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坤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高温超导
  • 5篇超导
  • 4篇ITER
  • 3篇导电
  • 3篇电流引线
  • 3篇高温超导电流...
  • 3篇超导电流
  • 2篇实验堆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核聚变
  • 2篇漏热
  • 2篇聚变
  • 2篇国际热核聚变...
  • 2篇过渡馈线
  • 2篇核聚变
  • 2篇核聚变实验
  • 2篇高温超导磁体
  • 2篇BI-222...
  • 2篇超导磁体
  • 2篇磁体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等...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0篇陆坤
  • 7篇宋云涛
  • 3篇周挺志
  • 3篇刘承连
  • 3篇丁开忠
  • 3篇冯汉升
  • 2篇王忠伟
  • 2篇奚维斌
  • 2篇蒋新鹏
  • 2篇刘素梅
  • 2篇许春雷
  • 2篇邓威
  • 2篇潘京
  • 1篇闫珺
  • 1篇陈永华
  • 1篇陈晨
  • 1篇张剑峰
  • 1篇杜庆庆
  • 1篇倪小军
  • 1篇陈科

传媒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低温工程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核技术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TER线圈终端盒真空隔断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真空隔断是真空盒体与低温分配管路之间的连接接口。本文主要介绍了真空隔断的结构设计,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了真空隔断的三维实体模型,对其进行了热和结构的耦合分析,获得真空隔断故障态时的应力和温度分布以及传导热。分析的结果为真空隔断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陈晨宋云涛王传礼王忠伟陆坤
关键词:JACKET
线圈终端盒的改进设计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满足美国GA公司中心螺线管线圈模型CSM低温电性能测试的需要,基于ITER馈线系统的设计,对线圈终端盒壳体进行了修改设计。采用直立圆筒结构代替横卧立方体结构,优化了壳体安装工艺,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对线圈终端盒内部其他部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最终实现了线圈终端盒的功能。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线圈终端盒壳体作弹性应力分析、屈曲分析及地震分析,并将屈曲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直立圆筒结构形式的线圈终端盒设计合理可靠。
付志超宋云涛陆坤周挺志倪小军余四葵
关键词:馈线ITER屈曲ANSYS
特殊工况下的高温超导磁体冷却系统的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特殊工况下的高温超导磁体的设计要求是在30分钟内快速降温到63K以下,并且保持磁体在工作温度下持续工作至少8个小时。提出了采用液氮浸泡磁体,并通过液氦预冷和减压对液氮进行冷却,使液氮快速降温到63K以下形成固态氮的冷却方式。计算了磁体运行时的总热负荷,对比全部利用固氮维持磁体运行、部分利用固氮作为储冷介质同时利用斯特林制冷机制冷维持两种维持磁体低温运行方案,最终确定第二种冷却方案。
潘京奚维斌禹潇邓威许春雷陆坤
关键词:高温超导磁体
液氮传导冷却型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研制被引量:6
2016年
80 A和200 A液氮传导冷却型高温超导(HTS)电流引线由铜引线段、中间过渡段和高温超导段组成,HTS热端采用液氮传导冷却,HTS冷端采用液氦传导冷却。铜引线段工作在室温到中间温度(~80 K),高温超导段工作温区6—80 K。介绍该传导冷却型电流引线的结构设计和低温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中间过渡段温度~78 K,高温超导热端温度77 K;80 A、200 A电流引线液氦下稳态测试电流分别为100 A和250 A。
刘承连丁开忠周挺志冯汉升陆坤宋云涛
关键词:BI-2223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漏热
线圈终端盒内冷屏管路泄漏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ITER中线圈终端盒(CTB)是连接超导磁体系统与外围系统的重要通道,内部设置了不同压力低温管路,提供系统的低温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了冷屏氦气管路的泄漏过程,依据气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及气体射流动力学理论,推演出高压低温气体的泄漏质量流率公式。应用FLUENT建立了管路氦气泄漏模型,提出了研究低温氦气泄漏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压力氦气在3 s内的瞬态泄漏量,得到氦气瞬态泄漏速度分布、压力曲线和温度曲线。数值模拟泄漏量与理论公式计算泄漏量的平均误差很小,可为系统诊断氦泄漏提供依据。
陈长琦闫珺陆坤程勇沈俊松
关键词:管路数值模拟
基于CODAC的ITER电流引线测控系统被引量:4
2015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al,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SIPP)负责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ITER)60根高温超导电流引线(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urrent Lead,HTSCL)产品的研制与测试,并在2013–2015年间开展了三对三种电流等级(68 k A、55 k A和10 k A)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认证制造。为检验电流引线的低温大电流性能,ASIPP与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TCS)及ITER合作开发了基于CODAC(Control,Data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框架的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测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传统西门子PLC300工艺过程测控系统、基于Lab VIEW的失超保护系统、基于PLC400冗余设计的互锁系统和基于NI c系列模块的快速控制系统(Plant system Controller,Fast Controls,PCF)。目前本系统已通过三轮验收测试并在2015年1月份的ITER CC 10 k A电流引线原型件和同年7月份的ITER TF 68 k A电流引线原型件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电流引线的实验需求,得到ITER国际认同。电流引线测控系统软硬件遵照ITER的CODAC标准进行设计,是CODAC和互锁保护规范的首次在ITER真实组件物理性能测试的联合应用案例,可作为ITER采购包出厂验收推行的CODAC模范。
朱胜本丁开忠杜庆庆冯汉升陆坤刘承连宋云涛
关键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CODAC测控系统EPICS
特殊工况下的高温超导磁体设计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特殊工况下移动式高温超导磁体(HTS)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三种带材的绕制方案。依据经济性和基本设计原则选择了混合磁体设计方案,并对磁体的线圈,绝缘和支撑进行了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磁体线圈进行了电磁学分析,并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对磁体的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高温超导磁体的制作和实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禹潇潘京邓威许春雷陆坤奚维斌
关键词:高温超导磁体数值模拟
ITER极向场过渡馈线结构设计及稳态热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对馈线的设计要求,同时考虑过渡馈线的结构复杂性,利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过渡馈线系统各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典型的过渡馈线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系统所在的真空和低温环境下馈线的稳态传热情况,得到了内部零部件的温度分布和低温管路的热负荷情况,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及试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科蒋新鹏宋云涛刘素梅陆坤陈永华张善文
关键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极向场过渡馈线热分析
ITER校正场线圈过渡馈线真空隔断传热及热应力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ITER校正场线圈馈线系统的真空隔断是过渡馈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S弯盒与过渡馈线的接口处,用以保证S弯盒和过渡馈线中不同真空系统的独立性,便于系统维护。针对真空隔断的作用,介绍了其设计结构,使用ANSYS软件建立了真空隔断的热及结构有限元模型,考虑到热传导、热辐射及外部自然对流对真空隔断工作环境的影响,计算了其温度分布、低温区的热载及其热应力,结果验证了真空隔断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为真空隔断的进一步优化及试制奠定基础。
张善文张剑峰宋云涛王忠伟刘素梅陆坤陈兆杰蒋新鹏
关键词:ITER传热热应力
6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研制被引量:6
2015年
6 k A电流引线的运行电流为6 k A,最大电流为8 k A,其换热器段采用液氮冷却设计,运行温区为77 K—室温,高温超导段为传导冷却,运行温区为5—77 K。介绍6 k A电流引线的结构设计、性能分析,以及相关低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6 k A电流引线的零电流下液氮需求低于0.46 g/s,5 K冷端漏热小于2.5 W,过流能力8 k A。
刘承连丁开忠周挺志冯汉升刘翔许昌军经凯明陆坤宋云涛
关键词:BI-2223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漏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