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志伟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他汀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沙坦
  • 3篇他汀类
  • 3篇替米沙坦
  • 3篇高血压
  • 3篇二甲双胍
  • 3篇伐他汀
  • 3篇CYSC
  • 3篇LVMI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血管
  • 2篇心肌血管重建
  • 2篇心肌血管重建...

机构

  • 9篇长沙医学院

作者

  • 9篇贺志伟
  • 3篇杨翰文
  • 3篇谢兴泽
  • 3篇李建香
  • 3篇朱海兵
  • 2篇王湘富
  • 2篇胡启明
  • 2篇郑立华
  • 1篇刘慧琴
  • 1篇彭描宇
  • 1篇王霞平
  • 1篇张平
  • 1篇李文霞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长沙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对伴MS高血压患者LVMI、IMT和CysC影响的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胱抑素C(CysC)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M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50例和治疗组(替米沙坦+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52例,分别治疗6个月,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LVMI、IMT、CysC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除治疗组显示显著降脂外,2组在降低血压、改善LVMI、IMT、CysC水平及FPG、FPI、ISI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高血压伴MS患者的LVMI、IMT、CysC水平,保护靶器官作用明显。
贺志伟张建平李丹胡晓华朱海兵晏义花
关键词:替米沙坦二甲双胍他汀类LVMIIMTCYSC
ARB类降压药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LVMI、CIMI、CysC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ARB类降压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2019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MS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2治疗前后血压、血脂、LVMI、CIMI、CysC及胰岛素敏感性(ISI)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胱抑素C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FPI、ISI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类降压药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高血压伴MS患者的LVMI、CIMI、CysC水平,有效地保护靶器官。
贺志伟王红蓉肖芳朱海兵胡晓华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ARB他汀类LVMI
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 STEMI病人84例,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股动脉途径16例,桡动脉途径68例,并分析近期疗效。结果本组左主干病变2例,前降支47例,中间支1例,回旋支17例,右冠状动脉37例,84例均行介入治疗,PCI成功80例,成功率95.24%,PCI失败4例(4.76%)。84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4例(4.76%),其他急诊PCI手术成功病人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和(或)靶病变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构建"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老年人急性STE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效果较好,桡动脉途径可考虑作为急诊PCI手术的首选入路。
杨翰文贺志伟谢兴泽胡启明郑立华李建香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血管重建术
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对伴MS高血压患者LVMI、IMT和CysC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胱抑素C(CysC)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M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50例和治疗组(替米沙坦+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52例,分别治疗6个月,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LVMI、IMT、CysC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除治疗组显示显著降脂外,2组在降低血压、改善LVMI、IMT、CysC水平及FPG、FPI、ISI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高血压伴MS患者的LVMI、IMT、CysC水平,保护靶器官作用明显。
贺志伟张建平李丹胡晓华朱海兵晏义花
关键词:替米沙坦二甲双胍他汀类LVMIIMTCYSC
替米沙坦、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病人hs-CRP、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伴MS病人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二甲双胍)和治疗组(替米沙坦+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PG、FPI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SI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FPG、FPI和hs-CRP水平降低和ISI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MS病人血压、hs-CRP水平、胰岛素抵抗。
贺志伟王红蓉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替米沙坦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胰岛素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水平改善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除联合组显示降脂外,2组在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联合组治疗后较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王湘富贺志伟张平李文霞
关键词: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
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治疗效果。方法 STEMI患者84例,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治疗,其中经股动脉途径16例,桡动脉途径68例,并分析近期疗效。结果术中左主干病变2例,前降支47例,中间支1例,回旋支17例,右冠状动脉37例。84例均行介入治疗,失败4例,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5.24%。住院期间死亡4例(4.76%),余急诊PCI手术成功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和(或)靶病变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构建"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老年人急性STE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效果较好,桡动脉途径可考虑作为急诊PCI手术的首选入路。
杨翰文贺志伟谢兴泽胡启明郑立华李建香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血管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老年人
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及其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用组62例(联合用药组)。两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78±12)次/min与(100±12)次/min,t=13.682,P〈0.05],LVEDD[(43±5)mm与(53±8)mm,t=5.284,P〈0.01],LVESD[(42±6)mm与(56±7)mm,t=6.454,P〈0.01],LVEF[(50±5)%与(35±8)%,t=-6.091,P〈0.01],NT—proBNP[(986±713)ng/L与(3328±1109)ng/L,t=17.626,P〈0.05],cTnⅠ[(0.85±0.16)μg/L与(2.03±0.63)μg/L,t=5.879,P〈0.01],6MWT[(355.6±92.5)m与(238.8±101.4)m,t=-8.255,P〈0.01]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联合用药组与卡维地洛组比较,LVEDD[(43±5)mm与(57±6)mm,t=5.892,P〈0.05],LVESD[(42±6)mm与(49±7)mm,t=3.243,P〈0.01],LVEF[(50±5)%与(42±8)%,t=-12.036,P〈0.01],NT-proBNP[(986±713)ng/L与(1626±968)ng/L,t=3.603,P〈0.01],cTnⅠ[(0.85±0.16)μg/L与(1.15±0.36)μg/L,t=3.200,P〈0.01],6MWT[(355.6±92.5)m与(296.2±99.5)m,t=-10.119,P〈0.01]显著优于卡维地洛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3.3%与12.7%),χ^2=6.224,P〈0.
贺志伟王湘富杨翰文谢兴泽彭描宇王霞平
关键词:卡维地洛普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复方丹参滴丸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敏C反应蛋白、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株洲市331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78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86例,年龄范围45~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日,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kPa),加用缬沙坦。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日,连续服用6个月。24 h动态监测血压,观察昼夜节律并计算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检测hs-CRP,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血压指标均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以及夜间血压负荷和白昼血压负荷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变化有效率均明显改善,分别为41.01%vs.78.38%,42.11%vs.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降低,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1.85±0.93)mg/L vs.(0.86±0.71)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皮疹、胃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改善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低hs-CRP水平,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贺志伟刘慧琴李建香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非勺型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高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