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民
- 作品数:51 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巴西帕拉州卡拉加斯成矿带北矿带高品位铁矿床的热液成因
- 本文研究了巴西帕拉州卡拉加斯成矿带北矿带高品位铁矿床的热液成因,结合对卡拉加斯矿区北矿带各矿段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认为从低品位碧玉铁英岩(母岩)到高品位赤铁矿的富集过程中有岩浆流体和大气水的共同参与。流体富矿...
- 姚春彦董永观曾勇郭维民
- 关键词:成矿地质
- 文献传递
- 秘鲁Morococha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找矿方向
- 2024年
-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Morococha矿区位于秘鲁中部Yali穹隆北段,由中心部位的Toromocho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外围铅锌银金多金属矿脉组成。区内主要构造为北西向Morococha背斜,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Mitu群火山碎屑岩、侏罗纪Pucara群碳酸盐岩、早白垩世Goyllarisquizga群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区中新世岩浆活动主要为中中新世不含矿的闪长质侵入岩(14.3~14.1 Ma)和晚中新世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长石斑岩岩株(9.4~7.7 Ma)。Morococha岩浆-热液系统(8.5~7.2 Ma)是其形成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成矿的原因之一,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斑岩型矿化之后约0.5 Ma,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金属分带特征,中心斑岩区域为富铜矿石,而远离斑岩区出现更多的富铅锌银矿石。秘鲁中部中新世成矿带分布着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脉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总结近年来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多金属矿床都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是秘鲁中部重要的找矿方向。
- 郭维民姚春彦曾敏杨宪涛王天刚刘君安
- 关键词:斑岩型铜钼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 铌钽矿床类型、特征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21年
- 铌、钽矿产分布较广。内生铌钽矿成矿类型主要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花岗岩型、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外生矿床多为内生矿床经过风化和沉积等外生作用发生二次富集的风化壳型和残坡积、冲积砂矿型。从成矿时代来看,伟晶岩型矿床成矿时代跨度较大,从3.08 Ga到0.19 Ga;碱性岩型矿床主要成矿期分别在2.25~1.35 Ga和0.75~0.19 Ga;碳酸岩型矿床成矿期主要分布在0.75~0.6 Ga和0.4~0.35 Ga;花岗岩型主要分布在0.75~0.19 Ga的中晚期。碳酸岩型铌矿床和伟晶岩型钽矿床是目前勘探的主要目标。
- 姚春彦王天刚倪培姚仲友郭维民朱意萍王威
- 关键词:铌钽矿床成矿类型勘探目标
-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37
- 2007年
-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 姚春亮陆建军郭维民袁林李伟
- 关键词:地质学斑岩铜矿岩浆活动成矿金属成矿流体伴生元素
-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层状矿体的成矿模式及深部勘查方向被引量:14
- 2013年
- 江西冷水坑矿床层状银铅锌矿体严格受控于晚侏罗世巨厚的火山晶屑凝灰岩内的火山集块-角砾岩夹层,其没有或至少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成岩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银矿物标型、与斑岩型矿体的矿化关系,均显示其是陆相火山喷发沉积-成岩成矿的产物,属于火山喷溢矿床类型。矿体经历了火山喷发间歇期岩浆系统的赋矿岩浆聚集→火山活动期赋矿岩浆爆发性喷溢形成含矿火山集块角砾堆积物→在上覆凝灰岩覆盖下形成的封闭环境中成矿物质富集为层状矿体→燕山期含矿花岗斑岩微弱叠加的成矿作用过程。据其成矿过程,提出了针对已有的火山机构,运用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测量,寻找次火山角砾岩筒状矿体和新的火山集块-角砾岩层状矿体的勘查思路。
- 骆学全张雪辉徐贻赣孙建东李春海郭维民万浩章肖茂章郑承意
- 关键词:成矿模式勘查方向冷水坑
- 安第斯成矿带中的IOCG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进展
- 含大量原生磁铁矿或赤铁矿的铜金(-银-铀等)矿床即IOCG型矿床(简称为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它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内的IOCG型矿床较为系统的氢氧同位素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供了矿床最新的...
- 徐鸣姚仲友郭维民刘君安
- 关键词:氢同位素氧同位素成矿流体
- 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地质演化与重要成矿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梳理构建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构造演化过程,概述与之成矿作用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系列的耦合关系,并查明典型矿床的时空分布,目的是服务于克拉通演化与成矿理论。【研究方法】本文在中巴合作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基底太古宙片麻岩和元古代的碎屑岩锆石U-Pb、Sm-Nd同位素年代学等文献资料,初步归纳出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重大地质构造演化事件和重要成矿作用。【研究结果】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4个重要地质演化过程:(1)太古宙3.5 Ga前克拉通古陆核与微陆块形成,3.3~2.9 Ga和2.8~2.5 Ga间则由克拉通北区的盖维奥、索布拉迪纽、塞里尼亚和吉基耶等4个古陆核及南区的近圆形古陆核相互碰撞、拼合和绿岩-增生造山岩浆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克拉通陆块;(2)2.5~1.9 Ga古元古代泛亚马逊造山岩浆作用;(3)1.78~1.20 Ga克拉通基底隆升与裂谷改造阶段,形成大量基性岩墙群及陆内非造山型岩浆,完成陆块增厚和最终克拉通化;(4)新元古代克拉通边缘经历巴西利亚/泛非运动(0.64~0.54 Ga)改造,又形成巴西利亚等6个活动造山带。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形成4期重要成矿作用及相应矿床成矿系列:(1)太古宙(2.5 Ga前)形成绿岩型金矿、苏必利尔湖型硅铁建造为主的变质火山-沉积矿床等成矿系列;(2)古元古代早中期(2.5~1.8 Ga)形成与(超)基性岩相关的铜镍钴硫化物矿床、VMS型铅锌银矿床、IOCG等系列矿床;(3)固结纪-中元古代(1.8~1.0 Ga)形成与非造山岩浆作用相关的铌钽矿、铀矿床,与陆内(缘)裂谷型的钒-钛-铁矿床等系列;(4)新元古代(1.0~0.54 Ga)主要形成铁锰矿、砂锡矿及磷矿等矿床,包括古陆缘-浅海沉积环境有关的(冲积)金刚石砂矿等系列矿床。【结论】构建了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4个重要地质演化过程,相应划分出4期重要�
- 沈莽庭郭维民王天刚孙建东徐鸣隰弯弯赵宇浩
- 关键词:成矿作用成矿系列
- 委内瑞拉伊玛塔卡铁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选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正>伊马塔卡铁矿带位于委内瑞拉南部奥里诺科河南岸,矿带东西向延伸约500 km,宽80~100 km,铁资源量达到146.57亿t,其中已探明储量41.84亿t,平均品位53.6%。条带状含铁建造(BIF)赋存在伊玛塔卡杂岩体角闪岩和麻粒岩带内,主要铁矿床(如Cerro Bolivar、San Isidro、El Pao、Los BarrancosⅠ和Ⅱ等矿床)沿着杂岩体主要构造走向东西向分布,形成时代为古太古代,成矿类型主要为苏必利尔型,
- 姚春彦董永观曾勇郭维民
- 关键词:黑色金属矿床含铁建造杂岩体杂岩找矿
- 南美洲铁矿重要成矿区带与成矿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南美洲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类型较齐全。从南美洲大地构造格架分析,分布在克拉通地盾区或其边缘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和分布在安第斯海岸造山带的火山成因型铁矿最为重要,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元古宙,火山成因型铁矿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综合研究分析,圈出10个铁矿重要成矿区带,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巴西的阿马帕州、帕拉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伊巴州、巴伊亚州、南马托格罗索州,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州,秘鲁的伊卡—阿雷基帕海岸带和智利的卡拉马—圣地亚哥海岸带等。通过对重要成矿区带内典型矿床的剖析,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南美洲铁矿成矿时空分布规律,为未来在该区寻找更多的铁矿资源提供参考。
- 赵宏军卢民杰周尚国叶锦华陈秀法张潮郭维民黄费新姚春彦
- 关键词:铁矿资源特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23
- 2010年
-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层状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为矿床中的主要硫化物矿物。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在层状矿体上部,磁黄铁矿主要为块状构造,而层状矿体下部,磁黄铁矿多为层纹状、条带状构造,具有显著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研究表明,层状矿体中磁黄铁矿矿石遭受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主要为胶黄铁矿转变为黄铁矿以及进一步变质转变为磁黄铁矿、磁铁矿时形成的交代残留结构。退变质过程则以磁黄铁矿的退火、黄铁矿变斑晶的生长和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形成为特征。岩浆热液对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交代作用形成了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结构。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层状矿体中的磁黄铁矿并不是岩浆热液成因,而主要为石炭纪同生沉积胶黄铁矿、黄铁矿在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下脱硫所形成,并在热变质作用之后又受到岩浆热液的叠加交代。磁黄铁矿的结构特征显示冬瓜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热变质、热液交代等多个阶段,支持其为同生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
- 郭维民陆建军章荣清徐兆文
- 关键词:地质学磁黄铁矿矿石结构喷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