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256层)诊断 2014年 目的:探讨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256层)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15例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MSCT(256层)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位于空肠3例,回肠10例,1例合并胃石,1例回盲部肿瘤并肠套叠。粪石CT表现为蜂窝状气泡征。其中5例MSCT增强检查,粪石不强化,周围肠壁明显强化。结论:蜂窝状气泡征为植物粪石性小肠梗阻特征性MSCT表现。全腹部CT检查是本病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重要检查方法。 韦华关键词:粪石 小肠梗阻 MSCT 乳腺专用伽玛显像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初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reast specific gamma imaging,BSGI)探查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女性患者经病理证实的47个乳腺病灶的BSGI结果。患者均在术前3 d行BSGI,静脉注射740MBq(20 m Ci)^(99m)鍀-甲氧基异丁基异睛(^(99m)Tc-sestamibi,^(99m)Tc-MIBI),10 min后取头尾相和中外侧斜位相进行影像采集,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即病灶与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lesion to non-lesion ratio,L/N)相结合。结果与同期的乳腺超声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患者47个乳腺病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灶16个,乳腺癌31个。BSGI正确诊断良性病灶15个,乳腺癌30个,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个。超声检查正确诊断良性病灶11个,乳腺癌27个,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5个和4个。BSGI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3.8%、95.7%、96.8%和93.8%,而超声检查为87.1%、68.8%、80.9%、84.4%和73.3%,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腺专用伽玛显像探查乳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 韦华 贾良 张玲 杨成轩 孙达关键词:有机锝化合物 活组织检查 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而对照组35例,则采用氯化锶联合低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觉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玲 韦华 陈苗关键词:氯化锶 帕米膦酸二钠 前列腺癌骨转移 疗效 预后 核医学、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核医学、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4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先行核医学检查,之后予以超声检查,研究2种检查方式所得结果,并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此研究并比较2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诊断结果中,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比核医学检查的结果数据更高,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超声检查的结果数据与病理结果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和准确的诊断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并加大了诊断价值性力度,值得在临床诊断学中推广应用。 韦华 张玲 刘振中关键词:核医学 超声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种影像诊断会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影像诊断会诊装置,涉及影像诊断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立柱,所述驱动组件上安装有调节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调节架相对立柱水平移动,所述调节架上竖直固定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上通过阻尼连接组件安装有... 韦华 李东 李振强文献传递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方法分析80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A血管成像检查,实施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如贵患者的胸部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于造影结果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再对结果进行整理,实施容积再现(VR)与仿真内窥镜(VE)。对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有效分析,结果通过检查的80例患者中,5确诊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有50例,检出栓子数295处,肺动脉处1例,左右肺动脉主干17处,肺叶肺动脉88处,肺段动脉200处,亚段肺动脉33处。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首选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韦华 张玲 刘振中 葛永强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