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威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颌曲面断层片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致下颌角骨折风险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利用全颌曲面断层片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致下颌角骨折的风险。方法:筛选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我科186张(共347颗下颌第三磨牙)全颌曲面断层片,计算下颌第三磨牙区剩余骨高度(b)与下颌骨高度(a)的比值(b/a值),分析该比值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合6例智齿拔除致下颌角骨折病例的b/a值,分析该比值用于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致下颌角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结果:347颗第三磨牙区b/a值符合正态分布,比值低于0.3的病例2例,占0.58%;分析文献中6例智齿拔除术致下颌角骨折病例b/a值均小于0.3,符合第三磨牙区b/a值的人群分布特征,属于小概率事件。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剩余骨高度与该区下颌骨高度的比值低于0.3者有较高下颌角骨折风险,全颌曲面断层片可以作为提示此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 秦旭周彬马威陈卫民
- 关键词:全颌曲面断层片第三磨牙下颌角骨折
- 第二前磨牙及下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先天性牙缺失是临床上见到的一种先天性的一颗或多颗牙缺失的牙发育异常性疾病。最多见者为第三磨牙缺失,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本文报告一例第二前磨牙及下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病例。
- 马威朱光勋万慧千陈卫民
- 关键词:第二前磨牙侧切牙
- 利用锥形束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根尖片的最佳拍摄角度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角线法拍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片的适宜角度。方法选取198例患者锥形束CT(CBCT)资料,测量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之间距离、腭顶至上颌牙合平面高度、双侧上颌前磨牙和磨牙连线与左右第一磨牙连线所成角度(记其余角为角1)。记颧骨或颧弓最下缘为点a,腭顶为点b,腭根根尖为点c。分别测量点a、b连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角2)、点a、c连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角3)以及点b、c连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角4)。结果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之间距离均值为(40.48±2.05)mm;腭顶至上颌牙合平面高度均值为(20.28±2.12)mm;角1、2、3、4的均值分别为(15.83±4.95)°、(11.75±3.71)°、(21.66±6.22)°和(-2.62±7.17)°。各测量指标均值在男女性别分组及年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拍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片时,X线管的最适宜水平角度是16°左右;最适宜垂直角度范围是-3°~22°左右,理论最佳投照角度为22.5°,与国内口腔放射影像学教科书中推荐值(30°)有偏差。
- 韦健万盼马威丁蕾
- 关键词:根尖片锥形束CT
- CBCT观察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分析其分布规律,以期为显微根尖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3例双侧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颏孔开口位置分布规律,并测量下牙槽神经管及颏孔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位置关系。结果:颏孔到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2.96±1.91)mm、(13.24±1.57)mm;在曲面体层片上,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颏孔的最短距离平均(2.64±1.61)mm;若颏孔位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或第一前磨牙下方时,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的平均距离(5.35±2.05)mm。男女性别分组对比在颏孔下缘距下颌骨下缘、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牙槽神经管距离的平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与颏孔及下牙槽神经管关系密切,在进行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显微根尖手术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 万盼韦健陈美玲马威马净植
- 关键词:颏孔锥形束CT下颌第二前磨牙
- CBCT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通过CBCT观察在曲面断层片中牙根与下颌管存在重叠影像的近中或垂直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牙根同下颌管在曲面断层片上存在重叠影像的240颗(221例)下颌近中或垂直阻生的第三磨牙,通过CBCT进一步明确其牙根与下颌管的位置及接触关系;并对微创拔牙术中下牙槽神经术中暴露情况进行检查;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CBCT显示240颗阻生牙中同下颌管实际存在接触关系者有158颗(65.83%);下颌管位于牙根颊舌向不同位置时,下颌管同牙根分离的概率依次为:颊侧时53.13%,牙根之间时22.22%,牙根舌侧时0;从A类到C类牙根同下颌管分离的概率逐渐降低,牙根同下颌管连接或包含的概率逐渐增大。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的概率为15.83﹪,而CBCT影像上显示下颌管同牙根存在实际接触关系的病例中,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的概率为24.05﹪;垂直向不同位置关系时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率:C类(22.22﹪)>B类(17.98﹪)>A类(3.28﹪);颊舌向不同位置时术中下牙槽神经的暴露率:牙根间(48.98﹪)>牙根舌侧(20.41﹪)>牙根颊侧(6.67﹪)。结论:在评估下颌近中或垂直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同下颌管的相互关系中,CBCT较曲面断层片更为直观和准确。
- 张波余嗣为汤国雄马威陶学金
- 关键词:锥形束CT曲面断层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下颌管下牙槽神经
- 上颌埋伏尖牙定位及邻牙牙根吸收的多层螺旋CT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三维立体定位,同时对邻牙牙根的吸收程度进行评估。方法:应用MSCT扫描38例上颌埋伏尖牙,在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软件中对其三维定位,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进行分析,并与传统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38例上颌埋伏尖牙都能使用MSCT进行准确定位,侧切牙牙根吸收率为36.6%,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率为16.3%,在牙列中受埋伏尖牙影响最大的是侧切牙的牙根。MSCT评价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吸收的阳性率高于传统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MSCT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对埋伏尖牙进行定位、诊断邻牙牙根吸收程度,对临床正畸治疗埋伏牙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罗小娟张智星毛靖马威李建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上颌埋伏尖牙牙根吸收
- 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特征及鉴别(附病例报道)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B)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根据1例DFB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DFB在X线上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CT上见骨小梁吸收破坏,为软组织密度肿物取代,增强检查可见强化;MRI上表现为正常骨质信号消失,软组织信号出现,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结论:DFB是罕见的起源于结缔组织的原发骨肿瘤,是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的良性肿瘤,治疗上宜采取术区扩大切除防止复发。因此,术前从影像学上鉴别DFB对于术式选取以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 吴晓蕾马威陈卫民
- 关键词:颌骨影像学
- 牙种植体测量误差和位点关系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牙位牙种植体长度在曲面断层片上的测量误差,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植体长度和准确阅片提供参考。方法:测量70颗不同牙位上植入的牙种植体在曲面断层面片上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长度,并和植体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牙位上的植体误差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和植入角度、曲面断层X线机放大率在不同牙位上存在差异有关。结论:依据曲面断层片判断和选择植体长度,应考虑牙位差异引起的测量误差。
- 马威邓琦朱光勋周彬
- 关键词:牙种植曲面断层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