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3年6月10日至2024年4月30日海淀区猴痘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等资料,以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病例流行特征。共分析20例猴痘病例,均为男性,85.0%(17/20)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年龄M(Q1,Q3)为28(26.5,32.5)岁。临床特征以皮疹(95.0%,19/20)、发热(65.0%,13/20)、淋巴结肿大(35.0%,7/20)为主,皮疹多发于生殖器及肛周(65.0%,13/20)。合并HIV感染者和合并梅毒者各3例(15.0%,3/20)。报告病例医院主要为传染病医院(84.21%,16/19),报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57.89%,11/19)和发热门诊(36.84%,7/19)。7条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序列均属于猴痘病毒西非型IIb分支,C.1家系。海淀区猴痘病例呈散发传播,MSM人群为高危人群。 邵云平 贾雨晴 刘锋 金丽娜 张恒 陈小梅 李夫关键词:猴痘 流行病学特征 男男性行为人群 2014-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8年诺如病毒(norovirus,NV)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典型病例、部分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2014-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共报告139起,其中托幼机构55起,中小学校74起,大学2起,培训机构5起,其他3起,报告疑似病例2148例,单起疫情病例中位数12例。冬春季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高发季节,不同发生场所疫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9,P<0.001)。儿童与成人病例中4种症状(腹泻:28.43%vs 87.43%;恶心:46.43%vs 56.57%;呕吐:94.07%vs 57.14%;其他症状:4.87%vs 31.43%)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疫情接触传播、食源性传播和混合传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43,P<0.001)。139起疫情诺如病毒分型以GⅡ型为主,其中2017年69起疫情中48起GⅡ.P16-GⅡ.2型病毒阳性,占69.57%(48/69)。结论冬春季是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高发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场所,GⅡ型是主要流行型别,疫情以接触传播为主,防止隐性感染传播和病毒在“家庭-学校”之间传播,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华伟玉 邢彦 刘锋 郭黎 邵云平 赵振 刘方遥关键词:诺如病毒 聚集性疫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海淀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特征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分析2018—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指导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海淀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发生的时间分布、场所分布、人群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传播途径。结果2018—2020年海淀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疫情89起,病例992例,总罹患率为18.66%。疫情发生高峰在10—12月,68起占76.40%。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的罹患率分别为25.84%、22.67%和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发病年龄以3~12岁为主,895例占90.22%。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966例占97.38%。采集标本1117份,诺如病毒阳性率为51.66%;以GⅡ为主,498份占86.31%。疫情传播途径为人人传播82起,占92.13%。结论海淀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与教学时间一致,冬季开学期间是防控重点时段,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重点单位。诺如病毒GⅡ为主要型别;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人人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邵云平 郭黎关键词:诺如病毒 托幼机构 聚集性疫情 2017—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监测数据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淀区流感的流行情况和趋势,为海淀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7—2018年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7—2018年共采集1743例咽拭子标本,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6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3%;2017年与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冬、春季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在2017年与2018年流感流行强度较高,冬、春季为高峰季节,但2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株有所不同,老年病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是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聚集性疫情重点防控场所。 金丽娜 史凤琳 张恒 蔡伟 刘锋 郭庆栋 郭黎 邵云平 钱丽芳关键词:流感 病原学监测 流感样病例 2011-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3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猩红热病例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0-2013年海淀区报告现住址为本市的病例1 956例,发病率为19.61/105,以3~8岁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89.11%;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3∶1;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最多(占47.19%,923/1 956),其次是托幼儿童(占44.53%,871/1 956)和散居儿童(占7.92%,155/1 956)。城区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011-2013年有春季和冬季两个高峰(3-6月份有一明显的春季高峰,11月-次年1月有一明显的冬季高峰)。结论海淀区城区3~8岁男性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发病高峰前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华伟玉 陈春枝 赵振 邵云平关键词:猩红热 流行病学 发病率 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患者便样本,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分离培养法鉴定病原菌及检测其耐药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相关病毒。结果 1 010份监测样本中,细菌阳性251份,阳性率为24.85%,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54.18%(136份),沙门菌占17.53%(44份),副溶血性弧菌占16.33%(41份)。其中355份监测样本中,病毒阳性112份,阳性率为31.55%,主要为诺如病毒,占65.18%(73份);轮状病毒占25.00%(28份)。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夏季,病毒性腹泻常流行于冬春季。发热、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为细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而恶心、呕吐在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较多出现。药敏试验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86.76%、88.64%,其中多重耐药菌率分别为87.50%、77.27%。结论 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应加强监测,为临床用药予以指导。 韩思媛 刘方遥 吕冰 高志勇 白婧 刘伟 邵云平 郭黎关键词:感染性腹泻 细菌 病毒 耐药性 流行病学特征 暴露小剂量照射的居民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接受低水平电离辐射长期照射的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方法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本底地区(HBRA)和对照地区(CA)的40~65岁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后,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用ELISA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经多元回归分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与个人累积剂量呈负相关。PTH=-9.81×dose+4.5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小剂量照射可能影响甲状旁腺素水平。 邵云平 牛昊巍 傅颖华 孙全富 秋叶澄伯关键词:小剂量照射 甲状旁腺激素 全段甲状旁腺素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通过对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67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起疫情中聚集性疫情57起,暴发疫情10起;67起疫情中诺如病毒GⅡ型65起,GⅠ和GⅡ混合感染型2起;报告疑似病例992例,波及人数5 7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4.1%~73.33%,平均罹患率为17.40%,2~6、7~12、13~18和19~60岁4个年龄组的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和发热的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呕吐)=38.309,χ~2_(腹泻)=114.051,χ~2_(恶心)=55.445,χ~2_(腹痛)=106.129,χ~2_(发热)=10.253;均P<0.05);采集标本755件,检出阳性标本457件,检出率60.53%,不同类型的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71,P<0.01)。结论作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传染病防控中,一定要加强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体防病意识。 郭黎 华伟玉 邢彦 刘锋 邵云平 陈春枝 赵燕航 金丽娜 韦懿芸 焦扬 钱丽芳 梁金博 何斌 杜申军关键词:诺如病毒 疫情分析 防控措施 2015—2022年海淀区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特征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2015—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2年海淀区诺如病毒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诺如病毒疫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和诺如病毒检出情况。结果2015—2022年海淀区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208起,病例3530例,罹患率M(QR)为25.00%(18.35%)。检出病原体以GⅡ型为主,183起占87.98%;传播方式以人际传播为主,194起占93.27%。诺如病毒疫情发生高峰为3—6月和10—12月,分别报告93和92起,占44.71%和44.23%。学校和学前机构为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场所,分别报告108和84起,占51.92%和40.38%。诺如病毒病例年龄M(QR)为8(13)岁;其中男性1920例,女性1610例,男女比为1.19∶1。病例标本阳性率为74.32%,重点人群标本阳性率为13.91%,疫情单位环境涂抹标本阳性率为5.86%。结论2015—2022年海淀区诺如病毒疫情主要由GⅡ型引起,传播方式以人际传播为主,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学校和学前机构是防控重点单位。 郭黎 蔡伟 刘锋 邵云平关键词: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人际传播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海淀区1家哨点监测医院,采集2011-2015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常见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5年海淀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5 230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07.18/10万~188.6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5、5~和60~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59%。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 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共采集腹泻病例标本572份进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144份,阳性率为25.17%。结论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散居儿童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采样对象为≥16岁人群,仅开展病毒性病原学监测,不利于指导防控,需要调整监测策略。 华伟玉 赵振 李洋 邵云平 郭黎关键词: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