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遐
- 作品数:29 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量表的开发方法——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被引量:43
- 2012年
-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提高游客体验价值成为增强湿地公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游客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进行探讨,但对游客体验价值的概念没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定量研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因此,本研究提出量表开发的五个步骤,选取西溪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项目个项—总体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方法,开发出由服务、特色、教育、成本、生态、信任、关怀7个体验因子、26个项目构成的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量表,为游客体验价值的测量提供量化工具。
- 魏遐潘益听
- 关键词:量表开发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阐述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即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游客活动三个方面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其解决方法。
- 魏遐
- 关键词: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05年
- 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扩大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利用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分析了保护区旅游发展现状,并对10年来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类检索,将研究内容分为4个方面,即旅游资源方面研究、客源市场方面研究、旅游开发影响研究及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等。并对此进行了研究综述。
- 魏遐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生态旅游
-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与气候被引量:19
- 2004年
- 在总结前人确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的各种方法基础上,对利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进行古气候恢复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我国乌鲁木齐河流域一号冰川为例,运用侧碛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依靠1960年代以来该冰川所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公式,并通过变化应用到该冰川小冰期第二次冰进。给出了该次冰进时气候的半定量推算结果。
- 鞠远江刘耕年张晓咏傅海荣魏遐崔之久
- 关键词:气候小冰期
- 旅游洞穴景观损坏机理及保护模式——石花洞案例研究
- 北京石花洞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特别是岩溶洞穴和洞内沉积物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其中,石花洞是最具代表性的洞穴,洞内景观类型丰富,观赏价值与科学价值都很高.该洞旅游开发较早,保护与利用中显露出的问题...
- 魏遐李铁英
- 关键词:地质公园洞穴景观地质遗迹资源
- 浙江省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以宁波市古林镇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快速的城市化给小城镇的原始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造成这种情况有各方面的原因。以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为例,在解析造成环境压力的原因后,从生态环境规划的角度提出细胞组织模型的规划对策,旨在保护浙江省小城镇规划时的生态环境安全。
- 虞毕星魏遐祁黄雄
-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 国家地质公园的理论与实践——风景地貌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长久以来这些珍贵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仍然面临着众多的威胁,在开发热潮中处于被损害和蚕食的边缘。尽管国内外...
- 魏遐
- 关键词:风景地貌地质遗迹国家公园
- 基于因子分析的杭州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杭州这一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而旅游地吸引力正是判断其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杭州工业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计算出其吸引力得分,据此提出杭州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对策.
- 魏遐茅娜沨华群雪
- 关键词: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杭州运河
- 试论区域环境条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佳木斯市为例
- 2000年
- 魏遐
- 关键词:铁路枢纽
- 山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讨论被引量:9
- 2007年
- 对以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依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从传统方法以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为参数改造为以冰川范围内气候因子为参数,通过检验认为改造后的公式比较合理.将公式外推到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的1号冰川,并运用侧碛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给出了该次冰进时气候条件的半定量推算结果.证明利用山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并且对气候状况进行半定量推断是可行的.
- 鞠远江刘耕年魏遐
- 关键词:山地冰川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