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良
-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从理解科学哲学的维度看现象学科学哲学的合法性
- 2012年
- 从语义上分析,科学哲学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1)作为哲学思潮的"科学性哲学";(2)作为广义的"哲学活动"的科学哲学;(3)作为哲学学科的科学哲学。从类型上看,存在着(1)经验主义态度的科学哲学;(2)本体论或形而上学态度的科学哲学;(3)批判主义态度的科学哲学。这些差异表明,为科学哲学寻求统一的规范定义是徒劳的,相反,通过为科学哲学提供一种工作定义,可以将不同类型和流派的科学哲学纳入到科学哲学这个阵营中来,探讨现象学科学哲学的合法性。
- 雷良
- 关键词:科学哲学语义分析
- 论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被引量:4
- 2005年
- 经济功能日益成为科技社会功能的核心,从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作用;对经济系统要素及其结构的优化作用;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协同作用。解决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
- 蒋美仕雷良任树言
- 关键词:经济功能
- 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及表现形式被引量:4
- 2001年
- 运用社会学、科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 4种结果及其表现形式 :冲突与融合、整合与协调。冲突是由互动双方不同特质和属性之间的相互比较、压制和求同等所引起的分歧、斗争或矛盾 ;融合是互动双方在完全“消灭”对方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统一状态 ,即互动双方的一体化 ;整合是指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一方在受到另一方作用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自己行为以配合对方的适应性反应 ;协调是互动双方在保持对方独立即不消灭对方的基础上达到的关系和谐状态。
- 蒋美仕周礼文雷良
- 关键词:融合互动整合互动社会互动
- “拒斥形而上学”可能吗被引量:1
- 2003年
-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尽管它从未免于被批判和被拒斥的命运。而每一次批判和拒斥都令它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故发生在现代的“拒斥形而上学”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 ,人总是要追问自己和世界存在的根据———终极存在 ,追寻存在的普遍意义———终极价值 ,并对世界做出终极解释。在人的形而上学追求中所形成的一些形而上学原则构成了科学的基础。
- 雷良
- 关键词:形而上学拒斥
- 批判与同构——胡塞尔科学哲学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的关系
- 2016年
-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 陈俊宇雷良
- 关键词:胡塞尔科学哲学现象学科学观哲学观
- 充分释放科技的经济功能,推动我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2004年
- 在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确立全省“大科技格局”;促进“三化进程”;依托优势产业。建构全新体系;统筹科技进步指标体系。铸就县域经济腾飞之翼。
- 赵志军雷良
- 关键词:县域经济
- 试论胡塞尔科学哲学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的关系
- 尔现象学的科学论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不仅发生在相同的时空背景中,而且发 生的理论背景也基本上相同。这两种科学哲学思想体系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 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对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西...
- 雷良
- 从“无形学院”到“有形学院”
- 2003年
- “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源自于英文中的Scientific Community,由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最早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
- 蒋美仕雷良
-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科学学派
- 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哲学重建与科学革命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对终极存在的追求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总特征.通过它,形而上学达到了对世界统一性的把握,由此形成...
- 雷良
- 关键词:形而上学命运
- 文献传递
- 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被引量:3
- 2001年
-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 ,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 ,对当代哲学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形而上学的主题如本体论 ,由古希腊哲学家规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发生了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中 ,形而上学被哲学家们运用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并得到了新的发展。即使在“拒斥形而上学”运动中 ,它也没有因遭到批判而退出舞台。相反 ,现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 ,因为它是人的禀性 ,是哲学的基础。但是 ,重建形而上学必须以人及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 ;东。
- 古祖雪雷良
- 关键词:形而上学命运本体论认识论转向拒斥形而上学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