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自然生长史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采用单纯的观察随访,分析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史,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2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后没有经过放疗和药物治疗情况下,观察其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情况。通过随访的MRI图像系统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的月增长率,肿瘤倍增时间,并分析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残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20例患者接受单纯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3.90年,术后第1次随访MRI时患者平均年龄为41.8岁。17例(8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3例(1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17例复发的残留肿瘤体积大小平均为4.73cm^3,随访末次肿瘤体积平均为16.98cm^3,在平均随访的4.08年内肿瘤月平均增长率为7.87%,肿瘤倍增时间平均为724d。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术后残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后残余体积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残留肿瘤大小和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肿瘤倍增时间以确定恰当的术后安全随访时间。
- 吴哲褒陈勇吕庆平王成德苏志鹏吴近森郑伟明诸葛启钏
- 关键词:自然史复发
- 溴隐亭治疗垂体腺瘤后超微结构改变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从多巴胺2型受体表达水平和服药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来阐明垂体腺瘤溴隐亭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4例垂体无功能腺瘤和9例催乳素(PRL)腺瘤患者术前接受溴隐亭治疗,术后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肿瘤标本送QRT-PCR检测细胞表面D2R和ER亚型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RL腺瘤和临床无功能腺瘤细胞的D2S、D2L、ERα基因在mRNA水平存在差异表达(分别为P<0.01,P<0.01,P=0.019),PRL腺瘤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除1例颗粒密集型PRL腺瘤外,颗粒稀疏型PRL腺瘤服用溴隐亭后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异常凝集,胞质空泡变性,细胞器减少,可见裸核细胞、暗细胞和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崩解.垂体无功能腺瘤与PRL腺瘤比较,细胞大小、形态改变较少,胞质内细胞器未见明显减少,少见染色质边聚、胞质空泡变性和裸核细胞.结论 垂体无功能腺瘤和PRL腺瘤在D2R和ER受体水平存在差异表达.垂体无功能腺瘤中D2R表达水平高者也存在溴隐亭治疗后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溴隐亭治疗后垂体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D2R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吴哲褒张亚卓孙异临陈勇王成德苏志鹏吕庆平吴近森郑伟明诸葛启钏
- 关键词:溴隐亭雌激素受体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