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社亮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4篇右室
  • 4篇右室心肌
  • 4篇右室心肌病
  • 4篇致心律失常
  • 4篇肌病
  • 3篇电交替
  • 3篇心律失常型
  • 3篇远期
  • 3篇致心律失常型...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室性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研究
  • 2篇T波
  • 1篇电极导线
  • 1篇电极植入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常州市武进人...
  • 2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薛社亮
  • 3篇蔡高军
  • 2篇宋艳斌
  • 2篇翁伟进
  • 2篇师干伟
  • 2篇杨丽萍
  • 1篇杨兵
  • 1篇陈明龙
  • 1篇曹克将
  • 1篇尹红丽
  • 1篇单其俊
  • 1篇邹建刚
  • 1篇陈椿
  • 1篇侯小锋
  • 1篇雍永宏
  • 1篇卢伟
  • 1篇马春燕
  • 1篇彭飞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管迷走性晕厥193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杨丽萍彭飞薛社亮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心率变异性
一种电极植入新型操纵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植入新型操纵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前端套有内包管,且第一外壳的内表面中间卡接有第二外壳,所述内包管的上下方向设置有通孔,且内包管的通孔下端内插设有导线塞管,所述第二外壳的底端卡接有扭环...
薛社亮
文献传递
中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脂肪酶584C/T基因多态性及与其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常州地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基因584C/T多态性与EL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58例UAP组和278例对照组EL584C/T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48例UAP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L水平. 结果 UAP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例(57.6%)、57例(36.1%)、10例(6.3%),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8例(56.8%)、111例(39.9%)、9例(3.2%),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61,P=0.271);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例(22.6%)、129例(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P=0.74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传统UAP的危险因素后,结果仍显示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关.UAP组血清EL水平为(24.7±18.6) μg/L,高于对照组(19.3±9.5) μg/L(t=2.26,P=0.041).EL584C/T不同基因型间血清E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EL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人群UAP发病无关,且该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杨丽萍薛社亮卢伟马春燕宋艳斌
关键词:脂肪酶
T波电交替和电生理检查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
薛社亮
关键词:运动平板T波电交替电生理检查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文献传递
ABO血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冠心病(CAD)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住院的病人779例,分为CAD组663例和非CAD组116例。分析ABO血型与CAD的关系。结果与非CAD组比较,CAD组年龄较大,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均P<0.05)。两组间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53),女性人群中组间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6,P=0.019)。校正CAD的传统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AB为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OR=2.168,AB:OR=2.726)。与非O血型比较,血型O(P=0.011)可显著降低CAD风险。结论 ABO血型与CAD的发病可能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A、AB血型是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血型为保护性因素。
宋艳斌薛社亮蔡高军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冠心病
2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远期随访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对2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远期随访观察,探讨ARVC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方法:对1996~2006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ARVC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治疗经过、症状、有无猝死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结果:22例ARVC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1±2.9)年(2.2~12年)。共有2例患者猝死,年平均病死率1.5%。心电图随访中新出现Epsilon波3例、肢体导联低电压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T波倒置1例,T波倒置导联数增加2例;比较随访前后肢体导联电压的绝对值和有明显降低(P<0.01)。心脏超声示左室结构和功能在随访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10例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经随访有7例室速复发,均为新形态的室速;2例安装ICD患者,ICD有效工作并存活;10例单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6例室速复发,其中3例患者出现新形态的室速,2例猝死。结论:①ARVC患者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随访期间心电图肢导电压绝对值和降低,超声心动图较少发现左心结构、功能有明显变化;②以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ARVC复发率均较高,目前ICD使用率较低。
尹红丽邹建刚薛社亮雍永宏侯小锋单其俊陈明龙陈椿杨兵曹克将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远期随访猝死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T波电交替特征及临床随访研究
第一部分右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右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活动平板渐量修正时域法分别对35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
薛社亮
关键词:活动平板T波电交替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活动平板T波电交替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文献传递
一种体外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包括主连接线,所述主连接线的底端连接有临时起搏器,所述主连接线的两端设置有外接心电图连接线,所述外接心电图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夹,所述连接夹的外部套接有橡胶套壳,连接夹的两...
刘猛薛社亮
文献传递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
薛社亮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