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学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鼠T细胞受体抗体抑制胸腺细胞的迁出
- 2003年
- 目的 通过检测抗仓鼠T细胞受体抗体对胸腺T细胞输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胸腺是提供外周免疫细胞输出的有关机理。方法 体内注射抗TCR抗体48 h后FACS分析新迁出细胞在胸腺、淋巴结的表达。结果 小鼠成熟髓质区高表达T细胞受体的单阳性细胞数目成倍增加,同时皮质区低表达T细胞受体的不成熟双阳性细胞数目减少。成熟的单阳性胸腺细胞高表达归巢受体L-Selectin,表型分析(TCRαβ、CD69、HAS、Vβ7-integrin、Qa-2)显示增加的这群细胞为胸腺的新迁出细胞,此群成熟细胞的高表达,表明胸腺的细胞迁出受到了抑制。胸腺内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16 h后,抗TCR抗体注射小鼠外周淋巴结及脾脏CD4^+、CD8^+新迁出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抗TCR抗体能抑制胸腺T细胞向外周迁移。
- 李红梅田甜钱晓萍贺学英孔宪涛陈慰峰
- 关键词:L-SELECTIN
-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DC的鉴定及细胞因子对其表面分子表达的作用
- 2002年
- 目的 鉴定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DC ,为进一步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多种鉴定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我室建立的一株缺乏上皮细胞典型特点的胸腺基质细胞系MTDC进行了鉴定 ;并用多种细胞因子组合对MTDC及其MTDC(10 )克隆进行诱导。结果 CD4 0、B7.1、MHCclassⅠ在MTD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0 %、10 %、10 % ;MTDC不表达CD11c、MHCclassⅡ及Ly5 .2 ,低表达CD8α ;DEC 2 0 5这一重要的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在MTDC及其 14个亚克隆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阳性率分布于 5 %~ 5 8%。MTDC(10 )克隆细胞在GM CSF、IL 4、IFN γ ,anti CD4 0McAb联合作用下 ,可上调表达MHCclassⅠ、MHCclassⅡ及B7.1,阳性率分别为 96 .3%、4 2 .1%、5 2 .6 % ,高于MTDC被诱导后表达阳性率 ;并且发现去除 4种因子中任何一种因子 ,均不能上调B7.1的表达 ,且IFN γ在MHCⅡ类分子上调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结论 MTDC缺乏典型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上皮细胞特点 。
- 贺学英钱晓萍高凌吴励陈慰峰
- 关键词:胸腺基质细胞细胞表面分子细胞因子
- 小鼠胸腺树突样细胞系与胸腺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MTSC4(小鼠胸腺树突样细胞系 )能诱导胸腺细胞阴性选择 ,为阐明该功能是否与其抗原提呈能力有关 ,对MTSC4与新鲜胸腺树突状细胞 (T DC)的抗原提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 应用MLR实验系统进行抗原提呈能力的比较分析 ;利用抗体阻断实验研究CD11c分子在抗原提呈中的作用。结果 T DC的抗原提呈能力分别是MTSC4、MTSC4 10 (MTSC4的 10号克隆 )、MTEC1(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 1)的 6 4、5 8、73倍 ,MTSC4、MTSC4 10、MTEC1之间APC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在联合细胞因子GM CSF ,IL 4,IFN γ和anti CD40McAb诱导下 ,MTSC4 10的表型变化显著 ,其MHCclassⅠ、MHCclassⅡ、B7.1表达阳性率分别由 10 %、阴性、10 %上调到 95 %、44 .7%、5 2 .7% ;MTSC4 10表型改变伴随抗原提呈能力增加 ,但仍只有T DC的 1/ 2 3。T DC与MTSC4 10的表型 ,抗原提呈能力的差异提示我们关注CD11c的作用 ,并首次证实anti CD11c单抗 (N418)能明显阻断新鲜分离T DC的抗原提呈作用 ,anti B7.2单抗对其抗体阻断有协同作用。结论 MTSC4的抗原提呈能力大大弱于T DC ;高表达于T DC的CD11c分子在抗原提呈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贺学英钱晓萍吴励陈慰峰
- 关键词:胸腺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混合淋巴细胞培养CD11C
- PFGE等方法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研究
- 为了解该院(大型综合医院)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流行趋势,该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收集1995.09--1996.11临床分离葡萄球菌标本301株;(2)应用K-B法测定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
- 贺学英
- 关键词: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聚合酶链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