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林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明史·张佳胤传》补正
- 2009年
- 本文对《明史·张佳胤传》作了补正,认为张佳胤的生卒年是公元1527—1588年,万历十年杭州兵变首领姓名应为杨廷用,在平乱中,张佳胤诛杀杭州乱民达到一百五十余人,有"滥杀无辜"的嫌疑。
- 黎春林
- 关键词:生卒年
- 乾道间外迁漕丁研究
- 2015年
- 漕丁"外迁"与"脱籍""逃亡"共同造成了乾道间"丁情孤睽"的局面。出于政策支持与逃避漕务的双重考虑,大量湖广漕丁选择迁往四川,成为"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的一部分。外迁漕丁名虽在籍而身不在乡,对原籍漕务恃远抗避,百般推延。然在迁入之地,外迁漕丁们与当地大姓联姻,鼓励子孙们考取"文武"功名,在摆脱漕务之苦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各项事务,成为影响一时的地方精英。
- 黎春林
- 关键词:外迁
- 清代“红禀”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清代州县以红禀写官衔摘事由,以白禀摘事件,谓之红白禀。"衔名"与"事由"是红禀格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档案整理中对其文种、责任者与时间的判定与著录亟待规范。红白禀自正副禀简化而来,集中体现了禀文上呈侯批的功用。自乾隆至清末,二者应用广泛、并行不悖,虽均未成为官方正式公文形式,却都体现了清代公文的多样化特征。
- 黎春林
- 关键词: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清代
- 明“五岳山人”诗碑、“铜梁山人”诗碑考——兼与张森楷先生商榷被引量:1
- 2011年
- 合川钓鱼城忠义祠所藏明代"五岳山人"诗碑、"铜梁山人"诗碑是国家珍贵文物,也是陈文烛、张佳胤蜀中交游的重要见证,更是判断二人行年的重要凭据。从陈、张二人及从游者史修的仕宦经历看,诗碑作于万历三年,而不是张森楷先生推定的万历七年。
- 黎春林
- “丙午江油之役”考辨——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中心被引量:1
- 2012年
- 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所载《丙午江油之役》及《李实传》中,何如道等人实为义和团起义首领,南部光木山原为义和团起义根据地,起义镇压者为"黄鼎"而非"张孝侯","丙午江油之役"实际混入了光绪三十二年四川南部义和团起义史实。
- 黎春林
- 明清“白牌”新论
- 2021年
- 白牌是明清时期常用的办公用具,可写刻文字,由州县公费置办。白牌不是一种官文书,而是众多官府文书的载体。“吏佥官押”后,白牌可作为信牌使用。明代的巡察制度是州县置办白牌的政治保障,而州县赋税则是其经费来源。入清以后,中央对地方监察的缺失、地方存留的大幅削减、纸牌票和札文的兴起,使“白牌”一词逐步在史料中消亡。
- 黎春林
- 关键词:官文书巡察制度赋税
- 晚清州县学田局组织结构探赜——以《南部档案》为中心考察被引量:2
- 2016年
- 学田局是晚清时期州县新兴的官绅合办的助学助教机构,其组织结构大致由局士、管账、房书、巡丁组成。在组织结构中不论是处于最高层的局士,还是最基层的巡丁都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府担忧地方绅士过多干涉地方事务,尾大不掉,因而一直干预学田局人员的构成。而地方绅士亦不甘心受制于人,多用自身威望和组织章程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说学田局组织结构是晚清地方官绅关系的一个缩影。
- 黎春林杨明阳
- 任瀚的地方史志思想
- 2004年
- 本文对明代蜀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的地方史和方志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应在明代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 黎春林
- 关键词:地方史方志学
- 元明之际畏兀儿宗教嬗变述论
- 2015年
- 元明之际,畏兀儿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宗教嬗变,由原来尊奉佛教、兼容各教过渡到独尊伊斯兰教,在此前后大致经历了约600余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伊斯兰化。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伊斯兰教势力凭借着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权势,以武力征服、经济优惠等手段,陆续征服了库车、吐鲁番、哈密等地佛教势力,最终实现了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与突厥化。本文考察了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论述了伊斯兰教在西域的扩张、畏兀儿佛教衰败的进程及其历史影响。
- 王红梅黎春林
- 关键词:伊斯兰教
-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考被引量:4
- 2012年
-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并非"随地异祀"的一方之主,而是确有其人。"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合信合祀之风的盛行、文昌信仰的兴起和《文昌大洞仙经》弹演,促使"壁山神"赵延之登上傩坛,成为巴蜀傩坛"三圣"之一。
- 黎春林