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孟军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酶促反应
  • 1篇蛋白质
  • 1篇质谱
  • 1篇质谱分析
  • 1篇膜分离
  • 1篇控制方法
  • 1篇胶原
  • 1篇胶原蛋白
  • 1篇胶原蛋白海绵
  • 1篇分子
  • 1篇分子量
  • 1篇白质

机构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3篇黄孟军
  • 2篇高建萍
  • 2篇苏志国
  • 2篇孔英俊
  • 2篇冯静
  • 2篇张贵锋
  • 1篇黄永东

传媒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分子量均一范围可控的胶原蛋白多肽制备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探讨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用于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可行性。鱼鳞经预处理后置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连续反应釜,在温度为80℃条件下可连续提取胶原蛋白,该制备工艺具有胶原蛋白随机降解率低、分子量高和节水等优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工艺,考察了蛋白与酶的比例,切向流速率、温度等操作参数,该制备工艺具有分子量均一和范围可控的优点。将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和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工艺集成制备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胶原蛋白多肽。
黄孟军王海燕刘晶琦冯静孔英俊张贵锋高建萍苏志国
基于多级逆流提取的胶原蛋白制备技术与应用
胶原蛋白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胶原蛋白制备方法存在降解过程不可控、分子量范围宽、产品得率低和工艺不完善等缺陷。本研究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研究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胶原蛋白提...
黄孟军
关键词: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海绵
文献传递
亲和层析介质上蛋白质偶联位点的控制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将其偶联在环氧活化的琼脂糖介质上,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蛋白质酶切技术对琼脂糖介质表面配基蛋白的偶联位点进行了识别,考察了活化时间、偶联时间和溶液pH值对偶联位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基密度为11.34μmol/g、反应pH9.5条件下,溶菌酶偶联位点发生在K96,延长偶联反应时间蛋白配基偶联量增加,对偶联位点种类无显著影响;增加环氧基密度或提高偶联反应pH值使溶菌酶通过多种位点偶联,在pH≥10.5条件下偶联位点主要发生在K33,K96和K97.
冯静黄孟军张贵锋孔英俊高建萍黄永东苏志国
关键词:质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