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云飞

作品数:26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气象
  • 7篇网络
  • 6篇存储介质
  • 5篇雷达
  • 5篇计算机
  • 5篇计算机设备
  • 5篇冰晶
  • 5篇催化
  • 5篇催化剂
  • 4篇湿度廓线
  • 4篇网络模型
  • 4篇微波辐射计
  • 4篇廓线
  • 4篇辐射计
  • 4篇服务器
  • 4篇播撒
  • 3篇弹药
  • 3篇识别方法
  • 3篇人工影响天气
  • 3篇物联网

机构

  • 23篇中国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贵州省人工影...
  • 2篇海南省气象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 1篇北京市气象探...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26篇车云飞
  • 14篇苏正军
  • 14篇党娟
  • 7篇刘伟
  • 6篇张荣
  • 5篇陈添宇
  • 5篇周述学
  • 5篇马舒庆
  • 4篇赵志强
  • 2篇杨玲
  • 2篇杨荣康
  • 2篇李宏宇
  • 2篇田英
  • 2篇刘国强
  • 2篇曹云昌
  • 1篇李兆明
  • 1篇陈洪滨
  • 1篇刘伯奇
  • 1篇沙奕卓
  • 1篇郭学良

传媒

  • 3篇气象科技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孪生的环境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环境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云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历史测试环境数据,获取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湿度时间变化曲线和压力时间变化曲线,用于构造云舱的孪生模拟运行模型;利用孪生运行模型...
党娟方春刚刘伟苏正军刘汐敬车云飞谢正帅李军霞刘建雄
基于YOLOv3算法的人工冰晶识别与统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YOLOv3算法的人工冰晶识别与统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载玻片冰晶图片数据集来进行模型训练,建立人工冰晶检测网络,能够针对显微镜载玻片冰晶图片中人工冰晶小目标进行检测与统计。该方法能够进行自动冰晶计数...
方春刚周述学党娟刘汐敬车云飞李军霞苏正军
人工增雨催化剂扩散轨迹的模拟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人工增雨催化剂扩散轨迹的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该模拟方法包括:获取云层的位置信息、烟炉的位置信息、催化剂的物化数据;所述烟炉用于播撒催化剂;基于所述烟炉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云层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烟...
方春刚刘伟赵志强卢广献党娟刘汐敬车云飞陈宝君陈添宇李军霞苏正军高扬张荣张晓拓
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微波辐射计探测获取大气微波辐射亮温数据,通过云雷达探测获取云垂直结构数据,通过地面气象要素传感器探测获取探测区的地面气温、湿度及气压数...
马舒庆曹云昌杨荣康车云飞
网络化天气雷达协同自适应观测技术的实现被引量:14
2016年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南京恩瑞特公司,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架设4部X波段天气雷达,组成网络化雷达,对雷暴和强降水天气进行快速预警和精细化探测。本文针对协同自适应观测技术,利用南京网络化天气雷达系统,建立单部雷达自适应和多部雷达协同自适应观测模式,实现观测控制软件核心算法,包括重点观测区域的选取和扫描策略的制定2部分,实现自动判断强回波天气区域的位置并且对重点区域进行扫描观测,扫描策略的选择与强回波区域相对雷达的位置和区域的面积有关。应用该模式进行气象观测表明:协同自适应观测模式比较合理,能够快捷准确的找到强天气回波区域,实现了对重点关注区域进行更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
李思腾陈洪滨马舒庆李兆明邢峰华车云飞
云雾室用综合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云雾室用综合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该系统通过云室主体模拟云雾物理环境、压力控制子系统控制预真空压力和云舱压力、湿度控制子系统控制云舱湿度、温度控制子系统控制云舱温度、压力监测子系统监测预真空压力和云舱压力、湿...
方春刚党娟刘伟苏正军刘汐敬车云飞谢正帅李军霞刘建雄
人工增雨催化剂扩散轨迹的模拟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人工增雨催化剂扩散轨迹的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该模拟方法包括:获取云层的位置信息、烟炉的位置信息、催化剂的物化数据;所述烟炉用于播撒催化剂;基于所述烟炉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云层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烟...
方春刚刘伟赵志强卢广献党娟刘汐敬车云飞陈宝君陈添宇李军霞苏正军高扬张荣张晓拓
Z_(DR)柱识别方法在海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雷达如何识别粒子相态、精细化探测云系垂直结构方面,专门针对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柱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海南地区对流云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基于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2020—2021年)的Z_(DR)柱识别方法,结合多源资料对发生在海南地区的2次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验证Z_(DR)柱识别效果。结果表明:(1)Z_(DR)柱通常在对流云系前中期较为深厚,最大可达0℃层以上3~5 km,在空间分布上Z_(DR)柱与雷达径向速度的辐合有密切关系,其正负径向速度对的差值与Z_(DR)柱的强弱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并且深厚的Z_(DR)柱较大概率出现在对流云系运动方向的前缘位置,与对流云团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大区域(≥50 dBz)有明显的对应关系;(2)Z_(DR)柱最大深度的变化趋势同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有弱相关性,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的变化通常滞后于Z_(DR)柱深度的变化(约12~15 min)。该方法具备识别海南岛地区Z_(DR)柱现象的能力,可以在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短临灾害天气预警等方面发挥应用效益。
邢峰华黄彦彬李光伟李思腾车云飞毛志远
关键词:双偏振雷达上升气流对流云系
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处理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微波辐射计探测获取大气微波辐射亮温数据,通过云雷达探测获取云垂直结构数据,通过地面气象要素传感器探测获取探测区的地面气温、湿度及气压数...
马舒庆曹云昌杨荣康车云飞
基于目标区域的冰晶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基于目标区域的冰晶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所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作业云的垂直温度信息;基于所述垂直温度信息,将所述作业云在垂直方向上至少划出连续设置的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目标区域和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目标区...
方春刚周述学卢广献高扬张荣张晓拓党娟刘汐敬车云飞李军霞苏正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