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

作品数:32 被引量:98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水稻
  • 16篇基因
  • 10篇性状
  • 9篇籼粳
  • 7篇单倍体
  • 7篇花药
  • 7篇基因定位
  • 7篇倍体
  • 7篇RFLP
  • 6篇粳杂
  • 6篇花药培养
  • 5篇数量性状
  • 5篇双单倍体
  • 5篇分子标记
  • 4篇杂交
  • 4篇籼粳杂交
  • 3篇性状基因
  • 3篇杂种
  • 3篇籼稻
  • 3篇籼粳交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遗...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浙江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0篇陈英
  • 26篇朱立煌
  • 18篇何平
  • 10篇徐云碧
  • 8篇周开达
  • 5篇申宗坦
  • 5篇徐吉臣
  • 5篇李平
  • 4篇沈利爽
  • 4篇李仕贵
  • 3篇李良材
  • 3篇钱前
  • 3篇黎汉云
  • 2篇夏英武
  • 2篇包劲松
  • 2篇李仁端
  • 2篇马玉清
  • 2篇田文忠
  • 2篇郑先武
  • 1篇吕德扬

传媒

  • 8篇Journa...
  • 5篇科学通报
  • 4篇Acta B...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遗传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花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遗传被引量:9
1997年
近20年来,花药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作物的品种改良.但由于不同作物不同品种间花药培养力的差异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基因型引起的.一般而言,栽培稻中籼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低于粳稻.薛庆中等研究表明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率是一个以加性作用为主的可遗传的特性.吴传银和陈英应用双列杂交对粳稻花药培养基因型的差异作了研究,指出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基因作用方式中加性和非加性作用都很重要.而Quimio和Zapaia指出水稻花药培养力是由几个隐性基因控制的.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暗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遗传复杂性.本研究利用一对培养力相差很大的典型籼粳品种作为亲本。
何平陈英沈利爽陆朝福朱立煌
关键词:愈伤组织诱导率水稻花药培养花粉
全文增补中
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的分子作图被引量:24
1995年
本研究根据对估计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之间重组率的两种分析方法(矩量法和最大似然法)、两种方差模型(QTL基因型之间的方差同质和异质模型)的分析,揭示了LOD值在标记-QTL连锁检测上所得结果的相关性高于重组率估计值的相关性。采用最大似然法和异质方差模型,估计了水稻产量构成有关的QTL与分布于11对染色体上的51个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之间的重组率,并对似然比(以LOD值表示)进行X ̄2检验,发现7个存在显著连锁关系的标记-性状组合,其平均重组率为10.0%。这些标记分布于第1、5、6、8和11等5对染色体上,涉及7个RFLP标记和3个产量构成性状,即每穗颖花数(RG573、RZ617、RG103)、单株穗数(RG64B)和每穗实粒数(RG101、RG244、RG653)。
徐云碧申宗坦陈英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RFLP产量性状最大似然法基因
影响稻米品质几个性状的基因座位分析被引量:67
1998年
利用一个以窄叶青 8号和京系 1 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对考察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外观品质的 6项指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QTL)的分析和定位 .结果表明 ,除直链淀粉含量外 ,其余 5个性状均为连续变异 ,各个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在第 6染色体糯性基因附近找到了 1个控制直链淀粉含量 91 .1 %变异的主效基因ac 6 ,与其连锁的ass 6b则是控制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 .另有 2个微效基因ac 5和ass 6a分别与上述 2个性状有关 .在第 2和第 7染色体上的 gc 2和 gc 7与胶稠度有关 .对于垩白率检测到了 2个QTLs,rch 8和rch 1 2分别位于第 8和第 1 2染色体上 .在第 3染色体上有 1个微效基因sch 3与垩白大小有关 ,控制垩白度的 2个QTLs ,ch 3和ch 8分别与sch 3和rch
何平李仕贵李晶炤马育清钱前王文明陈英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稻米QTL
利用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进行水稻数量基因的区间作图被引量:20
1994年
以籼稻窄叶青8号(ZYQ)和粳稻京系17(JX)所衍生的F_2为材料,建立了由54个RFLP标记组成的连锁框架图。采用以侧连标记为基础的QTL区间作图法定位了影响水稻数量性状的11个QTL,它们涉及抽穗期(Dth1)、分蘖角(Ta1),每穗颖花数(Sn1、Sn2、Sn3)和颖花密度(Sdn1—Sdn6)。研究不仅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QTL作图提供了范例,同时也证实了QTL区间作图法可以发现位于两个侧连标记之间的QTL;在同一染色体上可存在影响同一数量性状的多个QTL;同类(或相关)性状在遗传上可能由同一类QTL(或多基因系统)所控制。
徐云碧申宗坦徐吉臣朱衡陈英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
籼粳杂种双单倍体的配子选择被引量:11
1997年
对典型的灿与粳稻杂种,窄叶青8号/京系17F1花药进行培养获得的132个双单倍体的形态特性、同工酶与RFLP标记的分离与重组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是否存在配子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对4个重要数量性状和6个涉及籼、粳特征的形态指数进行考察所获数据均为连续分布,并呈正态曲线;(2)用8种同工酶对52个DH系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种同工酶显著偏离期望的1:1比率,而灿与粳的总基因型比率相近;(3)应用167个RFLP标记对132个DH系进行的分析发现,有36%标记发生偏分离,但偏籼与偏粳的比率相近,两个亲本基因组在DH群体中所占比率相同(各50%),各种基因组成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虽观察到一些轻微偏分离现象,但籼粳基因基本上随机分离与重组,等位基因总频率未偏离1:1比率。
陈英陆朝福何平沈利爽沈利爽徐云碧徐吉臣
关键词:水稻籼粳杂交双单倍体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67
2000年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 (窄叶青 8号×京系 17) 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 ( 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采用 QTL区间作图法对 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 DH群体中 ,剑叶长、宽、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 13个 QTL s位点 ,分布于 6条染色体 ;这些 QTL s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 8.7%~ 18.5%之间。其中在第 4和第 8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长的 2个 QTL -s;在第 1,3,8和 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 4个 QTL s与叶宽有关 ;影响剑叶长宽比的 5个 QTL s分别定位于第 1,3和 7染色体上 ;控制叶面积的两个 QTL s分别与控制叶长的两个 QTLs一致。叶片卷曲受两对互补的主效基因 rl- 1和 rl- 7控制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5染色体 ,其中卷叶 DH系的基因型为 rl-1rl- 1rl- 7rl-
李仕贵何平王玉平黎汉云陈英周开达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DH群体基因定位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被引量:24
1999年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稳定的严重障碍。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为连续分布,呈正态曲线,为多基因控制。涉及籼与粳分类的一些性状,如叶毛、稃毛、酚反应、落粒性等的遗传,有的为一对主基因控制,有的为多基因决定。根据程氏形态指数对各个DH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籼型与粳型株系各占14%外,其余为各种偏籼和偏粳类型,形态指数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个亲本均为早、中熟品种,但光温反应有所不同。DH群体对光温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感光也不感温类型,也有对光温反应均较强类型等。各种性状都出现超亲分离,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性状遗传存在大量多基因累加和互补作用。同时对籼/粳杂种不育的原因与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陈英何平陆朝福徐云碧
关键词:籼粳杂交花药培养加倍单倍体
不同发育阶段水稻苗高的QTL分析被引量:28
1999年
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控制水稻苗高的QTL,用5个阶段和4个净增长量的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4,6,7,8,11,和12号上。SH-4是主基因,它在各个阶段都表达,对苗高的贡献率在20%以上。结果表明,数量性状的发育或形态建成是由数量性状位点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包劲松何平夏英武陈英朱立煌
关键词:水稻发育阶段数量性状基因QTL分析
利用分子标记和水稻籼粳交双单倍体群体进行遗传作图研究被引量:26
1996年
利用“圭 630”(籼稻 ,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0 2 4 2 8”(粳型广亲和品种 ,O.sativa subsp.japonica)的 F1代花药培养双单倍体植株 ( DH)群体和 RFLP标记构建了一张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图上有 2 33个标记 ,覆盖基因组约 2 0 70 c M( centimorgan) ,定位了 2 5个 RFLP新标记、2个染色体端粒和水稻落粒性基因 sh- 2。亲本间的 RFLP主要来源于碱基取代 ,少数来源于 DNA结构的变化。RFLP标记在图谱上的排序与其它图谱基本相同 ,但标记在染色体间和染色体内分配不均 ,这可能与染色体间的遗传稳定性和染色体内的区段变异性 ,以及各区段交换重组活性不同有关。
李平朱立煌周开达陈英陆朝福何平
关键词:水稻双单倍体RFLP分子标记
水稻花粉植株的产生、特性与应用的基础研究
1999年
陈英田文忠李良材何平朱立煌
关键词:花粉植株水稻花药培养加倍单倍体小孢子数量性状抗性突变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