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金桥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三叶因子
  • 2篇晶状体
  • 2篇晶状体蛋白
  • 1篇傣族
  • 1篇电镜
  • 1篇电镜分析
  • 1篇对心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保护
  • 1篇选择性杀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保护
  • 1篇血管保护作用
  • 1篇预处理
  • 1篇预防全麻

机构

  • 8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钱金桥
  • 4篇何英英
  • 4篇刘树柏
  • 4篇张云
  • 2篇李文辉
  • 1篇叶佩
  • 1篇秦海燕
  • 1篇衡新华
  • 1篇陈燕
  • 1篇毕春
  • 1篇黄凌鲲

传媒

  • 4篇Zoolog...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麻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135例择期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45),分别于术毕拔管前缓慢静注生理盐水4 mL,托烷司琼4 mg/mL,昂丹司琼8 mg/4 mL,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抑制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都可有效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P<0.05),但托烷司琼组和昂丹司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拔管前静注托烷司琼4 mg或昂丹司琼8 mg均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术后恶心呕吐.
钱金桥陈红梅毕春陈燕叶佩
关键词: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手术后恶心呕吐
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和汉族志愿者细胞色素P450 1A2^*1C基因的多态性
2009年
目的探讨傣族和汉族志愿者细胞色素P450 1A2^*1C(CYP1A2^*1C)基因的多态性。方法云南省德宏州117名傣族志愿者和112名汉族志愿者纳入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CYP1A2—2964位点分型,检测CYP1A2—296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云南省德宏州117名傣族志愿者中,45名为野生型纯合子(G/G);63名为杂合子(G/A);9名为突变型纯合子(A/A);112名汉族志愿者中,63名为野生型纯合子(G/G);44名为杂合子(G/A);5名为突变型纯合子(A/A),傣族与汉族志愿者G-2964A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964A基因频率经检验分布符合H—W平衡定律;德宏州傣族和汉族志愿者A-296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95%可信区间30%~40%)和24%(95%可信区间20%~30%),傣族和汉族志愿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志愿者A-2964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云南省德宏州CYP1A2^*1C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傣族和汉族人药理学特性个体和种族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黄凌鲲钱金桥衡新华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CYP1A2汉族人种群
吸入麻醉药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吸入麻醉是临床麻醉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大量研究证实吸入麻醉药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吸入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彭万美钱金桥
关键词: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后处理心肌保护
阿利吉仑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阿利吉仑是新型非肽类直接肾素抑制剂,能抑制血浆肾素水平,阿利吉仑单一或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其对心血管保护方面的效应及机制研究也正进行大规模试验,对阿利吉仑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秦海燕钱金桥
关键词:阿利吉仑心血管保护
Sustained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Rabbit Thoracic Aortic Rings in Endothelial-dependent Manner Induced by βγ-CAT被引量:3
2008年
In vertebrates, non-lens βγ-crystallins are widely expressed in various tissues and their functions are not well know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refoil factors (TFFs), which involved in mucosal healing and tumorigenesis, have remained elusive. βγ-CAT is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complex of 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from frog skin secretions. Here we report that βγ-CAT could induce sustained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rabbit aortic rings in dosage (2-35nmol/L) and endothelium dependent manners (P〈0.01 ). In addition, in situ immunofluorescence indicated that positive TNF-α signals were mainly detected at the endothelial cell layer of βγ-CAT (25nmol/L) treated rings. Furthermore, βγ-CAT induced primary cultured rabbit thoracic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RAECs) rapidly to release TNF-α. After βγ-CAT (25nmol/L) treated for 10 and 30min, the levels of the endothelial cells released TNF-ct were 34.17±5.10 pg/mL and 98.01±4.67 pg/mL (P〈0.01),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βγ-CAT could induce sustained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aortic rings, and the contractile effect might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the release of TNF-α. These findings will give new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and physiological roles of non-lens βγ-crystallins and trefoil factors.
刘树柏何英英钱金桥张云
电镜分析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在人红细胞膜上的孔道形成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天然分子量为72kDa的全新的蛋白复合物。本研究测定了βγ-CAT处理红细胞后引起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与溶血效应的时效曲线,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βγ-CAT处理红细胞引起的早期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βγ-CAT(3nmol/L)37℃处理红细胞5min,(93.31±5.89)%的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P<0.01),相应溶解率为(13.12±1.92)%(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体积增加,肿胀。少数红细胞表面向外形成棘状异常突起,部分肿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通过棘状突起缺口向细胞外喷射血红蛋白。表明βγ-CAT通过在红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使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导致红细胞内渗透压改变而溶血。其结果为理解βγ-CAT的溶血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刘树柏何英英钱金桥张云
关键词:三叶因子扫描电子显微镜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的细胞核转运及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βγ-CAT)是从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分子量为72kDa的天然蛋白复合物。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分析βγ-CAT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细胞核转运机制,以及βγ-CAT对多株肿瘤细胞(HCT116,HT29,A375,Hela,THP-1等)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βγ-CAT的α亚基中含有典型的GTP/ATPase的保守结构模体Walker A和Walker B,体外检测到βγ-CAT具有GTP/ATP水解酶和GTP/ATP结合活性。在细胞核转运过程中,βγ-CAT的α亚基和β亚基参与形成约150kDa含有泛素化修饰信号的大分子复合物,且泛素化修饰信号和βγ-CAT的α亚基和β亚基共定位于细胞内和融合于细胞核区域的转运囊泡小体中。βγ-CAT能够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脱落和发生凋亡。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βγ-CAT的细胞核转运和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线索。
何英英刘树柏钱金桥李文辉张云
关键词:三叶因子泛素化修饰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βγ-晶状体蛋白是主要分布于脊椎动物眼睛晶状体内的水溶性结构蛋白。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从微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有过报道。微生物中发现的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主要作为环境胁迫应急蛋白,在恶劣环境中发挥对细菌的自我保护作用,如ProteinS。在哺乳动物中,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被推测能够参与胚胎的皮肤发育与分化调节,具有肿瘤抑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黑色素瘤缺失蛋白。但是,对于它们的生化特性、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从蛋白结构、基因起源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简要介绍目前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刘树柏何英英钱金桥李文辉张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