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的意义及研究,初步探讨前列腺素E1(商品名:赛而)对伴高纤维蛋白血症的AP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老年AP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并与老年健康组及非老年AP组行对比分析。10例高FIB血症的老年患者以前列腺E1治疗,分析其价值。结果老年AP组FIB水平比健康老年组及非老年AP组都明显升高;老年AP组中重型组与轻型组间FI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10例高FIB血症的老年患者加用赛而治疗,治愈8例。结论老年AP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伴高FIB血症者易演变为重症,前列腺素E1有一定治疗作用。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老年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原前列腺素E1
- 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和血小板减少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功能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成:A、B、C、D、E、F、G、H、I组。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G组与H组比较,P< 0.05~0.01;;A、B、C、D、E、F、G、H各组分别与Ⅰ组比较,P<0.01-0.05。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受损肝脏合成TPO减少有关,提示血清TPO含量的检测对于肝硬化、慢性重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诊断、治疗、判断肝脏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肝病肝细胞功能血小板数
-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及转氨酶与肝脏病理关系探讨
- 2006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与ALT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及ALT正常与否分为8个组,对各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患者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转氨酶的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疾病活动性是不够的,在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时,肝活检对此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转氨酶肝脏病理
- 前列腺素E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 200μ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个月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快,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前列腺素E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起作用。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前列腺素E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流变性
- 前列腺素E_1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200μ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肝、肾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5.81%(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肝肾综合征疗效安全性
- 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前列腺素E1(治疗组)和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各35例,并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肝、肾功能等,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能显著地促进黄疸消退和改善肝功能。
- 郑国安陈华伟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黄疸慢性乙型肝炎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35例
- 目的通过与门冬酸钾镁对比,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前列腺素E1(治疗组)和门冬酸钾镁(对照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各 35例,并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肝、肾功能等...
- 郑国安陈华伟
- 文献传递
- 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于血小板减少肝病患者相关意义
-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成:慢性肝炎轻、中度合并血小板减少者...
- 郑国安陈华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