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坤 作品数:59 被引量:774 H指数:17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SEIR模型预测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SEIR模型预测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的功效。方法利用国庆前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及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率等参数估算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人数,基于传染病传播动力学,建立SEIR模型,对国庆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及高峰达到时间进行预测,与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SEIR模型估算,2009年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平均潜伏期约为1.51天,平均感染期为2.12天,基本再生数为1.28。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于11月初达到高峰,而SEIR模型预测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最晚将于12月4日达到高峰。结论SEIR模型可根据流感流行的初期监测数据预测其未来流行趋势。 王小莉 曹志冬 曾大军 杨鹏 张奕 钱海坤 田丽丽 黎新宇 王全意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SEIR模型 北京市2011-2016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的时间分布特征,为诺如病毒胃肠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对北京市2011-2016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北京市病原学检测结果判断新变异株的出现对诺如病毒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011-2016年诺如病毒检出率集中度M=0.179。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为:高峰日在1月25日,高峰期为10月10日至次年5月12日。在新变异株出现的年度,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集中度M>0.29,检出率高峰期小于6个月。而在没有新变异株出现的年度,诺如病毒检出率较低,集中度M<0.17,检出率高峰期大于7个月。结论冬春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新变异株出现的年份诺如病毒检出率的季节性更加明显。 张惺惺 高志勇 刘白薇 田祎 严寒秋 钱海坤 贾蕾 王全意关键词:诺如病毒 检出率 集中度 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0年 目的总结北京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疫情特点,从而为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4月以来的经机场检验检疫、医院排查和筛查、健康监测发现的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采样。根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2版)进行诊断。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张奕 邓瑛 庞星火 钱海坤 杨鹏 王小莉 刘文婷 黎新宇 王全意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分析 流感样症状 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曲梅 黄瑛 张新 吕冰 钱海坤 王全意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耐药性 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无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20岁~和3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共占总病例数的47.24%。公务人员及职员发病数最多,占病总数的22.05%。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中,城六区报告的总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4.02%(188/254)。报告病例最多的为朝阳区,占发病总数的18.11%(46/254)。夏秋季7-10月份为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发病高峰。结论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高危人群为公务人员及职员,应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 田祎 贾蕾 钱海坤 高志勇 刘白薇 霍达 庞星火 王全意关键词:伤寒 副伤寒 回顾性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全文增补中 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时空扫描分析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房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开展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时空扫描分析呈现手足口病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2 452例,发病率为259.47/10万,发生聚集性病例126起,位居北京市第一位。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为5月8日-8月4日,高峰为6月15-21日,发病最可能聚集区域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区中北部,与丰台区邻接,以7~15 km为半径的区域。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不是随机分布的,存在明显时空聚集,为房山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高发热点区域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李爱军 黄绍平 王立强 钱海坤关键词:手足口病 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病例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技术分析时间上高度集中的散发腹泻病例,发现可能的聚集性,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溯。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北京市肠道多病原分子分型监测系统,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药敏试验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2012年5月2-7日连续一周内,从北京市某区(县)肠道门诊采集的22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9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为阿贡纳沙门菌。XbaⅠ酶切的PFGE带型一致,与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中心数据库及各地区网络实验室数据比对分析后,确认该带型为一新的图谱带型,编码为JABX01.CN0072。结论 9例阿贡纳沙门菌感染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理分布高度集中,且PFGE带型聚集成簇,提示感染菌株具有同一克隆来源。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来源分析,虽并未发现共同暴露因素,但说明PFGE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应长期持续的进行病原菌分子分型监测,进一步完善PulseNet网络和运行机制。 曲梅 张新 王小莉 黄瑛 钱海坤 刘桂荣 李伟 阚飙 王全意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2007—201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1 2013年 目的对2007—201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007—201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呈现周期性趋势,北京市手足口病高发区域呈环形带分布,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病例数少,近郊区和城区结合部报告病例数多。患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高峰集中在5—7月份。病例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本市户籍和外省户籍手足口病病例比为1.70:1;散居儿童手足口病例中重症病例构成比和死亡例数高于幼托儿童。EV71和CoxA16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CoxA16在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较低,而EV71所占比例较高,其他肠道病毒在重症病例中也占较高比例。结论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周期性变化,应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宣传。 钱海坤 田祎 李锡太 李爽 贾蕾 王小莉 吴晓娜 李洁 林长缨 李伟红 杨扬 王全意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EV71 COXA16 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聚居地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聚居地区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设计适宜的免疫预防信息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朝阳、海淀、丰台、大兴、通州5个区流动儿童数>1500的行政街乡中外来儿童数位居前三位的69个行政村居,... 曾阳 孙美平 马蕊 刘东磊 王凌云 刘维祥 钱海坤 李小梅 虞瑞 纪文艳关键词:流动儿童 监护人 免疫预防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类型及其流行特征 被引量:63 2014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曲梅 张新 钱海坤 吕冰 黄瑛 严寒秋 梁志超 贾蕾 王全意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实时荧光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