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梦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文化部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6篇电影
  • 3篇导演
  • 3篇中国电影
  • 2篇第六代导演
  • 2篇意境
  • 2篇美学
  • 2篇改编
  • 1篇道家
  • 1篇道家美学
  • 1篇道家美学思想
  • 1篇第五代导演
  • 1篇电影改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意象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改编
  • 1篇影像
  • 1篇语境
  • 1篇融通

机构

  • 8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文化部

作者

  • 8篇贾梦
  • 8篇张玉霞

传媒

  • 3篇管子学刊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中国高等院校...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被引量:9
2011年
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无论是儒家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还是佛家、法家等美学思想,对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学艺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儒家美学,提倡"文以载道",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文质彬彬"的审美观,注重发挥文艺作品"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深远。从积极影响来看,它对艺术家们的电影观念、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最大滋养,一方面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趋赴,以及情理统—、美善共体、内外交融的圆整叙事;另一方面,则是其原始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救世情怀以及救天下之溺的道义承担所撑起的积极入世精神。
张玉霞贾梦
关键词:儒家美学中国电影仁学教化
从边缘到中心:第六代导演的皈依之路
2011年
第六代导演刚登上中国电影舞台时,在体制内很难获得拍摄影片的机会,为了进行拍片实践,他们不得不走过一段长时间的"地下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影片大都具有一种边缘化的色彩。待经历了一段"地下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誉后,他们又思考如何获得体制的认可,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拍摄观众乐于接受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来欣赏、认可他们的电影。由此,从边缘到中心,第六代导演走了一条艰难的皈依之路。
贾梦张玉霞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电影
寻找:第六代导演电影共通的母题
“第六代”导演一直处于一个备受争议的状态,不论是关于他们的划分还是创作。“第六代”导演是特别的,他们出现的时代与以往不同,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比较“另类”。虽然彼此之间的创作有所差异,但大都是反映都市和展现自我对现代文明...
张玉霞贾梦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艺术风格情景语境
文献传递
意象(境)理论与中国电影的融通
2014年
意象(境)理论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含两个层面:浅层次上,物我合一、情景交融;深层次上,虚实相生、境生象外。本文试从中国电影风景镜头的山水画意创构生成的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意象(境)理论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联性。
张玉霞岳晗贾梦
关键词:意象意境中国电影融通
红色经典电影的四重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对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解析,从社会民俗学、生命学、信仰以及审美四个层面探讨了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四重文化价值。
张玉霞贾梦
关键词:文化价值审美风格
文献传递
个性改编与影像凸显——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文学改编
2015年
"第五代"导演们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时代,他们用新的理念进行电影创作实践,尤其在电影影像方面独树一帜。"第五代"的成功之作大多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青睐和倚重,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电影与文学间的一种对话。"第五代"导演具有国际化视野,正在渐近于西方某些艺术家把文学原作看作是一堆未经加工过的素材的改编观念。"第五代"导演在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自己对电影本质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在文学改编的影片中留下了自己创作个性的深刻印记,使其真正成为电影化的、个性化的作品。
张玉霞贾梦
关键词:电影改编
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被引量:3
2012年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道家美学指向人生和宇宙的深层,求索"形而上"的意义。采取一种超脱、"忘"的人生态度,保持一种人格、精神上的自由,美就是这种自由的产物。道家更关心的是个体生命的实现,人的本真生命的吟唱,更善于隐喻人生的况味以及表现心灵的幽秘。受道家美学影响的中国艺术,对具体现实、有形物象和社会问题采取的是较为超脱的心态,带有某种飘逸而高蹈的风采,更多地给人一种哲理、意蕴的体悟。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电影也毫无疑问地濡染了这一思想,从而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中国电影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意境理论中获得丰厚养分,在有限的影像画面内追寻无限的"意义",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艺术家们的自觉追求。电影艺术既要给人以"趣味",更要给人以"深致和美",亦即启发人作"形而上"的思索,这是中国电影艺术追寻的终极目标。
张玉霞贾梦
关键词:道家美学魏晋风度中国电影意境
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文学作品在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包含历史元素的小说都纷纷被改编为影视剧,受众在文字与影视的历史图景的再现变换中,开拓自己的历史想象空间,从而能够更加激发文学阅读的兴趣。作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之大成,《聊斋志异》凭借浪漫新奇的想象,质朴流畅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读者众多,因此,《聊斋志异》在当前影视改编的浪潮中独具优势。怎样改编才能既忠实原著又有所创造,既吸引观众眼球又不违背原著精神,做到既与时俱进又传播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改编优势、改编历史、改编的策略等几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的影视改编问题,深入分析潜藏在文本中间与影视艺术的相通之处,以期对今后影视改编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张玉霞崔峰贾梦
关键词:聊斋志异影视改编改编策略审美期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