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龙
- 作品数:18 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安徽张八岭构造带小庙山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5
- 2002年
- 张八岭构造带金矿包括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两种类型金矿均完全受断裂控制。张八岭构造带内小庙山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分带良好,成矿元素组合为Fe、Cu、Pb、Zn、Au、Ag、Mn、Th、V等,为带入组份。相斥组份有Na2O、CaO、SiO2、Ba和Sr,以及K,构造强度与SiO2、K2O、Na2O、CaO呈明显负相关。为蚀变反应的生成物组份,从构造带中迁出,其中K部分为斜长石蚀变矿物绢云母接纳。构造活动越强,成矿元素越富,相斥元素迁出量越多。反映了构造活动—蚀变作用—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的特征。石英脉型金矿容矿断裂缺乏构造分带,成矿元素组合为K、As、Rb、Au等,无明显组份带出。两种类型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的差异是它们成矿机理不同的结果,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蚀变反应有关,成矿流体化学环境的变化是导致Au的沉淀主要因素;石英脉型金矿Au的沉淀主要原因是成矿流体物理环境的显著改变。
- 黄德志戴塔根孔华邱瑞龙徐祥
- 关键词:构造地球化学金矿床成矿作用
- 浙赣皖相邻区综合找矿预测
- 江来利邱瑞龙吴礼彬徐祥王晓莺程光华刘红樱赵海玲余心起杨义忠骆宏玉
- 此研究报告首次较全面地总结了浙赣皖相邻区成矿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大量的地物化遥资料,取得了重要新认识。报告总结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演化和变形特征,对皖浙赣断裂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皖浙赣断裂带的发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找矿预测成矿背景区域成矿规律
- 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被引量:21
- 2000年
- 对安徽张八岭构造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对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区内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两类成矿流体,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经历水/岩交换的演化岩浆水的混合;另一类为中生代大气降水与原始岩浆水的混合。
- 黄德志戴塔根孔华邱瑞龙徐祥王奎仁
- 关键词:成矿流体来源石英脉型金矿
- 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15
- 1994年
- 铜官山地区不同成因类型的矽卡岩发育,各自对应着不同成因类型的铜金矿床,且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演化特征,提供了矽卡岩矿床多成因的信息。
- 邱瑞龙杨义忠
- 关键词:矽卡岩金矿床稀土元素矿床成因论金矿床
- 张八岭构造带两种类型金矿次显微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 ,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 ,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相比 ,晚期的石英脉型金矿可见自然金含量较高 ,硫化物中显微包裹体金含量较低 ,可能预示中低温热液金矿中 ,不仅普遍存在时空分异的金属硫化物中的类质同象金和自然金 ,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分异的自然金和次显微包裹体金。
- 黄德志戴塔根胡斌邱瑞龙王奎仁徐祥周世俊
- 关键词:次显微金赋存状态金矿床金属硫化物
- 安徽月山高钾闪长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被引量:19
- 1992年
- 月山高钾闪长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夕卡岩型铜铁成矿带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代表性岩体。该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岩带的中段,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北北西20km.
- 邱瑞龙
- 关键词:高钾岩石学闪长岩岩石
-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荆山岩体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 1999年
-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花岗质岩石,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太古代蚌埠期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发现,无论是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特征,还是岩体与围岩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都表明其具有岩浆侵位及分异演化特征。尤其是从荆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中所获Ar - Ar 同位素年龄数据, 更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混合花岗岩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 邱瑞龙徐祥黄德志
- 关键词:燕山期
-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被引量:67
- 2007年
-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 余心起江来利许卫邱瑞龙杜建国戴圣潜
- 关键词:晚中生代
-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青阳—泾县一带印支运动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 2000年
- 长江中下游前陆带南缘安徽省青阳—泾县一带的印支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不同变形形式的构造运动。印支主褶皱前发生了重要的挤压拆离构造,主褶皱后发生了广泛的逆冲(南部)和重力滑动(北缘)构造。3个变形阶段是同一区域应力场持续作用下的连续过程,形成挤压拆离—褶皱—重力滑动构造系统,是褶皱带前缘和山前带典型变形组合,表明本区北部为江南褶皱带山前带。
- 黄德志邱瑞龙吴言昌
- 关键词:印支运动长江
- 安徽省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的厘定和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00年
-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棱岩相近。分析表明这条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派生断裂,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有关。它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产出空间,指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可能发生在印支晚期。深断裂的属性使其成为金矿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
- 黄德志邱瑞龙刘德良杨晓勇徐祥
- 关键词:糜棱岩透射电镜郯庐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