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晖
- 作品数:17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羧基肽酶-H抗体阳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体内Th1、Th2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观察
- 2008年
- 目的了解人胰岛自身抗原CPH介导的T细胞亚群免疫的特点,初步揭示CPH抗体参与的自身免疫破坏的机制。方法收集20名LADA和20名青少年Ⅰ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血液,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出Th1、Th2亚型的T淋巴细胞,通过CPH/GAD刺激,了解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论初步证明了CPH-Ab阳性的LADA与GAD-Ab阳性LADA和青少年T1DM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差别,也证实了在LADA的检测中CPH-Ab和GAD-Ab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 黄晖梁真张洪刘鹏鹰李明政刘明铭
-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辅助T细胞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 2型糖尿病患UAER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UAER20-200μg/min的患者为观察组,以UAER<20μg/min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心脏彩超测量比较两组之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细LV扩大,LVM增加,LVEF降低。结论:UAER阳性的糖尿病患者在其早期就已发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尿蛋白排泄率与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厚度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
- 黄晖李明政夏正杰
- 关键词: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心脏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 黄晖李明政刘明铭夏正杰
- 关键词:糖尿病餐后血糖血管并发症
- 前列腺素E_1脂微球制剂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治疗组(贝那普利+Lipo PGE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N、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MAP)、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Lipo PGE1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快速降低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疗效稳定,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黄晖李明政夏正杰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 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比较Graves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IL-18的变化,考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Graves病初诊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PTU)治疗。病情缓解后开始药物减量,3~5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次均采集病人治疗前、缓解后、维持治疗期、停药1年后及复发后的静脉血,以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IL-18浓度的改变。比较血清IL-10、IL-18浓度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治疗阶段的变化,并研究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中IL-10、IL-18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明显减少(P<0.05),而CD3+CD8+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清中的IL-10和IL-18浓度显著升高(P<0.01)。在给与药物治疗1~3个月后病情均出现缓解,其NK细胞明显增加,CD3+CD8+细胞数开始减少(P<0.05)。血清中免疫因子IL-10、IL-18则显著降低。改为维持治疗后,患者IL-10、IL-18的浓度继续回落,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此时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及NK细胞均比治疗前升高,已接近正常。有21例患者在停药半年到1年后复发,复发者体内CD3+CD4+、CD3+CD8+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均出现异常(P<0.05),血清IL-10、IL-18又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CD3+CD4+、CD3+CD8+、CD4+/CD8+、NK与IL-10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失调。抗甲亢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逆转这种免疫失调,但这种逆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 黄晖刘鹏鹰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
- 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04年
- 肖洁刘鹏鹰邬磊林德南黄晖
- 关键词:健康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强化教育
- Ⅱ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 (T2 DM)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能否反映GFR。方法 134例T2 DM用ECT测定GFR ,按GFR由低到高分为 5组 ,分别是GFR 6 0~ 79、80~ 99、10 0~ 119、12 0~ 139和 >14 0ml/min。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肾MRA、SRA、IRA和ARA的Vmax及Vmin ,并计算其RI。结果 各级血管的Vmax均与GFR呈正相关 ,P分别 <0 0 2、0 0 5、0 0 5和 0 0 5 ;第 5组各级血管Vmax高于第 1组 ,P分别 <0 0 1、0 0 1、0 0 1和 0 0 5 ;第 5组MRA、SRA和ARA的Vmax高于第 2组 ,P <0 0 5 ;第 1组MRA、SRA的Vmax低于第 2组 ,P <0 0 5。第 1组MRA及ARA上的RI低于第 2组和第 5组 ,P <0 0 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能够反映T2 DM的GFR ,与ECT测定GFR有相似的结果 ;各级血管Vmax的增高可以作为DM的早期诊断指标 ;Vmax和RI同时降低标志着GFR已低于正常 ,肾功能处于代偿期。
- 刘鹏鹰张家庭于放李安华余怀新黄晖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T2DM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肾病DN
-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6例。缬沙坦组应用缬沙坦80mg/d,贝那普利组应用贝那普利10mg/d,联合用药组应用贝那普利10mg/d+缬沙坦80mg/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平均动脉压(MAP)、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联合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血压,明显降低尿蛋白,防止DN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状况。
- 黄晖李明政刘明铭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尿白蛋白排泄率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队列研究 ,收集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给罗格列酮 4mg口服 ,1次 /d ,B组给格华止 5 0 0mg口服 ,2次 /d ,疗程8周。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 84 % ,疗效与格华止相近 (P >0 0 5 ) ;能降低FINS ,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P <0 0 5 ) ,治疗后IAI增加 ,IRI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副作用轻微 ,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降血糖疗效确切 ,能降低 2型糖尿患者FINS水平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黄晖刘鹏鹰
- 关键词: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治疗前格华止临床疗效IRI
- 复合维生素B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cAMP、cG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合维生素B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95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选取正常对照30只,其余65只以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32只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组33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复合维生素B(20mg/kg)灌胃,连续8周,观察药物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及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复合维生素B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坐骨神经内cAMP、cGMP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复合维生素B对DPN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黄晖罗国春阎德文梁真李明政刘明铭
- 关键词:复合维生素B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