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及纾解路径被引量:1
- 2014年
-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纳入到创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是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要环节。当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诸多问题,其问题的显现主要受历史文化原因、现实原因和经济原因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路径可以从力求提高合法经济收入、切实转变教育道德观念、重点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积极加强法律保护意识等四个方面得以纾解。
- 郭学凯魏雪芳
-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弱势群体
- 社会主义和谐视域下的文化和谐初探
- 2014年
-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是否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状况。文章从文化及文化和谐的基本内涵,促进文化和谐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和主要途径入手,初步探讨了怎样促进文化的和谐,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 魏雪芳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和谐
- 试论毛泽东精神遗产在推动山西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 2014年
- 随着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社会正在向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有些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有些干部脱离群众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执行决策的能力,以及环保问题的制约等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一代伟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超人的胆识与勤于学习等这些催人奋进的精神,在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黄雪丽魏雪芳
- 关键词:毛泽东精神遗产转型跨越发展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以及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2004年通过的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首次将"人权"这一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宪政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后又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且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对民主的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发展。政治文明的提出,法治、民主、人权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不断地丰富。
- 魏雪芳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宪政人权法治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