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金玲

作品数:50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自然保护
  • 11篇国家公园
  • 9篇生态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保护区
  • 7篇植物
  • 6篇城市
  • 5篇保护植物
  • 4篇湿地
  • 4篇自然保护地
  • 4篇公园
  • 3篇园林
  • 3篇珍稀
  • 3篇珍稀濒危
  • 3篇珍稀濒危植物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种群
  • 3篇旅游
  • 3篇景观

机构

  • 46篇广州大学
  • 2篇广州草木蕃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46篇黄金玲
  • 11篇缪绅裕
  • 8篇邓毅
  • 6篇李希琳
  • 5篇邓小飞
  • 5篇王厚麟
  • 3篇徐瑾
  • 3篇邱燕
  • 3篇陶文琴
  • 2篇陈健辉
  • 2篇郭培国
  • 2篇曾庆昌
  • 1篇龚兆先
  • 1篇宁艳
  • 1篇洪振江
  • 1篇刘燕
  • 1篇蔡凌
  • 1篇赵天宇
  • 1篇张辉
  • 1篇刘嘉俊

传媒

  • 13篇广东园林
  • 5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亚热带植物科...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风景园林
  • 2篇绿色科技
  • 2篇林业与环境科...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规划师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广东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几个基本问题的解读被引量:9
2007年
目前,对湿地公园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从国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自然保护地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例如,香港的米埔国际重要湿地、澳洲的Moreton Bay Marlne Park和维多利亚公园、日本的钏路湿地国际公园,都可被称为“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区、流域河口生态景观区、水鸟迁徙越冬栖皂地,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湿地保护”“湿地游览”区域。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公园是保持该区域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并趋近于湿地自然景观状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特有的湿地结构、功能、演替规律,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保护”和“娱乐”设施,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湿地景观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6种类型:①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荒野地②为生态系统保护和娱乐而设置的国家公园;③为保护自然特征而设置的自然纪念地;④通过积极管理来实现保护目的的生境和物种管理区;⑤为保护和娱乐而设置的受保护的地理景观海洋景观;⑥为持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置的受管理的资源保护区。按照IUCN的分类,湿地公园可以归入上述6种类型中的第二类和第六类,以突出“生态系统保护”、‘娱乐”、“景观”意义。
黄金玲
关键词:公园规划设计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教育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
基于计量分析的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展示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1年
国家公园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也具有为国民提供游憩展示的功能。以1982—2021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的400篇文献为分析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国家公园游憩展示领域进行研究热点与趋势探析,以期为未来国家公园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借鉴。结果表明:我国国家公园游憩展示领域自2013年以来总体呈上升发展态势,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人员以及不同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游憩展示的定位、管理研究和价值评价研究上,研究趋势集中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游憩展示空间管理研究、利益相关者和社区参与上。
黄俊达黄金玲
关键词:国家公园CITESPACE
紧凑社区适宜空间规模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导致土地资源日益锐减,更加适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紧凑社区发展模式被及时提出,而其适宜空间规模将是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本文试从公建高效配置、舒适心理认知、绿地合理布局和公共空间尺度四个层面分析,尝试对紧凑社区的用地规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提出适宜的量化参数,并引入绿容量、公共空间体量两个新的指标系数,期望能为即将全面展开的社区建设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洪振江黄金玲
关键词:紧凑城市社区规划
南岭国家公园(拟建)多层级生态廊道体系构建
2025年
【目的】探索适应未来环境变化、耦合生态系统层级结构、实行差异化建设管控的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体系,有助于缓解生境破碎化、强化国家公园功能。【方法】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例,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识别区域层级生态源地;结合气候与相关规划模拟未来情景,采用MaxEnt模型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识别园区层级生态源地。在各层级阻力面的基础上采用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再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源地的生态本底特征,从而确定廊道宽度与生态踏脚石,并通过踏脚石进行层级嵌套。最终依据生态本底特征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制定差异化建设管控内容。【结果】在南岭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体系中,分别构建区域与园区2个层级的生态廊道990条、154条,将13个生态踏脚石与52条区域层级生态廊道进行层级嵌套连接。将园区层级生态廊道划分为三大类建设管控分区,以林业小班为空间单元制定了12小类差异化建设管控内容。【结论】多层级生态廊道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廊道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了国家公园园区内部生境的连通性及园区与更大尺度区域的连通性,可有效支撑生态廊道的建设与实施,增强了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支撑作用。
邓毅黄泽宇毛子一黄金玲
关键词:国家公园生态廊道生境适宜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潼湖湿地水体水质生态修复的可行性措施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对潼湖湿地水体水质生态修复提出了一套包括退田/塘还湖、重塑湖底、控制和拦截污染源、修复底泥、清除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净化水体和重建水体内外循环等步骤的可行性措施,旨在为改善潼湖地表水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徐瑾黄金玲李希琳陈夏斐
关键词:湿地生态修复水体水质生态环境
广州林家乐发展策略探讨
2013年
我国的都市乡村旅游获得了长足发展,林家乐是继农家乐和渔家乐后出现的乡村旅游新形式。广州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发展林家乐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历史人文底蕴。文章分析了广州发展林家乐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探讨了广州市林家乐的发展方向、策略,以期为林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程仁武黄金玲李希琳
关键词:SWOT分析广东园林
体验经济时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策略被引量:12
2007年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观光旅游新趋势,探讨了农业观光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下我国农村观光旅游发展策略。
邱燕黄金玲邓小飞
关键词:体验经济农业观光旅游
粗齿桫椤和金毛狗的生理生态及其生境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对广东天井山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粗齿桫椤和金毛狗,以及邻近生长的狗脊叶片进行了生理生态特性测定;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监测了2013年其生境的温湿度,测定了土壤的理化特性、光照强度,以期为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生境年均气温17.896℃,年均相对湿度91.703%;土壤pH4.46,有机质含量2.20%.林内光照强度不足旷地的18%.叶片SPAD值和平均的净光合速率粗齿桫椤<金毛狗<狗脊,蒸腾速率则为粗齿桫椤>狗脊>金毛狗,3种植物均对低光照有较好的适应性.粗齿桫椤表现出低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有可能导致其生长较缓慢.
曾庆昌缪绅裕陶文琴王厚麟黄金玲
关键词:金毛狗狗脊生理生态生境
宿根花卉在我国各地区城市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现代理念,作为植物群体景观效果的展现,具有较高的绿化、美化效果。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对我国各地区城市中宿根花卉的应用种类和应用方式进行了概括,并提出开展具有各地区特色的野生宿根花卉资源的引种驯化工作将成为宿根花卉在我国城市园林中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徐瑾王威刘燕黄金玲李希琳
关键词:宿根花卉城市园林花卉应用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药门花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文献和多个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图像库等)分析考证,及赴部分产地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类学地位、研究进展、标本记录、产地与生境、濒危因素及保护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保护物种的生存、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四药门花自1857年在香港采到标本和1861年被命名以来,其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分布区范围从最初的香港,扩展至广西、贵州和广东。2019年1月作者等在广东台山上川岛发现的四药门花种群,是迄今发现的分布最南、海拔相对较低的野生种群。四药门花濒危的主要原因是间断分布、自身繁殖力低、生境的人为干扰等,文中就其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缪绅裕黄华章戴文坛陶文琴黄金玲张毅关权壮
关键词:金缕梅科分布区保护植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