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芬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评估与实测值的比较
- 2007年
- 林明增陈霄峰陈文芬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病血浆白蛋白RENAL生化检测动态显像
- 贫血、咳嗽、咯血、气促
- 2008年
- 1病历摘要
女,15岁。因发热20余天,咳嗽、咯血、气促2d,于2006年8月8日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时未测体温,无规律性,伴头痛;无畏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恶心、呕吐;曾在当地诊所给予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未见好转。近两天来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痰),伴胸闷、气促,咯少量鲜红色血丝痰,但无水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少尿及血尿。既往5年前因“贫血”行骨髓穿刺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后好转,以后未随诊复查。查体:T39℃,P150次/min,R40次/min,BP106/64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贫血貌,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巩膜元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稍充血,扁桃体不大,呼吸急促;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5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 陈霄峰林明增陈文芬杨清宇
- 关键词: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贫血咯血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乳酸脱氢酶(LDH),血β2微球蛋白(β2-MG)对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变化、疗效、预后的监测作用。方法检测48例初发,19例治疗后完全缓解(CR)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LDH,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急白初发组SLDH为(466.73±340.08)IU/L、血β2-MG为(1815.37±605.01)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LDH为(141.50±25.77)IU/L、血β2-MG为(990.00±163.27)μg/L],经CR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LDH、β2-MG检测对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变化,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陈霄峰林明增陈文芬杨清宇
- 关键词:白血病L-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蛋白质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以下称"血透")与腹膜透析(以下称"腹透")对尿毒症患者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四组:糖尿病血透组及非糖尿病血透组,以及糖尿病腹透组及非糖尿病腹透组。在入选当时停用影响血脂及血蛋白质的药物,透析前与透析2个月后检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总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腹透组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均低于糖尿病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腹透组血浆白蛋白低于非糖尿病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透组较血透组更加容易出现低蛋白和高血脂的代谢紊乱,但透析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方面考虑。
- 林明增陈霄峰陈文芬范佳妮
-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蛋白质脂质
- 早期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83例疗效分析
- 2010年
- 近年来,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且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可导致药物清除率下降,因此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尽管目前血液净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开展,但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死亡率并未显著降低.有研究发现,早期透析可显著改善ARF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关于透析时机的选择是否有助于改善老年药物性ARF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药物性ARF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陈文芬林明增罗遐杰
- 关键词: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技术透析治疗疗效分析药物性肾损害
- DNA倍体分析在胸腹水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及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以57例患者的胸水或腹水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二者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FCM、脱落细胞学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2.96%;3.33%,48.15%。二种方法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CM、脱落细胞学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中敏感性分别为62.96%,48.1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93.33%,96.6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重大意义。
- 陈霄峰陈文芬林明增杨清宇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恶性肿瘤
- 血液滤过在清除β_2微球蛋白中的应用
- 2007年
- 林明增陈霄峰陈文芬泮新亮
-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血液滤过Β2-MG常规血液透析淀粉样变透析并发症
- 贫血患者外周血CD_(55)^+和CD_(59)^+细胞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0例健康人、6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缺铁性贫血、1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及8例造血系统肿瘤伴有贫血患者的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的百分率。结果健康人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均大于95%;PNH患者在31.20%~72.34%;部分再障、溶贫患者小于95%,但均大于80%;其他均大于9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CD55+和CD59+是目前诊断PNH最可靠和最敏感的方法。
- 陈霄峰陈文芬林明增潘新亮罗文达
- 关键词: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CD55CD59流式细胞仪
- bcr/abl阴性表达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表达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99例bcr/abl阴性表达的MPN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结果 99例患者中发现70例(70.7%)JAK2V617F基因突变,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突变发生率90.6%(29/3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突变发生率62.5%(15/24),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中突变发生率60.9%(14/23),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型(MPN-U)中突变发生率为60.0%(12/20)。PV患者的突变率高于ET、CIMF及MPN-U(P<0.05或0.01)。JAK2V617F基因突变型患者的年龄大于野生型患者(P<0.01),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或0.01)。结论 bcr/abl阴性的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发生率与疾病类型、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相关,可以作为bcr/abl阴性MPN患者主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标志,有助于临床诊断。
- 陈霄峰陈文芬林明增罗文达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实时荧光PCR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0例ITP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将两组的结果比较,以及ITP治疗有效者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总CD3,CD4,CD4/CD8比例、CD16+56降低,而CD8及总CD19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免疫功能紊乱过程,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在ITP发病机制探讨、临床治疗、疗效判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陈霄峰梁小裕郏雪萍陈文芬林明增罗文达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