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宏樵

作品数:34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结壳
  • 18篇钴结壳
  • 14篇富钴结壳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中太平洋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洋中脊
  • 3篇营养盐
  • 3篇稀土
  • 3篇稀土元素
  • 3篇南印度洋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光谱
  • 3篇海区
  • 3篇成矿
  • 2篇蛋白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度

机构

  • 34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浙江大学
  • 4篇国家海洋信息...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杭州中美华东...

作者

  • 34篇赵宏樵
  • 7篇章伟艳
  • 7篇初凤友
  • 5篇张富元
  • 5篇倪建宇
  • 4篇马维林
  • 4篇姚旭莹
  • 3篇朱克超
  • 3篇王方国
  • 3篇雷吉江
  • 3篇吴建之
  • 3篇胡光道
  • 2篇李守军
  • 2篇刘小骐
  • 2篇曾江宁
  • 2篇李小虎
  • 2篇陈建林
  • 2篇余星
  • 2篇高水土
  • 2篇程永寿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3篇现代地质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皮革
  • 2篇东海海洋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全国成矿理论...
  • 1篇深部地质过程...
  • 1篇帕纳科第11...
  • 1篇帕纳科第13...
  • 1篇中国仪器仪表...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皮下脚料中明胶和水解蛋白的提取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采用化学及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从羊皮下脚料中提取明胶和水解蛋白,通过正交多因子试验,确定最佳化学反应条件及分离方法,试验结果证明:明胶的提取率为8%,水解蛋白的提取率为25%.
赵宏樵王方国马平
关键词:明胶水解蛋白废料制革厂
富钴结壳分析方法评述和结果对比
大洋富钴结壳成份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包括船上现场分析和陆上实验室多元素分析。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ICP-MS、ICP-AES、AAS、XRF四种方法,而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本文采用XRF荧光法、AAS原子吸收法和比色...
赵宏樵吴建之曾江宁
关键词:富钴结壳化学成份分析技术
文献传递
海山铁锰结壳中反映环境氧化程度的新指标被引量:8
2006年
铁锰结壳形成于氧化环境,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的变化通过对氧化程度敏感元素Co记录在结壳壳层中.在较准确定年的基础上,对三块太平洋结壳用电子探针进行剖面原位高分辨率主要元素含量测定,得到其Co/(Fe+Mn),Co/(Ni+Cu)的剖面变化曲线,并通过与前人太平洋底栖有孔虫δ18O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结壳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的变化,它们所反映的环境氧化程度变化与太平洋底栖有孔虫δ18O曲线所反映的渐新世以来太平洋底层水的温度变化十分相似,反映了渐新世之后结壳形成环境主要是由南极底层流(AABW)的活动带来的富氧底层水控制的,而渐新世之前却不是.同时也说明结壳形成环境氧化程度对结壳的形成及其中Co含量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结壳新壳层中Co含量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增高的现象.
武光海周怀阳张海生凌洪飞马维林赵宏樵陈建林刘捷红
关键词:铁锰结壳渐新世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总有机磷和氮的分布及其营养盐动力学意义
<正>本文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的规律及其对营养盐动力学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区内TOP的含量为0.04~1.44μmol/L,平均值为0.52μmol...
倪建宇刘小骐赵宏樵姚旭莹江巧文
文献传递
富钴结壳分析方法评述和结果对比被引量:5
2001年
大洋富钴结壳成份分析的现代分析技术 ,包括船上现场分析和陆上实验室多元素分析。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ICP- MS、ICP-AES、AAS、XRF四种方法 ,而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本文采用 XRF荧光法、AAS原子吸收法和比色法 ,对结壳中 Mn、Fe、Cu、Co。
赵宏樵吴建之曾江宁
关键词:富钴结壳化学成份分析技术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3
2003年
利用"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太平洋不同海区调查时获取的18个富钴结壳样品,采用化学分析及ICP-AES分析法,对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配分模式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异常高,总量为1703×10-6~2879×10-6,约为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孔虫核壳和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的10~100倍,与莱恩群岛和夏威夷群岛海区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接近,且明显高于约翰斯顿岛、马绍尔群岛和南中国海等海区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2)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轻稀土元素富集,尤其是Ce元素相当富集,呈较为明显的正异常,而重稀土元素则普遍亏损;(3)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与海水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明显的镜像关系;(4)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总量与Mn呈显著正相关,与Mn/Fe相关不明显,反映出研究区结壳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海水和上覆水的缓慢沉积以及火山喷发、洋底玄武岩风化淋漓和生物化学沉积。
赵宏樵
关键词:中太平洋富钴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富钴结壳中成矿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CCLLD27站位富钴结壳中8个主要成矿元素(Mn、Fe、Co、Cu、Si、Al、Ca和Ti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微区扫描和人工分层样品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1)成矿元素Mn、Fe、Co和Cu的微区变化很大:Mn与Co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相似,而Fe和Cu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则相反。主要造岩元素Si和Al的微区分布特征基本类似;Ca元素的微区变化较大,在近底部的基岩层其含量达到最高峰值。Ti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与Mn、Co元素微区分布特征接近。(2)微区扫描与人工分层样品两种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微区扫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反映富钴结壳在不同生长时代各成矿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3)富钴结壳微区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结壳不同成矿阶段各种不同成矿作用的定性评估。
赵宏樵郑存江初凤友王笑笑
关键词:富钴结壳成矿元素
富钴结壳主要成分的X荧光快速测定被引量:10
2005年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的预处理技术,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同时测定富钴结壳中主要成分Mn、Fe、Cu、Co、Ni、Al2O3、CaO、K2O、MgO、TiO2等的含量,结果表明:该分析测定方法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分析质量要求,且仅需5min就可以测定出全部待测元素含量,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测定方法。
赵宏樵曾江宁俞元挺姚龙奎
关键词:富钴结壳X射线荧光光谱法粉末压片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张富元章伟艳张霄宇陈奎英孟翊姚旭莹赵宏樵
关键词:水深平均粒径主成分分析
酶消除羊皮脚料提取物中羊膻味的初步研究
1994年
利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羊皮脚料中脂肪、脂腺的作用而消除羊膻味,从而提高羊皮脚料提取物—明胶或水解蛋白的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酶法要优于遮盖法和吸附法。
王方国赵宏樵
关键词:提取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