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文
- 作品数:22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油雾润滑高效三次雾化研究及其应用
- 宋锦春陈建文张志伟周生浩王炳德王长周王家鹏
- 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黏性液体的高效三次雾化机理与凝聚研究及其应用”项目批准号50875040)资助,由东北大学与沈阳佳益油雾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并且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项目的资助。该项目主要是利用二次雾化后流...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雾润滑雾化
- 称重法在测试油雾浓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4年
- 油雾浓度是衡量润滑油雾化效果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是衡量油雾装置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理 论上可用的测量油雾浓度方法比较多,结合本实验的实际情况,文章着重用称重法来测量油雾浓度。
- 王彦林张志伟陈建文宋锦春任福林
- 关键词:油雾浓度润滑油称重法雾化器油雾润滑
- 气压式定量浇注系统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先进气压式定量浇铸系统 ,并对此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控制系统框图进行了分析。采用三种不同的控制方法 ,模拟测试了各自对浇注速度与精度的影响。与传统铸造方法相比 ,可以准确地控制浇注量 ,缩短浇注周期 ,有效地提高铸件的质量以及铸造生产率。
- 陈建文周洪贵张健成庞常健
-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模拟测试
- 关于油雾润滑中油雾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07年
- 通过对雾化装置进油管口的流动过程进行流体力学特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雾浓度的数学模型,经理论分析获得了影响油雾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介质温度与喉部压力等.并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这些影响因素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结果曲线,结果表明:润滑油温度在50-60℃、气温在60-80℃时雾化效果最好;空气压力在180-240 kPa之间最佳.
- 陈建文宋锦春张志伟邱晔
- 关键词:油雾浓度空气温度黏度
- 影响油雾润滑系统油耗主要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3年
- 对油雾润滑机理的阐述 ,说明了油雾润滑具有的特点 ;对影响油雾润滑系统中油耗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实测大量的数据绘制出油耗量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
- 任福琳王彦林陈建文张志伟宋锦春
- 关键词:润滑油耗量
- 轴承腔内油雾温度场数值模拟及润滑效果被引量:1
- 2010年
-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相关分析方法与油雾润滑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研究油雾润滑机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对连退平整支承辊轴承腔内的油雾温度场及润滑效果进行研究,以CFD理论为基础,对油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不同滚子生热率条件下润滑油雾在轴承腔内的传热规律;建立了两种供油量情况下的滚子生热率与轴承温升之间的拟合方程,得到了滚子生热率对润滑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增加油雾的散热能力、降低连退平整支承辊的温度的方法.
- 宋锦春陈建文张志伟王长周
- 关键词:CFD油雾润滑流场
- 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化颗粒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0年
- 针对工业技术中的液体雾化过程,探讨了液体自身的物理性质如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情况.采用二流外混式雾化器对N46机械油与150号齿轮油等不同黏度的液体及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进行实验,采用CLY-2003型激光粒度仪测量雾化后的粒径及其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黏度和表面张力都是阻碍表面波振幅增大的因素,在相同的雾化压力下,黏度和表面张力大的液体雾化颗粒粒径相对较大,即雾化效果相对较差.
- 陈建文张志伟王长周宋锦春
- 关键词:黏度雾化油雾润滑粒径
- 气—液两相流旋流喷嘴雾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液体的有效雾化是当前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其中雾化喷嘴的选择能很大程度影响雾化效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不同类型的气液两相流旋流喷嘴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雾化效果的各个因素(包括:喷嘴结构、压缩空气压力以及气液比)做出了论述。在实验中采用压缩空气作为雾化介质,利用lyc2000激光粒度仪测量了不同情况下的喷雾特性参数如油雾粒径、油雾浓度等。同时对气液两相流旋流喷嘴雾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做了图表分析和曲线拟合。
- 陈建文庞常健杨晓明赵宇龙李垒
- 关键词:旋流喷嘴两相流气液比
- 油雾喷射碰壁过程中油膜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油雾喷射碰壁过程中油膜的形成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条件如下:喷射速度v分别为30,80,100和120 m/s;油雾颗粒粒径d分别为3,5,7和10μm;喷雾距离D为50和65 mm.在上述条件下得到油膜厚度等高图,从而得出喷射速度、油雾颗粒粒径、喷雾距离对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喷雾距离增加时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都减少;在喷雾距离为50 mm时,速度为80 m/s的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比较理想;同样条件下,油雾颗粒粒径在5μm左右时,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较大.
- 张志伟王长周宋锦春陈建文
- 关键词:油膜油雾润滑油膜厚度
- 用离心装置进行残余油雾回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油雾润滑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给生产、操作及维护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但是油雾润滑采用的是喷雾方法来实现润滑,由于油雾的弥散性.不可避免的,有部分油雾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利用离心的方法,设计出油雾回收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从而使油雾与叶轮碰撞,凝聚成较大颗粒的油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油滴抛向回收装置侧壁,凝成油液后排出。通过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可知,这种方法回收残余油雾的效果是显著的。
- 陈建文宋锦春张志伟张淑华耿新
- 关键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