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杰聪

作品数:20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腰椎
  • 5篇椎间盘
  • 5篇关节
  • 4篇腰椎间盘
  • 4篇退变
  • 4篇转化生长因子
  • 4篇化生
  • 3篇韧带
  • 3篇髓核
  • 3篇髓核组织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因子Α
  • 2篇远端
  • 2篇止点
  • 2篇石膏
  • 2篇石膏外固定
  • 2篇术后
  • 2篇退变腰椎间盘
  • 2篇前交叉韧带

机构

  • 2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20篇黄杰聪
  • 7篇黄灿阳
  • 7篇曾志远
  • 5篇曾荣东
  • 4篇汤海峰
  • 4篇林金丁
  • 4篇陈巧凤
  • 3篇柳明忠
  • 3篇叶君健
  • 2篇闻博
  • 2篇吴珊鹏
  • 2篇施建辉
  • 2篇卢天祥
  • 2篇张钰
  • 2篇黄立
  • 1篇张文明
  • 1篇陈小青
  • 1篇张勇
  • 1篇许晓辉
  • 1篇吴少明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联合领带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联合领带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0-01诊治的3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领带结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块,极度屈膝位经髌腱起点切口复位骨折块并将带线锚钉置入骨折床下,用过线器将2条蓝线绕过前交叉韧带并于前方打领带结,在骨折处4点及8点位置制备骨隧道,将2条蓝线和2条白线组配后经两通道引出于同一外口并拉紧打结。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13)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骨折块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屈膝活动度较健侧丢失(4.14±2.79)°,伸膝活动度较健侧丢失(1.70±1.16)°。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3.0±7.7)分,较术前(20.7±4.3)分明显提高;膝关节IKDC评分为(92.0±8.9)分,较术前(19.1±5.2)分明显提高。结论带线锚钉固定联合领带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骨折块固定更加牢靠,而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黄灿阳颜荣耀谢永松黄杰聪曾志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带线锚钉
持续和非持续神经寄养对臂丛根性撕脱回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移位寄养和不同寄养时间对回植后神经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经颈后路制作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做颈后路切口约3cm剥离双侧脊旁肌,咬除双侧椎板显露并撕脱左侧C5-7,神经根,再将C6神经前根回植入脊髓前外侧,然后经前路做一沿臂丛走向切口约3cm显露臂丛及肌皮神经,将其他加入肌皮神经及从C。发出到其他的分支切断,使回植C6与肌皮神经单一联系,并将胸内侧神经1分支与肌皮神经端侧缝合神经寄养。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只。(1)运动神经持续寄养组(A组):持续寄养胸内侧神经3个月。(2)运动神经非持续寄养组(B组):于术后1个月再次经前路手术结束胸内侧神经寄养。术后两组各在2,3个月时相点行电生理(诱发电位)、肌肉湿重、肌肉纤维截面积检测。结果术后2,3个月,肌肉运动诱发电位恢复率B组分别为(30.1±4.2)%、(54.8±9.6)%,A组分别为(12.2±3.3)%、(15.1±3.5)%(P〈0.01)。肌肉湿重恢复率13组分别为(76.4±7.3)%、(94.3±4.4)%,A组分别为(75.9±5.3)%、(92.7±8.6)%;肌肉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B组分别为(76.9±6.7)%、(92.9±3.5)%,A组分别为(74.4±5.5)%、(88.5±7.5)%。B组恢复率均稍优于A组(P〉0.05)。结论运动神经端侧寄养早期能促进回植后脊髓神经根对骨骼肌再支配,持续寄养则抑制了回植后脊髓神经根对骨骼肌再支配;非持续寄养(寄养后1个月结束寄养)可获得更好的肌肉运动诱发电位恢复率。
黄灿阳张勇柳明忠黄杰聪张文明
关键词:臂丛肌皮神经神经再生
锁骨钩联合自体阔筋膜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
2014年
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创伤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肩部损伤的12%,大部分患者均可得到及时的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急性期处置不当造成陈旧性脱位的例子也不少见。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了16例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阔筋膜重建喙锁韧带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闻博陈巧凤黄杰聪
关键词: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喙锁韧带治疗自体阔筋膜陈旧性脱位肩部损伤
改良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石膏固定技术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治疗的547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传统石膏组及改良石膏组,平均随访50周。石膏固定期间的舒适度从腕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肢体肿胀消失时间、并发症(包括掌侧皮肤压疮及急性腕管综合征)发生率及平均治疗费用四个方面评价。疗效和影像学改变采用PRWE评分、Stewart改良的Sanniento评分等进行评价。结果石膏固定期间,改良石膏外固定组在腕关节疼痛程度、肢体肿胀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治疗费用四个方面均低于传统石膏固定组(t=13.834、12.709、29.443、12.900,均P〈0.05)。治疗后10周的腕关节功能在PRWE评分结果显示,手术组(12.87±3.23)分与改良石膏外固定组(13.01±3.67)分均比传统石膏固定组(18.76±5.49)分功能优越(t=12.985,P〈0.05),而手术组与改良石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0,P〉0.05)。在影像学评价方面,10周时的改良Sarmiento评分显示改良石膏固定组(2.62±2.83)分与传统石膏固定组(2.92±2.95)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P〉0.05),而手术治疗组(1.29±2.13)分的复位情况优于石膏治疗组(t=5.518,P〈0.05)。随访50周时,3组之间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6,P〉0.05)。结论改良石膏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传统石膏固定治疗在石膏固定期间的舒适度、短期内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有优势,并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负担,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曾荣东张钰孙炜俊林金丁黄杰聪陈巧凤汤海峰施建辉
关键词:石膏桡骨骨折骨折粉碎性
椎板成形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椎板成形在局部麻醉下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研究椎板间入路时椎板成形的应用,根据术中是否行椎板成形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对比了解两组椎板成形与突出节段、突出位置、突出游离情况及原始椎板间隙大小等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在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下完成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及术后ODI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术前椎板间隙高度平均(7.93±1.64)mm小于非成形组的(10.91±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突出位置肩上18例(81.82%)、腋下4例(18.18%),非成形组肩上11例(26.83%)、腋下30例(73.17%),成形组肩上型比例高于非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形组突出节段L4~510例(45.45%)、L5~S1 12例(54.55%),非成形组L4~52例(4.88%)、L5~S1 39例(95.12%),成形组L4~5节段比率明显高于非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108.07±5.61) min明显长于非成形组[(62.12±3.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板成形在局麻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时候必不可少,尤其L4~5节段、术前椎板间隙较小及肩上型突出时,能有效扩大内镜通道、减少鞘管对神经根牵拉等,镜下的椎板成形在将来脊柱内镜手术中将大有作为。
黄灿阳王振强黄杰聪曾志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内镜椎板成形
PFNA与FHR治疗80岁以上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曾荣东林金丁黄杰聪汤海峰
TGF-α及EGFR在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浸润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通过诱导内皮细胞趋化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而促进血管的增殖,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刺激作用[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TGF-α的受体,其与TGF-α结合后,通过介导多种途径的信号通路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粘附、迁移和存活等。本文通过观察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TGF-α和EGFR的表达及其与血管侵入的关系,探讨TGF-α和EGFR在椎间盘退变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黄杰聪闻博叶君健
关键词:TGF-Α退变椎间盘EGFR血管浸润髓核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Α
胸腰段脊椎前路手术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T10~L3)前路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指导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0具(男性6具、女性4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胸腰段脊椎(T12~L3)进行解剖学研究,并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30例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的胸腰段椎体暴散性骨折病人行胸腰段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38.5岁。均采用右侧卧位、左侧入路,切除左第十一肋骨,行T12、或L1、L2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T125例,L112例、L213例,所有病例均行相隔一个椎体、短节段固定。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随访对比分析,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1.3)h,平均术中出血量(400~2100)800mL,术中胸腹损伤5例,术后胸腔引流3例,无大血管损伤及内脏脏器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随访6~4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满意复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断裂,均于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胸腰段(T12~L2)椎体暴裂性骨折,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熟悉脊椎前入路局部解剖,掌握前路技术要点,采用前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脊髓减压确实,术中植骨融合率高,手术效果好。
曾志远黄杰聪陈小青蔡雅谷卢天祥
关键词:胸腰段脊椎前路
臂丛神经切断后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及前肢痉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CGRP)与痉挛骨骼肌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6只右侧大脑皮层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各8只),实验组行臂丛神经切断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术后第20天对各大鼠切取相同部位左臂丛神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GRP百分率并做定量分析,同时进行肱二头肌电生理测定评估肌张力。结果实验组大鼠左臂丛神经内CGRP含量[(7122.58±1697.72)μm2]高于对照组[(6613.96±1433.59)μm2],肱二头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切断术治疗大脑损伤性肌痉挛的机制可能与增加降低神经局部的CGRP含量有关。
黄立吴珊鹏柳明忠陈巧凤黄灿阳黄杰聪
关键词:臂丛神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肌张力
脊柱痛风石压迫脊髓致瘫痪1例报告被引量:8
2015年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多见于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囊、肌腱、韧带、肾脏、皮下和其他组织,所导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肾脏等组织器官受损[1]。痛风石形成的典型部位位于耳轮,也常见于第一跖趾、指(趾)间、踝、腕、膝、肘关节等处,发生在脊柱部位的痛风石较为罕见。
黄杰聪卢天祥杨华曾志远吴少明许晓辉张钰
关键词:痛风石尿酸盐结晶颈椎管椎体融合颈胸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