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初
-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红碎茶初制中酸处理的增质及贮藏
- 毛清黎谭振初彭继光
- 关键词:茶叶红碎茶初制酸处理
-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Ⅰ.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应研究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通过多糖水解酶(PSH)成品酶和自产粗酶液的制茶小试及大生产试验,研究了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果,结果表明:外源多糖水解酶可使红碎茶水浸出物平均增加4.51%以上;茶叶素平均提高0.23%,其它品质成分也有所增加。外形色泽和颗粒明显改善,使感官评分增加5分以上,红碎茶正茶制率提高。
- 毛清黎彭继光贾海云谭振初曾洪涛
- 关键词:多糖水解酶红碎茶
-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研究报告
- 1991年
-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选定以水或油水混合液为传热介质,温度较恒定,可满足名茶做条、整形、提毫以及烘焙工序对温度的要求。该装置集中使用燃料供热,有利名茶“保色、保尖、保毫”,提高名茶品质,提高制茶工效。克服了传统灶具的单锅、量少、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和制茶环境温度高、烟尘多等不足。提高工效3倍,降低制茶成本50%。较理想地解决了当前名茶生产急需增加产量,又要保证品质的矛盾。1990年10月9日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我所从1989年开始应用本装置,所制“高桥银峰”、“湘波绿”分剐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
- 殷建平贾海云杨跃松谭振初
- 关键词:茶叶
- 儿茶素对茶黄素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1989年
- 影响红茶品质的主导因子是鲜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及具酶性氧化所产生的茶黄素(TF).由于儿茶素组成复杂,化学性质活泼,在制红茶过程中发生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其它物质的转化,它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自1957年Roberts E.A.H发现茶黄素以来,化学家和茶叶专家们对红茶中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种类、结构、形成机制、化学性质、分析方法、与红茶品质的关系以及影响茶黄素含量的因子及其控制途径等方面,
- 谭振初
- 关键词:茶黄素茶品质云南大叶种茶叶专家儿茶素类多酚氧化酶活性
-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Ⅱ.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成品酶的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成品酶在红碎茶初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不同酶液浓度、液叶比与不同 PH 条件的效应试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指标。果胶酶用于红碎茶初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2:10,pH 为4.0~4.4。纤维素酶用于红碎菜初制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1.5:10或2:10,pH 为5.4即酶的水溶液。
- 毛清黎彭继光贾海云谭振初曾洪涛
- 关键词:红碎茶多糖水解酶制茶
- 茶幼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贮存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茶幼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贮存方法。结果表明,以毛~6月分的茶幼果为原料提取的多酚氧化酶(PPO)粗酶液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它在4C冰箱中的有效贮存时间为14d左右。应用该酶液加工红碎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料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不足,增强儿茶素的酶性氧化.促进茶黄素、茶红素的形成与积累。
- 谭振初
-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红碎茶茶叶加工
- 儿茶素对茶黄形成的影响
- 谭振初
- 关键词:儿茶素茶黄素茶叶品质
-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Ⅲ.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制茶效应研究被引量:17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其对红碎茶加工的增质效应。通过稻草培养基加10%~20%副茶粉接种 AS3.3711或副茶粉培养基接种 HNT—1的固体培养,纤维素酶活性达590u/ml,果胶酶活性达580u/ml。所制红碎茶水浸出物增加2.8~6.98%,茶黄素相对增加18.4%~47.3%,品质化学鉴评增加5.55~7.12分,感官评分增加5~6分。
- 毛清黎彭继光贾海云谭振初曾洪涛
- 关键词:红茶水解酶
- 利用外源天然酶提高红碎茶品质研究初报被引量:17
- 1990年
- 利用茶幼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鲜叶的条件,以之作为外源多酚氧化酶载体,在20~30%的比例用于红碎茶加工进程,能明显提高成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茶褐素,从而改善红茶的品质。但过量或成熟度高的幼果,则对品质不利。如何从幼果中提取酶液,或且是进行幼果纯化保存,以便利生产上的采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 谭振初毛清黎贾海云殷建平杨耀松
- 关键词:红碎茶外源性
- 谈谈中小叶种红茶色泽及其改进途径被引量:1
- 1991年
-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中小叶种红碎茶素以外形美观,做工精细,在红茶的拼配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就中小叶种红碎茶外形色泽而言,却只有春茶和秋茶的一部分较好,达到乌黑油润的要求,而夏、秋茶的大部分茶叶色泽均为棕褐或棕黄,特别是约占总量40%的粗老原料制成的红碎茶外形枯黄。
- 谭振初
- 关键词: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