 ng/mL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间复苏率、增殖、黏附及成血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5 ng/mL及50 ng/mL组的复苏率、增殖、黏附及成血管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的未冻存组细胞接近。结论:TMP可以提高冻存后EOC的复苏率,并一定程度地保护复苏后细胞的增殖、黏附及成血管能力。
- 林以诺吴高俊张怀勤蔡雪黎
- 关键词:川芎嗪冻存
- 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在急诊和收住ccu的病人中并不少见。盐酸胺碘酮(可达龙)用作抗心律失常药物已30余年,自上世纪90年代后,该药的地位逐渐被多项临床试验所确立,目前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
- 施陈刚蔡雪黎李海鹰吴高俊卢中秋
- 关键词:心律失常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