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永翔

作品数:2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亚里士多德
  • 5篇道德
  • 5篇多德
  • 5篇哈耶克
  • 3篇道德哲学
  • 3篇伦理
  • 3篇伦理学
  • 3篇麦金太尔
  • 2篇道德立场
  • 2篇德性
  • 2篇学术
  • 2篇亚里士多德主...
  • 2篇正当
  • 2篇知识
  • 2篇秩序
  • 2篇史诗
  • 2篇年谱
  • 2篇谬误
  • 2篇古希腊
  • 2篇荷马史诗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篇马永翔
  • 3篇冯乐
  • 3篇邱建忠

传媒

  • 6篇道德与文明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吴学术
  • 2篇思想政治课教...
  • 1篇财经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政法论坛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学习月刊
  • 1篇哲学门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被引量:3
2009年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马永翔
哈耶克对现象秩序和物理秩序的区分——兼论格雷对哈耶克的康德主义解释的限度被引量:4
2004年
 哈耶克在其心智理论中区分了现象秩序和物理秩序,对此约翰·格雷做了康德主义的解释。然而哈耶克的论题并不直接得自康德,而来自对马赫的反叛。在哈耶克看来,马赫的感觉要素一元论和心物平行论具有还原主义倾向,即把心理科学还原成了物理科学,为此哈耶克在区分两种秩序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就此而言,格雷使用物自身这样的康德式术语来解释哈耶克、并对之做出不可知论引申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马永翔
关键词:哈耶克康德主义
良品教育如何区别于知识教育
2010年
教育之为教育应着眼于培育人的良品,而不是灌输知识。但关于什么是良品教育,迄今人们却存在颇多误解。古希腊人关于“良品是否可教”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些误解,同时使我们明确良品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进而有益于我们的教育实践。
马永翔
关键词:知识教育古希腊人教育实践误解育人
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被引量:8
2010年
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法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法,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的"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上的virtue ethics应归于character ethics(品质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的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马永翔
关键词:德性美德
哈耶克:《感觉的秩序》
2004年
仅仅从时间角度看的话,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似乎显得有点"老",但时间上的"老"却并不意味着该书的内容也必定"老",更不意味着该书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以"新"或有待"翻新"。
马永翔
关键词:哈耶克秩序
属人的良品成于实践且不可教授--超越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思路被引量:2
2014年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视作是衡量或判断人所内在拥有的某种东西是否成其为良品的两项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或基本标准。凡不成于实践,或可以教授的东西一定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从这种观点看,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自然良品因为不成于实践就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休谟理解的自然良品则应解释为实践(性)良品。此外,技艺虽然也成于常识性实践,但因为可以教授,从而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实际上,技艺的培养恰恰有赖于良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品比技艺更为根本。再者,亚里士多德把理智良品理解为主要成于教导也是不妥当的。其实,理智良品作为属人的良品之重要一类,不仅成于实践,而且其种也远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那几种。
马永翔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休谟
转向批判之前的“作业”与反思——评《规则·秩序·无知》被引量:1
2004年
马永翔
关键词:哈耶克法律理论自由主义理论
常识性实践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思路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人的良品成于常识性实践,而不是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理解的实践。
马永翔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麦金太尔
德性是否可教?——兼解柏拉图的《美诺篇》被引量:11
2007年
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试图放弃他承自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的信念,以彻底与智者决裂。但囿于定义论思维方式的固有局限,混淆了道德德性和技艺德性。只有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思路,厘清技艺德性、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辨明柏拉图在《美诺篇》中陷入的困局,并合理解答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
马永翔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性
良心政治,而非利益政治和原则政治——由阅读《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而起被引量:2
2014年
政治治理应该基于良心,而非利益或原则。原则政治因为其普遍主义倾向而不现实,民主政制为利益所主导,唯利是图,也不是优良政制。唯有良心政治可谓优良。良心政治的关键在于明辨政治事务之是非,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平衡政治博弈各方(通常体现为相对变动的多数和少数)的利益。这需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足、高贵、稳定,拥有良心、良品和良能,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拥有政治智慧和经验,不畏强权,不被利欲熏心,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谄媚大众,仅凭自己的良心和良知来判断政治事务之是非的政治人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时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永翔
关键词:利益政治民主政制普遍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