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苓

作品数:33 被引量:362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影像
  • 11篇X线
  • 10篇综合征
  • 8篇严重急性
  • 8篇严重急性呼吸
  • 8篇严重急性呼吸...
  • 8篇呼吸综合征
  • 8篇急性呼吸
  • 8篇急性呼吸综合...
  • 7篇影像表现
  • 7篇支气管
  • 7篇气管
  • 7篇肺炎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非典
  • 6篇非典型肺炎
  • 6篇传染
  • 6篇传染性
  • 6篇传染性非典型

机构

  • 33篇广州医学院第...
  • 8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五邑中...

作者

  • 33篇陈苓
  • 28篇曾庆思
  • 9篇张超亮
  • 8篇岑人丽
  • 7篇邓宇
  • 6篇钟南山
  • 5篇林翰菲
  • 4篇胡文清
  • 4篇蓝日辉
  • 4篇谢念危
  • 3篇陈淮
  • 3篇关玉宝
  • 3篇顾莹莹
  • 3篇李新春
  • 3篇吴华
  • 2篇蔡欣
  • 2篇刘莉
  • 2篇钱元新
  • 2篇宋玉全
  • 2篇郑则广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3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淋巴管肌瘤病8例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肺部及腹部影像表现,包括X线胸片、CT和腹部B超。结果:8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的典型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囊腔影,约5~20mm大小,薄壁(〈2mm),其中5例两肺广泛分布,2例肺内多发,1例散在分布。气胸6例,乳糜胸4例,其中2例气胸并积液;腹部CT和B超发现: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2例,其中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和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囊肿和大量腹水;子宫肌瘤3例,其中1例合并右肾囊肿;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例;腹部未见异常2例。结论:HRCT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囊腔影是PLAM的特征性表现,PLAM多并发有腹部多脏器病变。
陈苓曾庆思李树本刘莉
关键词:肺疾病淋巴管肌瘤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SARS康复者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恢复与临床的联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的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的联系。方法:49例SARS康复者出院后30~122天进行肺部螺旋CT和/或高分辨CT复查,同期40例进行了肺功能复查,分别有16例和13例康复者出院后120~245天再次进行CT复查和肺功能复查。对康复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T视觉评分方法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结果:首次49例复查的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阴影25例(51.0%),间质阴影22例(44.9%),随后16例复查的情况分别为6例(37.5%)和7例(43.8%)。CT视觉评分比较两次CT复查的征象,磨玻璃影有明显吸收,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住院期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其磨玻璃阴影评分明显比没有合并ARDS者高。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的恢复与性别和肺部磨玻璃阴影评分有关。结论:SARS康复者肺部CT表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密切相关,随时间的延长,肺内病灶及肺功能逐渐好转,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
蓝日辉曾庆思孙翀鹏陈苓郑则广郑劲平吴华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功能试验
直接数字X线摄影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被引量:81
2003年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5 0 6% ,乙片率 3 8 5 % ,丙片率 10 9% ,废片率 0 %。 (2 )传统高kV胸片 :甲片率 41 1% ,乙片率 44 1% ,丙片率 13 3 % ,废片率 1 5 %。 (3 )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 :DR影像为 10 0 0 % ,传统高kV胸片为 78 6%。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968 6,P <0 0 0 1)。结论 DR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好于传统高kV胸片。DR系统操作简单 ,成像快捷 。
曾庆思岑人丽陈苓何建勋林翰菲
关键词:X线放射摄影术胸部
双相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呼吸道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不同通气状态下上呼吸道行放射学成像,分析在全身麻醉无自主呼吸条件下双相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否能克服上呼吸道阻力达到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选择拟行咽腭成形术的OSAS患者10例,手术前常规实施麻醉诱导睡眠。分别对患者清醒状态下自主呼吸(清醒期)、睡眠诱导后意识消失(诱导期)、BiPAP无创机械通气后5min(通气期)时头部正位和侧位作螺旋CT扫描,测量上呼吸道各软组织区[软腭后区(RP)、舌根后区(RG)、会厌区(EPG)]的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长度及相应横截面积,并监测扫描过程中的无创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结果头颈部正位扫描显示诱导期RP区和EPG区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线长度比清醒期明显缩短,各区横截面积明显缩小[RP区:0.00(0.00,0.60)mm^2比38.34(10.57,72.76)mm^2,RG区:145.16(0.00,183.72)mm^2比177.79(111.05,216.27)mm^2,EPG区:39.02(7.55,86.36)mm^2比154.69(124.74,322.00)mm^2,均P〈0.05]。通气期各横截面径线和面积较清醒期仍明显缩小(均P〈0.05),但与诱导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部侧位诱导期除RG区左右径外,各区最窄气道横截面左右径、前后径线长度均短于清醒期,横截面积亦缩小[RP区:0.00(0.00,18.74)mm^2比61.46(36.77,141.46)mm^2,RG区:69.75(35.74,214.83)mm^2比287.68(197.01,393.18)mm^2,EPG区:17.28(437,65.45)mm^2比293.76(254.63,374.83)mm^2,均P〈0.05]。BiPAP通气时各区横截面径线与清醒期比较尚明显缩短,横截面积虽缩小却较诱导期明显回升(均P〈0.05)。各期正、侧位NIBP、HR无明
温晓晖余革陈苓林翰菲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上呼吸道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团块影10例,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单发结节2例,实变影3例。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区。经过治疗,短期内(2~6个月)结节病灶可快速进行性缩小,数目减少;随后病灶吸收消散较慢,约1~2年,部分长达5年。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影像表现多样,CT检查有助于PPC的诊断和随访。
陈苓曾庆思钟淑卿岑人丽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
DR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DR胸部影像中对支气管扩张症病灶进行计算机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10 0例经临床或CT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的DR胸部影像 .①采用影像对照方法 ,评价DR平片、影像增强片对支气管扩张病灶的显示能力 .②对DR影像增强前后的囊状透光区进行灰度测量 ,比较其囊壁囊腔平均差值 ,观察其灰度轮廓的特征 .结果 ①DR平片、影像增强片对支气管病灶的显示 ,有显著差异 .②DR胸片影像增强前后囊状病灶灰度轮廓线呈凹形城墙样曲线 ,而正常支气管管腔轮廓线无此改变 .③DR胸片影像增强前后囊壁囊腔灰度平均差值具显著差异 .结论 DR胸片经数字化影像增强技术处理 ,对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灶明显优于处理前的DR平片 .
陈苓曾庆思谢念危邹鲁民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s综合征伴细支气管炎:影像诊断及随访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S)与细支气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KS的临床特点、胸部和鼻旁窦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①24例KS中,19例均有支气管扩张、全内脏转位、鼻旁窦炎三联征,1例有支气管扩张和鼻旁窦炎,4例有全内脏转位和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均为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肺部均可闻及湿罗音,22例肺过度通气。②22例胸部DR、18例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2~5mm的微小结节影,胸部HRCT可见线样征和树芽征,14例(58.33%)表现类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0例(83.33%)有鼻旁窦炎。③8例病理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理特点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增厚,慢性炎细胞浸润;其中2例透射电镜下可见纤毛的内侧臂缺失,其中1例伴有纤毛畸形、融合成团。结论KS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鼻旁窦炎三联征,细支气管炎应作为KS的特征性表现之一,KS也可伴发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王立非关玉宝顾莹莹曾庆思陈苓张超亮何建行钟南山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细支气管炎诊断显像
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肺部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例行MRI和PET—CT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例进行了SYT—SSX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全部患者肺部均见最大直径为5.3—15.7cm的实性肿块,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中量胸腔积液。CT显示肿瘤均为周围型,部分边缘光整,密度不均,增强后3例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呈厚壁环状强化,5例侵犯或与邻近胸膜粘连。5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行MRI显示右上肺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环状厚壁强化,肿瘤侵犯邻近胸壁、肋骨、椎体和附件,部分病变组织侵入椎管,浸润并包绕胸髓,椎管狭窄;PET—CT显示右上肺恶性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12.3。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阳性,4例均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表达。结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查。
关玉宝顾莹莹陈苓曾庆思郑晓涛陈淮张超亮岑人丽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被引量:57
2003年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其为严重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的 6 1例SARS患者 ,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 ,88%患者在起病 1周内肺部出现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 ,并迅速扩大。 2周内病变达高峰 ,有 5 7%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 ,病情重。 84 %患者在 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 16例恢复期患者的CT扫描中 ,有 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 6例患者合并感染 ,病期延长 ,4例死亡。结论 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 ,发展迅速 ,大部分两肺受累 ,重症比例高 ,易致肺纤维化。
曾庆思陈苓胡文清陈荣昌肖正伦钟南山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影像表现X线表现回顾性分析肺纤维化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HR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提高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LCH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 9例患者胸部HRCT均表现为星芒状结节、"空洞"结节、厚壁囊腔、薄壁囊腔及不规则形囊腔等五种形态病灶,间隔以正常肺组织,部分结节显示为长形结构。其中6例星芒状结节多见,6例厚壁囊腔多见,8例薄壁囊腔多见,4例不规则形囊腔多见,所有病例"空洞"结节少见。4例病灶多数分布于两侧中上肺,余5例两肺病灶广泛分布;其中3例两侧中上肺囊性病灶较多,而两下肺病变多为结节病灶;1例以两肺广泛结节病灶为主;1例以两肺广泛纤维化囊性病灶为主,且部分囊壁呈"火焰"状改变。8例患者两上肺可见大量薄壁囊腔病灶,其中7例出现自发性气胸。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PLCH病灶的形态及分布,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正确理解PLCH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病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
钱元新曾庆思邓宇陈苓胡文清张超亮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