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军
- 作品数:34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抗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730μg/mL显著降低到0.1195μg/mL,两性霉素B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6830μg/mL显著降低到0.2102μg/mL,35%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55%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0%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1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明显减少。结论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 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徐红
- 关键词: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几何均数单独用药
- 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临床类型和致病真菌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类型与致病真菌之间的关系。结果306例中足趾甲感染占62.1%,手指甲感染占9.5%,手足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8.4%。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有195例患者(63.7%),其次是全甲破坏型(TDO)(82例;26.8%),无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18例;5.9%),合并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8例;2.6%),浅表白甲型(SWO)(3例;0.98%)。DLSO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显著增多(P<0.001)。306株致病真菌中主要为皮肤癣菌(68.0%),其中80.3%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22.5%,其中73.9%为白念珠菌;第三位是霉菌(9.5%),主要为曲霉。结论发现该社区医院甲真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DLSO和TDO,而PSO和SWO不常见。致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临床类型和病原学关系显示单一致病真菌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类型的甲真菌病。
- 郭秀军吴立新李屹周芳刘立新张振忠
- 关键词:甲真菌病致病真菌
- 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体外抗白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7.5114μg/mL显著降低到2.4162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μg/mL显著降低到0.6297μg/mL,27.3%(6/22)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72.7%(16/22)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无受试菌株(0/22)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发现有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合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结论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 郭秀军陆野燕贾丽萍雷鹏程
- 关键词:白念珠菌氟康唑制霉菌素
- 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皮肤血管炎1例被引量:3
- 2004年
- 郭秀军雷鹏程
- 关键词:皮肤坏死水肿性红斑
- 联苯苄唑和制霉菌素联合体外抗白念珠菌株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对联苯苄唑与制霉菌素联合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联苯苄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联苯苄唑MIC值几何均数从1.3278μg/mL降至0.2738μg/mL,制霉菌素MIC值几何均数从2.0640μg/mL降至0.5160μg/mL,59.1%(13/22)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40.9%(9/22)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0%(0/22)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两药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结论:联苯苄唑与制霉菌素联合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 郭秀军陆野燕贾丽萍雷鹏程
- 关键词:白念珠菌联苯苄唑制霉菌素
- 痤疮面膜联合1%氯霉素乙醇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胡慧渊刘军连苏艳芳郭秀军
-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
- 冷球蛋白血症性股臀皮肤血管炎2例
- 2005年
- 刘军连郭秀军周金莲张建中
- 新生隐球菌对鼠小胶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质组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对鼠小胶质细胞(N9)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N9细胞以及与新生隐球菌(ATCC32609)作用后的N9细胞的蛋白质样品,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对部分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定其肽质量指纹图谱,在网上蛋白质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获得较好的双向电泳图像,图像分析显示:在与新生隐球菌作用前、后检测到N9细胞的蛋白质点分别是(701±29)个、(980±20)个,对表达差异的18个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3个涉及小胶质细胞细胞骨架的蛋白质:anillin、pericentrin 2、核苷二磷酸激酶A[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A(NDP kinase A,NDPKA)]。结论:新生隐球菌对小胶质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质造成影响,这有助于在分子水平理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 杨阳廖万清郭秀军林敏王志东徐红陈孙孝温海
-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小胶质细胞蛋白质组
- 血液透析后发生腿部血管炎1例
- 2005年
- 郭秀军雷鹏程
- 关键词:血管炎腿部血液透析
- 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筛选和鉴定
- 目的:筛选和鉴定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方法:用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导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利用5-氟乳清酸(5—FOA)反筛选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用带有URA5基因的质粒pKU对突变株进行...
- 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王荫榆霍克克
- 关键词:隐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