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荃有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青铜乐钟研究
- 陈荃有
-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编钟青铜乐钟
- 悬钟的发生及双音钟的厘定被引量:12
- 2000年
- 青铜乐钟艺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其中的许多问题尚需展开研究。西周悬钟的发生就存在较大争议,镛起源论和编庸起源论者各有偏颇,甬钟之源当为殷墟编庸与南方镛器相互交流的结晶 ,“一钟双音”也并非钟类乐器自始存在的现象,规律性双音钟的出现时间应为西周穆王之世,音乐中的双音钟具有器物形态和所组成音高音列上的规律性。
- 陈荃有
- 关键词:双音音列音高高音悬钟
- 全文增补中
- 对朱载堉相关研究之回顾与思考——冯文慈访谈择录被引量:2
- 2016年
- 这是一篇以访谈形式而呈现的口述资料。通过采访者对中国音乐史学家冯文慈先生的数次采访,梳理了冯先生从事朱载堉及其律学研究三十年的起因、历程、主要事件、成果释读、人才培养以及近年来对此领域的一些新的思考。
- 陈荃有
- 关键词:朱载堉新法密率
- 正字词·晓规则·明机理——音乐文论书写与编辑方法摭谈
- 2018年
- 汉语字词的学习与真实素养,是提升音乐文论书写与编辑水平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音乐家提高文论书写水平意义的认知,提出了三点基本的方法:重视和提高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简化字,了解繁体字和异体字常识。对在具体的文论书写过程中所遭遇的常见问题,诸如关键语词的书写统一和简写、引文中关键语词的处理、外文翻译语词的处理等,文中亦提出了应对之策。同时,在音乐领域各式文论中,经常涉及对学科概念、术语等专业性词汇的错用与误用,文章通过对多条案例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实质乃当事者对于相关专业学习不精、知识面局限所导致。
- 陈荃有
- 关键词:语言文字
- “音乐出版”三题被引量:1
- 2014年
- 无论职业音乐家抑或普通的音乐学习者、音乐爱好者,无不与“音乐出版”事项密切接触甚或朝夕相伴,但对于“音乐出版”,我们又了解多少、理解多少呢?下面笔者择其基础性三题,结合音乐出版界的现实状况以简述个人看法。
- 陈荃有
- 关键词:音乐家出版界音乐爱好者学习者
- 音乐文本的标注意义及方法探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在音乐专业化尤其学术化文本的书写中,对于各类引用信息和特殊表述的标记、注释已成为必须标注的项目。面对今日专业书写领域围绕标注问题存在的种种看法、争议,本文对此命题的意义与作用做出释解,对于国内现行主要标注体系及音乐学界的具体应用方式予以阐述,并对标注过程中的标号位置、注释内容、各类标注形式的恰当应用等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归纳。
- 陈荃有
- 关键词:音乐文本学术规范
- 对音乐家口述资料采录的迫切性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 2016年
- 经过2015年度的系列采访与汇编,本人于今年年初终于结束了对音乐史学家冯文慈(1926—2015)口述资料的整理。1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与采访、记录、汇编直接相关的知识问题、技术问题已随着课题的进行而同步查阅、咨询并予解决,所涉及的更深层次的相关话题拟于此简要论述。
- 陈荃有
- 关键词:口述资料采录知识问题史学家
- 在“音研所”的两次编史经历——冯文慈访谈择录被引量:1
- 2015年
- 访者序言2015年初。在与冯文慈、俞玉姿两位先生的一些接触中,产生了尽快推出一本针对冯文慈先生的学术访谈录的想法。这个初步设想甫与两位先生沟通,便获得他们的首肯,也得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赵为民所长的支持,于是这项计划就伴随着春节假期中的对冯先生各类相关文献的重温、研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对于文献的阅读、访谈提纲的构思,进入到4月份,计划中每周一次的正式访谈便开始了。
- 陈荃有
- 关键词:访谈录
- 哈萨克族民歌研究:历时观照与现时思考被引量:4
- 2018年
- 哈萨克族的民歌曾经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靓丽风景,也因其地处欧亚文化交汇地带,具有典型的山地草原特色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将学术界对哈萨克族民歌的研究历程以研究方式、体现程度、取得成就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审视,即20世纪50—70年代的"对原生民歌的搜集整理阶段"、80—90年代"理论研究的介入与快速发展时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视域开拓及其多样化的观照";通过这种历时的纵向观察,引发对当代民歌文化传承与研究工作的思考;尤其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地处丝绸之路腹地跨界族群的哈萨克族传统民歌文化,其典型性价值与特征,更值得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 石宏陈荃有
- 关键词:哈萨克族民歌少数民族音乐
- 音乐文化运作模式的新探索——《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系列活动评述
- 2007年
-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出版社只是在“幕后”默默地编辑出版图书、乐谱、报刊的专门机构,旁此无他业。但在2007年5月的中下旬,人民音乐出版却俨然成为国内音乐界最炙热的关键词——《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以下简称《曲库》)出版演出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登场,《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文艺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众多音乐界之外主流媒体的同步报导,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等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同志的出席及肯定,使得系列活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普通的音乐活动,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行为。
- 陈荃有
- 关键词:音乐文化作曲家《中国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