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维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中子
  • 3篇中子源
  • 2篇中子慢化
  • 2篇中子照相
  • 2篇慢化
  • 2篇
  • 1篇低强度
  • 1篇低照度
  • 1篇电视
  • 1篇电视系统
  • 1篇乙烯
  • 1篇余辉
  • 1篇摄影
  • 1篇束流
  • 1篇探伤
  • 1篇中子发生器
  • 1篇中子管
  • 1篇中子慢化理论
  • 1篇中子束
  • 1篇无损检测

机构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马维超
  • 7篇周明达
  • 2篇崔玉环
  • 2篇李忠民
  • 2篇李忠民
  • 1篇刘绍武
  • 1篇李平辉
  • 1篇班显辅
  • 1篇李树忠

传媒

  • 3篇核技术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

  • 1篇1996
  • 4篇1994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中子照相装置慢化体的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文章研究用混合D-T束密封中子发生器进行中子照相的14MeV中子慢化问题,提出了用高密度聚乙烯和铅相结合慢化14MeV中子的结构,实验证实,在源附近加一定厚度的铅层可以把热化比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这种结构的热化比是用水慢化14MeV中子的热化比的1/2—1/3。慢化体加铅后对中子束镉比的影响并不很大。
马维超周明达
关键词:中子探伤
低强度中子流电视摄像系统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低强度(3~4×10 ̄3n/cm ̄2·s)中子流电视摄像系统。它利用SEC摄像机独特的积累性能,将一个用人眼直接观察什么也看不见的、不连续光点的低照度(1×10 ̄(-4)Lx)中子流像转换成一个能在监视器上观察的可视图像。
李平辉马维超班显辅李忠民刘绍武
关键词:中子照相电视系统低照度
用D-D反应对密封中子管自生靶性能的研究和制备
马维超
小型中子源14MeV中子慢化体结构的研究(Ⅱ)被引量:2
1994年
对天然铀和聚乙烯的各种组合进行了计算,结果可见:用2—2.5cm厚的天然铀紧包14MeV中子源,在离源面2—3cm范围内使用热中子为最佳,用浓缩铀作增强物,只有当离源一定距离放置时,才能比天然铀有较好的效果。讨论了在由高浓缩铀和聚乙烯组成的、几何尺寸与上面计算相同的次临界系统中使用天然铀或铅增强物对14MeV中子源的倍增情况,得出天然铀和铅在该次临界系统中仍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合适的结构中,设k为该次临界系统中的有效增殖因数,则可使增强因子M接近甚至大于(1-k)-1。
马维超周明达李忠民牛纪桢崔玉环
关键词:中子慢化理论MEV能区
中子照像闪烁增强屏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研究了影响中子照像颗粒闪烁增强屏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了这些因素的最佳值,并按所得的最佳条件制出了代号为NNu的闪烁增强屏;给出了NNU闪烁增强屏-天津Ⅹ-Ⅲ胶片系统的固有分辨率和黑度-辐照量特性曲线。
马维超金重铁周明达何耀芳
关键词:无损检测
中子照像闪烁增强屏
利用小型密封中子源实现中子照像,是许多先进国家广泛采用的技术。由于小型中子源的源弱、引出中子束强度低,因此必须选用高灵敏度的中子转换显示装置。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选用浓缩6LiF为反应材料;ZnS(Ag)为荧光材料,其特...
马维超金重铁李树忠周明达何跃芳
文献传递
弱束流中子照像低温成像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研究了低温对低通量密度中子照像速度的影响,得出了低温照像的最佳温度值;给出了NNU-4闪烁增强屏—天津X-Ⅲ胶片显示、记录系统在常温和低温下的黑度—辐照量特性曲线。
马维超金重铁周明达何耀芳
关键词:束流
中子照像装置性能和设计专题会议在日本举行
1996年
由国际中子照像组委会组织的第2届中子照像装置性能和设计专题国际会议于1995年11月12—18日在日本横须贺市召开。会议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装置设计。
马维超
用密封中子发生器为源的小型中子照相装置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介绍了以密封中子发生器为源的小型中子照相装置,实验得出了有关参数的最佳值。该装置成功地提供了可用以照相的中子流,并给出所得中子照相照片。
马维超周明达何耀芳李忠民金百东
关键词:摄影中子照相中子管中子发生器
小型中子源14MeV中子慢化体结构的研究(Ⅰ)被引量:3
1994年
在IBMI/PCAT计算机上使用TAMAKER—ANISN程序和46群(中子25群、光子21群)UW截面数据库,对14MeV能量的中子源的慢化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其中慢化材料为聚乙烯,增强材料为铅.在计算中把铅的(n,2n)反应的影响作为裂变源引进迁移方程的源项中.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相互印证.进一步找出铅和聚乙烯的最佳组合.在原理上得出铅在聚乙烯慢化体中峰热中子注量率的增强因子可大于3.0.
周明达马维超牛纪桢李忠民崔玉环
关键词:中子源慢化聚乙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