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栋梁 作品数:35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降雨对波浪成长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降雨对海面粗糙度以及风浪和涌浪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用波面位移数据计算了海浪谱,初步讨论了降雨对波浪成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时,降雨对波浪成长起抑制作用;而在高风速时,降雨对波浪成长起促进作用。其物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马昕 赵栋梁关键词:降雨 海面粗糙度 海浪谱 两种海浪模式对中国黄海海域浪高模拟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32 2008年 本文利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和SWAN模式,分别对黄海区域进行了理想模拟计算和实际浪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两种模式的模拟结果在大小和空间分布上都不相同,但在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上相差不大;在实际模拟中,将两种模式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相比,发现SWAN模式模拟结果较WAVEWATCH模式好,只是在高风速的模拟情况下,SWAN模式模拟结果偏大,而WAVEWATCH模式模拟结果偏小。 梅婵娟 赵栋梁 史剑关键词:SWAN模式 有效波高 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的估计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球上的能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开发和利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造成全球气温上升。海洋作为二氧化碳惟一的一个巨大的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起着缓冲作用,直接决定气候... 赵栋梁关键词:气候变化 湍流边界层 物理机制 两种海浪模式对中国黄海海域浪高模拟能力的比较 本文利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模式和SWAN模式,分别对黄海区域进行了理想模拟计算和实际浪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两种模式的模拟结果在大小和空间分布上都不相同,但在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上相差不大;在实... 梅婵娟 赵栋梁 史剑关键词:海浪模式 降雨对海面粗糙度和波浪成长实验的初步分析 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降雨对海面粗糙度以及风浪和涌浪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用相关函数法对波面位移数据计算了海浪谱,初步讨论了降雨对波浪成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风速下降雨对波浪成长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在高风速... 马昕 赵栋梁 李明明关键词:降雨 海面粗糙度 海浪谱 对流项离散方案和湍流封闭模型对高雷诺数方柱绕流拖曳系数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使用不同的对流项离散方案和二阶湍流封闭模型对于高雷诺数下(106)方柱绕流的拖曳系数进行了计算,对于数值计算结果通过相互比较和经典的实验室结果进行了比较来分析不同离散方案和湍流封闭模型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对于形状阻力和摩擦阻力对于拖曳系数分别的贡献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高雷诺数下类似问题的数值计算中对流项离散方案和湍流封闭模型的选择提供一个参考。 林振华 赵栋梁 宋金宝关键词:方柱 拖曳系数 湍流模型 海面拖曳系数对风海雷诺数的依赖性 利用多组实验室水槽测量数据以及外海测量数据,由分组平均法分别对拖曳系数 C与风海雷诺数 R、R 的关系进行处理,以去除伪效应的干扰,得到最佳的 C参数化方案, 并将该两种参数化方案与风速、波龄和波陡的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 史剑 赵栋梁 梅婵娟关键词:参数化方案 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速率和全球海洋CO_2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准确估计海-气界面CO_2通量显得非常重要。海-气界面CO_2通量通常利用块体公式,由气体交换速率与大气和海洋的CO_2分压差(ΔpCO_2)的乘积来计算。影响气体交换速率的因素很多,但一般经验性地与风速相联系,其测量方法通常有物质平衡法和涡相关法,后者给出的结果比前者大。基于前人的两类观测数据,提出了一个以风速为函数的气体交换速率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最新的SOCATv2(Surface Ocean CO_2Atlas version 2)的ΔpCO_2数据集,计算了1982—2011年海洋对CO_2的净吸收量及其年变化,发现2001年海洋净吸收量存在一个最小值,2001年之后,海洋净吸收量迅速增加,而这一年变化特征主要由ΔpCO_2的年变化特征所决定,风速的影响可以忽略。 董原旭 赵栋梁 邹仲水关键词:风速 降雨对海面粗糙度和波浪成长实验的初步分析 降雨是常见的大气现象,雨滴对海-气界面会产生水平和铅直方向上的动量和质量输入,因此降雨过程必然会对海面粗糙度、海面应力产生影响。然而降雨如何影响海面粗糙度和海面应力还存在着很大争议,对海浪谱微结构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 马昕 李明明 赵栋梁关键词:降雨 波浪 海面粗糙度 海浪谱 海-气界面动量通量的估计方法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6 2014年 首次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引入湍流稳定性分析,与传统的线性和滑动平均去势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去势效果最好。基于"南海平台通量观测计划"(FOPSCS)近两年的连续通量观测数据,得到了22 476个摩擦速度的估算值,结果表明,当风速小于5m/s时,拖曳系数随风速增大而减小,而风速大于5m/s时,拖曳系数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两种情形分别反映了黏性表皮摩擦和波浪引起的形状阻力对海面风应力的贡献。同时发现短风区情形的拖曳系数大于长风区情形,说明波浪成长状态会对海-气界面动量交换产生影响。 邹仲水 赵栋梁 黄健 李水清 马昕 盛立芳关键词:拖曳系数 去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