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翠宇

作品数:36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影像
  • 10篇影像表现
  • 10篇综合征
  • 9篇影像学
  • 9篇肝脏
  • 7篇影像学表现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肝脏肿瘤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缺陷综合征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综合...
  • 5篇结核
  • 5篇获得性
  • 5篇获得性免疫

机构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32篇贾翠宇
  • 28篇赵大伟
  • 10篇宋文艳
  • 9篇陈枫
  • 8篇李雪芹
  • 7篇李宏军
  • 7篇齐石
  • 7篇张瑞池
  • 6篇王微
  • 5篇何宁
  • 5篇袁春旺
  • 5篇王欣欣
  • 5篇冯骥良
  • 4篇许少华
  • 4篇赵璇
  • 3篇张世杰
  • 3篇李瑞利
  • 2篇张彤
  • 2篇李云芳
  • 1篇闫会文

传媒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北京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并与组织学对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3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包括巨大血管瘤(21例),离心性强化血管瘤(3例),含有多发液平面的血管瘤(1例),带蒂的血管瘤(2例),肝血管瘤病(3例)。结论不典型肝脏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结构,了解其影像表现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和提高肝内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贾翠宇赵大伟王欣欣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脏血管瘤
SARS死亡病例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 31例SARS死亡病例的影像资料 ,其中 2 7例摄床旁X线胸片 ,8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并对其中 9例尸检病例进行影像 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SARS病人临终前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和多片融合阴影多见(19例 ) ,白肺 8例。病变呈多发、弥漫分布 ,密度高低混合 ,支气管气像常见 (16例 )。CT表现为多发的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阴影 (5例 ) ,可合并其他部位的肺实变 (3例 ) ,病灶有融合趋势。病理对照研究提示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是肺组织广泛实变、淤血、出血 ,镜下可见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及支气管内膜脱落。结论 SARS病人临终前病变进展迅速 ,范围广 ,影像检查能够为评价病情、观察动态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许东海贾翠宇李常青王薇石晓红张世杰孟欣张伟李洪璐任刚李新民闫会文
关键词:SARS死亡病例影像表现病理对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的18例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显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选取20例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的受检者为对照,并将2组CT影像资料与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 18例腹部增强CT扫描动脉期下腔静脉出现返流患者中14例合并肝静脉的返流,强化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密度近似,高于胸主动脉密度,近端比远端密度高。1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返流17例,其中15例合并其他瓣膜异常,包括二尖瓣返流8例,主动脉瓣返流5例,肺动脉瓣返流4例。其他CT表现包括增强后斑片状强化的肝脏充血4例,心包积液3例。对照组20例受检者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少量返流3例,二尖瓣少量返流2例。两组肝上段下腔静脉前后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5.4 mm和19.2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CT扫描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返流显影可提示心脏疾病的可能。
贾翠宇赵大伟陈枫穆晓洁李雪芹
关键词:下腔静脉三尖瓣反流
肝脏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鉴别
2022年
目的探讨肝淀粉样变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和影像学鉴别点。方法选取病理诊断的7例肝淀粉样变性和15例肝窦阻塞综合征,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来确定鉴别点。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和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查:1)两组患者在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CA-199、CEA间无统计学差异;2)淀粉样变患者的血小板升高率(85.7%对6.7%,P<0.001)和蛋白尿发生率(42.9%对0%,P=0.02)高于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总胆红素升高率(42.9%对100%,P<0.001)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率(57.1%对100%,P=0.02)低于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淀粉样变与SO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表现包括:脾脏增大(14.3%对80%,P=0.01)、侧支循环(0%对46.7%,P=0.04)、肝静脉狭窄或栓子(0%对80%,P<0.001)、三叶草或爪状强化(0%对46.7%,P=0.04),皆P<0.05。结论肝淀粉样变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别应两者相结合做出准确的诊断。
贾翠宇赵大伟王欣欣冯冀良李瑞利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1只实验小型猪分为治疗组(n=6)和对照组(n=5),均给予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48 h后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结合血液滤过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一般情况、生存时间、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工肝治疗72 h后,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生存时间为(128.7±11.3)h,与对照组〔(67.9±9.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E染色标本相比,肝脏坏死区域明显缩小,未发现明显淤胆。结论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坏死区,提高肝细胞再生率,延长存活时间。
张世杰贾翠宇
关键词:人工肝急性肝衰竭增殖细胞核抗原肝脏病理变化
下腔静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986例受检者的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共发现25例下腔静脉先天畸形。分析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结果25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6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10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畸形5例,CT增强扫描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和环主动脉走行的左肾静脉。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奇静脉延续2例,胸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肝段至肾上段下腔静脉缺如,肾段下腔静脉由奇静脉延续回流入上腔静脉,而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腔静脉血管造影见对比剂经增粗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右心房。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门静脉延续1例,增强cT显示下腔静脉直接与门静脉在肝门部连接,肝门部门静脉呈瘤样扩张。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1例,增强cT可见左下腔静脉与半奇静脉连接,上行汇入奇静脉。结论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贾翠宇赵大伟何宁陈枫孙斌王微李宏军
关键词:下腔静脉畸形X线计算机
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PT)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PT的影像及组织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T的MRI表现:1)MR平扫:T_1WI低信号为14例(14/18,77.78%),T_2WI高信号为17例(17/18,94.44%),其中2例呈病变周边高信号。DWI(b值=800s/mm^2)表现弥散受限的高信号15例(15/18,83.33%);2)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见3种表现:①环状强化12例(12/18, 66.67%):动脉期病变边缘出现模糊的轻度环状强化,其中1例病变内部可见结节状强化。12例中有9例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表现持续的环状强化,3例表现向心性强化;②病变呈不均匀的整体强化4例(4/18, 22.22%);动脉期病变表现整体强化,2例在平衡期出现病变周围持续的环状强化,2例表现持续的整体强化;③延迟强化2例(2/18,11.11%):动脉期2例均无强化。1例在平衡期出现延迟的环状强化,1例在平衡期表现延迟的病变中央强化;3)本组中9例进行了肝胆期扫描,其中6例的环状强化在肝胆期表现等或稍高信号,其病变范围与动态增强阶段图像对比出现向心性缩小。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典型MRI表现为动态增强的延续强化和病变范围在肝胆期的向心性缩小。
贾翠宇赵大伟王欣欣宋文艳张瑞池齐石
关键词:肝脏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
多期动态增强CT与MRI对小肝癌诊断的比较分析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评估慢性肝病合并小肝癌患者在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扫描中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MRI双动脉期扫描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3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0mm的小肝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比较病灶在CT及MRI动脉期强化程度和平衡期对比剂流出程度的差异,以及病灶在MRI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强化程度的差异。相对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评为1分,轻度强化为2分,无强化为3分;平衡期病灶密度或信号无减低(即无对比剂流出效应)为4分,轻度减低为5分,明显减低为6分。结果增强MRI动脉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CT动脉期,CT平衡期小肝癌的对比剂流出效应优于MRI平衡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MRI双动脉期扫描中,动脉晚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半数小肝癌(65/137,47.45%)在MRI平衡期出现边缘环状强化,明显高于CT平衡期(4/13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079,P<0.05)。结论小肝癌在增强MRI动脉期强化效果优于CT,在MRI平衡期对比剂流出效应弱于CT,但MRI平衡期病灶的边缘环状强化可以辅助诊断。MRI双动脉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晚期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
陈枫李宏军李雪芹贾翠宇赵大伟
关键词: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MRI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肝胆期在肝细胞癌(≤30mm)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MRI 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扫描肝胆期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 例HCC(≤30 mm)的肝胆期表现,对肝胆期表现低信号...
贾翠宇赵大伟许少华齐石
MRI Gd-BOPTA增强肝胆期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MRI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扫描肝胆期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HCC(≤30mm)的肝胆期表现,对肝胆期表现低信号与DWI高信号和HCC典型表现的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上述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33例患者行平扫+多期动态增强、DWI和肝胆期扫描。17例表现为HCC典型动态强化方式,占51.5%。DWI(b值=800s/mm2)表现高信号27例,占81.8%。肝胆期低信号31例,占93.9%。肝胆期低信号与DWI高信号比较,P=0.258;肝胆期低信号与HCC典型动态强化表现比较,P﹤0.001;DWI高信号与典型动态强化表现比较,P﹤0.05,肝胆期低信号和DWI高信号诊断符合率均优于典型动态强化表现,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组包括高分化HCC9例,中分化HCC15例,低分化HCC9例。三种表现与HCC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r=0.06,P=0.619。即典型动态强化表现、DWI高信号及肝胆期低信号与HCC病理分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肝胆期低信号和DWI高信号对HCC诊断符合率均高于Gd-BOPTA动态增强的典型表现,二者均可提高对HCC的诊断准确率。
贾翠宇赵大伟许少华冯骥良齐石宋文艳张瑞池李雪芹陈枫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细胞癌钆贝葡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