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伟
- 作品数:50 被引量:5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被引量:22
- 2012年
-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 李小建许家伟任星李立
- 关键词:黄河文明地理环境人地关系
-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 2004~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农业、粮食、粮食加工大省,更具代表性和特殊性。已有文献从四个方面对农田系统进行了研究:第一,农田地形。分为平原区...
- 乔家君许家伟
- 关键词:农田系统现代农业
- 文献传递
- 中原经济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格局重构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原经济区汽车产业面临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度变革、国家与区域政策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耦合叠加和适应"互联网+"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存在着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数量多但规模小、运营好但创新不足、有集聚但无集群效应等现有格局。基于转型升级与格局重构的迫切性,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深入实施新能源战略、释放"互联网+"潜力、发力汽车产业后市场等六方面入手,推进中原经济区汽车产业发展。
- 许家伟
- 关键词: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中原经济区
-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 2004~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农业、粮食、粮食加工大省,更具代表性和特殊性。已有文献从四个方面对农田系统进行了研究;第一,...
- 乔家君许家伟
- 关键词:农田系统现代农业
- 社会物理学视角下中国农村工业时空演化——以河南省芝田村为例被引量:10
- 2010年
- 以五次实地调研为基础,对农村工业从民国初期至今进行阶段划分并总结其阶段特征;运用折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定量分析工农效率及折射率,验证了微观尺度上可以反映更大尺度运行状况的理论假设。结果表明:(1)工业相对于农业有更高的效率。(2)引力与距中心村(镇)二次方正相关。(3)波动伴随工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国家政策在早期起主导作用;随着时间发展,外界经济环境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4)私有企业比集体企业折射率高是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原因,但前者承受经济风险的能力明显低于后者。(5)工农折射率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6)企业组织效率:集群>集聚>分散。产业集群是农村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工业发展的初期,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指数增长关系,但随着向更高阶段的演进,将产生自我抑制作用。
- 乔家君许家伟
- 关键词:社会物理学村域经济
- 欠发达农区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研究——以河南省王胖庄为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河南省开封县黄龙产业集聚区相邻的王胖庄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17.0软件计量分析,探讨了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①产业升级。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同时,粮食作物逐渐转向经济作物。②职业转化。通过务工、自主创业以及外出务工回流的方式实现了村域人口在就业空间上的转移。③思想冲击。耕地的重要程度降低,从事非农产业的积极性提升,生活方式高级化,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④分化加剧。面对外界刺激,农户逐渐分化为发展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⑤农户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程度与核心劳动力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与劳动力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
- 许家伟李培蕾乔家君何长涛
- 关键词:村域经济产业集聚区欠发达农区
- 一体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理--以郑汴新区为例
- 随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结构不断变化。选择郑州市、开封市的快速一体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04年、2008年和2010年三个年份的TM影像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
- 许家伟张贺李小建乔家君海贝贝
- 关键词:建设用地一体化
- 村落公共空间的农户认知与支付意愿——以河南省双沟村为例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通过对河南省双沟村75家农户的深入访谈,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农户都认为公共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多数农户认为无论是破坏还是改善都存在政府不作为。农户对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受个体特征、农户特征和认知特征的共同制约,支付意愿普遍较低。年龄和学历与支付意愿负相关;职业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之具有统计上的正相关,但系数较小,实际意义并不明显;农户认为公共空间破坏越严重,越易产生支付意愿。农户对村域公共空间的认知及其支付意愿对村域治理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公共空间在村庄的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 许家伟何长涛乔家君李小建
- 关键词:公共空间村落农户LOGISTIC模型
- 中原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 2025年
-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形态演进的关键动力。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2011—2021年中原城市群29个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11—2021年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趋势。其中创新与共享发展增速较快,协调、开放和绿色发展虽增长较慢,但呈正增长。②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呈积极趋势,多数城市保持当前水平或向更高水平转移,较高和高水平城市呈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和“俱乐部趋同”现象。③5个维度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创新发展高值区呈点状分散布局;协调、创新和共享发展在特定区域集中,核心发展区和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绿色发展逐渐趋向均衡。④影响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方面,主要驱动力排序为数字经济>金融条件>资本投资>教育水平>人力资本,这些因素在不同维度的驱动作用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原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杜锦苗长虹许家伟吕可文吕可文
- 关键词:数字经济人口集聚资本中原城市群
- 县域聚落分布格局演变分析——基于1929-2013年河南巩义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1
- 2015年
- 基于河南省巩义市1929-2013年的村庄数据,从位序—规模角度着手,使用齐夫指数、分形维数以及基尼系数,分别测度了近百年来县域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变。相对于城市,巩义市聚落等级规模具有如下特征:1齐夫指数偏小但增长较快。大聚落发育不突出,具有农村聚落特征;但聚落规模越大,规模增加的速度越快,且二次项模型优于线性模型。2分形维数偏大但降速加快。聚落体系等级差异增加,规模分布趋于集中。县域聚落规模只有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与城市表现出同样的规律。3聚落规模大小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但增加显著,且增长率在1990s后加速,这与当地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具有密切关联。在空间上表现如下特征:1沿河线状格局变化。核心聚落由"沿河平原线状"格局主导逐渐向"平原—丘陵片状"格局转变。2网络等级结构形成。高等级聚落数量增加且规模增大,聚落等级增加,最终形成市场原则的5级等级结构。3核心聚落转移替代。县城迁移、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聚落位序—规模变化,使核心聚落出现空间改变。
- 李小建许家伟海贝贝
- 关键词:分形维数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