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传平
- 作品数:42 被引量:2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外侧裂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的切口改良探索及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人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u型切口的改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外侧裂岛叶人路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52例(发病后7h内手术28例,7N24h手术18例,大于24h手术6例),手术中为更好暴露外侧裂长度,采取前斜300U型皮瓣形成椭圆形骨窗,骨窗后部过外侧裂中部之后。结果术后24h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彻底清除42例,血肿残留量〈10mL6例.血肿残留量〉10mL4例。术后7d内死亡6例,均为严重肺部感染。存活的46例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良好28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改良切口经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
- 黄传平刘剑汪先兵林煜
- 关键词:基底节改良切口显微外科手术
- 开颅术后经硬膜下引流管测量颅内压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经硬膜下引流管监测颅内压(ICP)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前瞻性选择开颅手术治疗的病人56例,术中将ICP监测探头置入脑室并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连续监护1周(金标准);同时,应用液压耦合装置经术后留置硬膜下引流管测量ICP(硬膜下法)。结果56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34±5.41)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96±5.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骨瓣减压术25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76±5.14)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4.68±4.71)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去骨瓣31例金标准测得的ICP[(13.00±5.66)mmHg]与硬膜下法测得的ICP([15.03±5.80)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下法测得的ICP与金标准的差值为(1.6±2.1)mmHg;两种方法测得的ICP呈明显正相关(r=0.892,P<0.001)。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例(1.78%)、颅内少量出血1例(1.78%)。结论与脑室ICP监测相比,开颅术后使用液压耦合装置经硬膜下引流管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ICP,方法简单、经济,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陈飞亚梁浩欣黄好润何金燕张安廖希贤邱炳辉漆松涛包贇黄传平
-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压监测
- 3D影像分型辅助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 目的 观察依据3D影像学分型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入院患者均进行3DCTA及/或3DDSA扫描。根据3DCTA及/或3DDSA影像对需手术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分型。
- 黄传平林煜赖裕通汪先兵刘剑
- 海上环境下海水浸泡复合型颅脑火器伤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对海上环境下海水浸泡复合型颅脑火器伤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制作成复合型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包括颅脑枪弹伤、胸腹部开放伤、四肢伤、烧伤,致伤后海水浸泡30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0只。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温低张液体、β-七叶皂甙钠、盐酸纳洛酮、左氧氟沙星和复温等综合治疗,并对两组动物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动脉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检测、颅内压监测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3h后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速度接近正常;12h后治疗组血浆渗透压、代谢性酸中毒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24h后治疗组颅内压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7d动物存活率分别为70%和53%。治疗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温低张液体对复温、降低血浆透渗压、纠正电解质平衡、提高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β-七叶皂甙钠可减缓脑水肿的进程,降低颅内压和改善脑组织氧代谢;综合治疗对海水浸泡复合型颅脑火器伤具有显著疗效。
- 刘剑谢培增汪先兵黄传平林煜刘妲周菲
- 关键词:复合伤颅脑火器伤海水浸泡
- 颅咽管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14例颅咽管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2例乳头型、9例造釉细胞型及1例混合型颅咽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MP-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尤其以鳞状上皮的棘细胞和造釉上皮的近基底层细胞的表达最为明显。1例囊状复发及1例γ-刀术后造釉细胞瘤型未见表达。结论3种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均能产生MMP-2,提示MMP-2可能是颅咽管瘤局部侵袭的机制之一。
- 黄传平漆松涛耿舰潘军丁彦青彭林方陆雄
- 关键词:颅咽管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生物学机制免疫组织化学S-P法肿瘤侵袭
- 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秦德广黄文勇邓略初杨灵黄传平梁英强罗彦斌黎伟明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创伤
- 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方法 ,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01/2008-12月期间经院前抢救的203批次伤病员资料。结果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者47例(40%);死于伤后24h者73例(62%);死于创伤者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伤因多、伤员数量多、伤情重、诊断难度大。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急救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汪先兵谢培增黄传平刘剑周菲刘妲朱红胜王松青朱晖
- 关键词: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
- 脑膜瘤多次术后复发并恶变的靶向治疗分析: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的靶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2岁男性,因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后13年伴视力进行性下降3年于2020年5月12日入院;2007年首次手术近全切除鞍区肿瘤,术后病理示脑膜瘤(WHO分级Ⅰ级);200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明显增大,2009~2018年共行6次伽玛刀治疗;201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增大;2020年复查MRI显示肿瘤再次明显增大,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不典型脑膜瘤(WHO分级Ⅱ级),6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根据基因检测和类器官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舒尼替尼进行靶向治疗(37.5 mg,1次/d,持续4周,停药2周);靶向治疗6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缩小,但9个月时复查MRI显示肿瘤增大,病人拒绝继续靶向治疗,神志清楚,双目失明,能搀扶行走。结论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时,靶向治疗短期内可缩小肿瘤体积,长期效果有待继续研究。
- 黄传平刘忆梁浩欣李刚陈纪超包赟漆松涛
- 关键词:脑膜瘤术后复发恶变靶向治疗
- 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利用CT资料应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治疗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颅骨缺损患者在颅骨缺损60~180d内行颅骨缺损修复术,修补材料均应用钛网。术前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计算机进行颅骨三维重建,得到与患者头颅逼真的三维模型,设计出与患者缺损部位完全吻合的修复体。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局部无红肿,外观无畸形,头颅对称,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钛金属板修复颅骨缺损具有吻合精度高,手术时间短,安装简单,术中无需塑形,术后无张力,固定稳同,外观形态好,符合美容及生理机能要求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汪先兵黄传平李乙尼夏维平侯亚琳刘妲
- 关键词:计算机颅骨缺损修复
- 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改变. 方法 种植9L胶质瘤细胞于30只Fischer344大鼠鼠背建立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氩氦冷冻组(给予氩氦冷冻治疗).接种后30d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HE染色、电镜下观察冷冻消融的肿瘤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表达. 结果 (1)光镜下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巢状排列紧密,肿瘤无包膜,瘤周小血管扩张,可见肿瘤细胞沿小血管浸润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瘤内常见出血、凝固性坏死灶.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核大深染、多核,异型性高.肿瘤细胞GFAP、S-100染色阴性,肿瘤细胞间胶质网可见阳性染色.(2)氩氦冷冻组HE染色显示冷冻中央区呈均匀性凝固性坏死,边缘区的炎性反应带主要为一些细胞碎片及大量的红、白细胞浸润:微血管内也发现大量的红细胞、血小板集合和血栓形成,并可见灶性出血.电镜显示冷冻区中央、边缘区组织细胞全部坏死或凋亡. 结论 氩氦刀可能是治疗胶质瘤有效的方法.
- 刘剑马国亮张世忠林健黄传平林武鹏
- 关键词:氩氦冷冻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